APP下载

一场超现实秀

2012-04-29朱炯

中国摄影家 2012年11期
关键词:沙湾骆驼沙漠

朱炯

PK的本来意思是比武,是大家亮出绝活,一争高低。但是摄影周不是奥运会,艺术不是体育,没有可精确量化的时间快慢、分量轻重等对比的可能。《中国摄影家》杂志组织“大PK”,邀请来玛格南图片社的国际摄影师和中国资深摄影师,是搭建一个交流的平台,是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摄影师们用影像进行的一次坦率地表达,是他们之间进行相互认识和了解的一个过程。

非常有意思的是,影像大PK的活动,搭建在了“响沙湾”这样一个广浩的沙漠之上,一个具有“空间浩瀚,时间无始无终”(摘自南京大学出版社《美国》,作者法国让·波德里亚著)的自然特征的地方。正如美国摄影师米沙·厄韦特(Misha Erwitt)形容的,“响沙湾是一个超现实的、神奇的地方”。借助本期展现的六位中外摄影师的镜头,我们看到这一大片黄色的沙丘之上,安置着一些未来主义风格的白色建筑,好似外星来客,或者,可能我们就身置银河外的星球。通过照片,我们也看到在响沙湾当地组织的、规模空前的民族文艺、体育活动,摔跤、蒙古舞、火把晚会,以及瑜伽表演,这些照片同时向读者呈现出一个具有时代特色的中国社会的缩影,影像展现了现代的器物,也对传统文化进行新阐述。

一个没有时间轨迹的永远的沙漠

法国当代哲学家让·波德里亚曾经这样描述过沙漠,“沙漠的均一,灵魔,空间的浩瀚,时间的无始无终,以及单调,枯燥,荒凉,非人化,还有不时产生的虚幻的海市蜃楼……”中国内地的三位摄影师似乎特别钟情于表现这样一个没有时间轨迹的空间,“响沙湾”几个大字上空,一架飞机拖着洁净的白线划过深邃的天空。天空中一朵不知从何而来的云,如同天使的头冠,护卫着高空杂技演员。从脚下一直延伸到天空的金色沙子,无论远处是白色的房子还是红色的亭子,都是在制造一种视觉的奇观,荒凉又宏大,枯燥而丰富。沙漠在这里,跟人间没有多大关系,哪怕照片之中有人的出现。沙漠的非人化,在强烈的色彩对比,点、线、面抽象构图的视觉画面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现实的切入点,当下中国的缩影

毕竟,响沙湾是21世纪中国内蒙古开发的一个摄影文化基地,它是有历史时间坐标和地理坐标的交叉点,也因此具有了当下性。当下的中国,正在加足马力开采、开发、建设、投资。响沙湾正是一个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社会的缩影。在此问题上,显然国际的摄影师比中国的摄影师更加敏感,比如自60年代就进入玛格南的摄影师布鲁诺·巴贝。他们丰富的职业经历给了他们强大的想象力,但是他们可能也没有期待一个个沙漠中傲然挺立的、反射着耀眼白光的建筑物。他们或许有着许多关于自然的视觉经验,但是他们被沙漠纵深处高耸的工厂烟囱所震动。

因此,我们看到了一个建设中的沙漠景观,远处天空被灰色笼罩,工业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扑面而来。也有照片展现乘着车来沙漠拍照留念的游客,面对沙漠中新建的房子,如同面对埃及金字塔一样。还有关于练瑜伽的年轻女子群的影像,人所组织出来的影调结构和背景处的建筑物甚至纵深处的沙漠的肌理结构都非常相似。瑜伽的活力与沙漠的热情在这里可以相融吗?金色的沙子衬托着白色的人体和白色的建筑空间,秩序井然,但同时也怪异而令人费解。

这些景象构成了响沙湾的第一现实。

超现实的沙漠

让·波德里亚笔下“灿烂的、无根的、表面化的、而又似乎是处于变动中的、不无虚幻色彩的沙漠”是存在的,特别当人的活动丰富时。旅游是推动发展的重要项目,全球化促进旅游事业蓬勃发展。平卡索夫(Pinkhassov)拍摄了一位女性游客用纱巾蒙上头,如蒙面大侠,任由纱巾延展到整个画面,不知道她是否沉陷在自己的幻想世界里了。沙漠中的缆车也显得格外的孤单,刘宽新从自己的脚上拍过去,透视效果有趣。无论是老鹰头的风筝还是武警的腿与广告照片结合使用。沙漠的现实碎片显现出荒谬的一面。

关于蒙古族人的面孔与神情

三位国际摄影师,将镜头对准了盛装的蒙古族女孩,不知是被摄者舞台化动作的习惯,还是摄影师们的共谋,照片中的女孩眼帘低垂,手指纤细。她们都展现着东方女性共有的含蓄的妩媚。这样的符号化的女性形象,美丽,但会轻飘。

而中国摄影师刘宽新,则将镜头对准了时尚的蒙古少年。湛蓝天空下,少年竖立的头发、时髦的配饰以及充满活力的身体,和周围的一起,表现出了新一代蒙古人的风貌。

沙漠之舟

骆驼,沙漠生活中人类唯一的动物伙伴。沙漠驼队成就了摄影的经典,浩然天空凝重,李建惠再次塑造出史诗般的恢宏气势。

米沙·厄韦特(Misha Erwitt)的手法则很当代,作者利用特别的光源色温,制造出一股神秘的气氛,骆驼张开嘴,在向镜头倾诉着什么。沙漠的神奇,由骆驼的神奇而传递了出来。

更有意思的是,在沙漠上,还有另外一些不动的骆驼,它们与真的骆驼之间的“交流”显得有些荒诞。平卡索夫(Pinkhassov)利用摄影角度制造了一匹真骆驼和一匹“假骆驼”互相“蹭痒痒”的假象。而王福春则幽默地拍下真骆驼被拴在垃圾桶假骆驼上。这张照片,把我们今天的消费时代的荒诞表现了出来。

关于影像语言的抽象化提炼

沙漠是因为人的思考而进入抽象世界的。无论东西方摄影师,无论过去的摄影风格和题材是多么具象,在这次大PK中,都钟情于需在视觉语言上的高度提炼。树是沙漠中的一个符号,人物也都转化为符号,在光影的作用下,点缀画面。

大PK将中外摄影师短暂地聚集在一起,本期丰富的影像作品为我们理解影像与现实的关系提供了鲜活的例子。他们六位的摄影切入点有很多不同,但是,也有共同的职业影像语言的探索和表达。来自外面的摄影师们,因为他们与中国社会的距离,而获得了一个特别的观察视点。他们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充满了好奇心,他们对旅游开发的景象的关注与表达超过了对沙漠景象本身的热情。中国的摄影师则相反,更关注沙漠的表现。

(作者为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副教授,著名摄影评论家)

猜你喜欢

沙湾骆驼沙漠
沙漠之旅
走进沙漠
走进沙漠
大骆驼
番禺沙湾古镇保护更新的分析与研究
骆驼
穿越沙漠
彷徨的骆驼
多源多相复杂储集层预测——以春风油田新近系沙湾组一段1砂组为例
小沙湾黄河特大桥针对高低塔的减震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