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怀英书“泰和重宝”币文
2012-04-29栗沪
栗沪
泰和重宝,铸于金章宗泰和四年(公元1204年),直径4.5厘米,厚0.3厘米。铜质精良,金背灿然,币文玉箸篆,为党怀英所书,对读。
金人占领北方后,随着民族融合,汉化程度不断提高,金宋贸易频繁,若以金人自己的文字为币文,对贸易不便,故金代钱币,全用汉文字。金代重用纸钞,钱不甚行,泰和年间改铸大钱,每铸一枚损数铸之值,不惜工费,力求精整,故后世称金章宗与王莽、宋徽宗三个朝代为“铸币三绝”。
党怀英(公元1134——公元1211),字世杰,号竹溪,冯翊(陕西大荔)人,金大定十年进士,官至翰林学士承旨。青年时与辛弃疾同师刘瞻,人称“辛党”。其诗文负有盛名,为金代文坛盟主。著有《竹溪集》十卷,已散佚。金代文学家、书法家赵秉公谓其“文似欧公,诗似陶谢”,元好问编撰的《中州集》收其诗、词65首传世。书擅篆籀,称金代第一。章宗即位,好尚文辞,尝谓宰臣曰:“近日制诏,惟怀英最善。”增修孔府宣圣庙时,章宗敕令:“党怀英撰碑文,朕将亲行释奠之礼。”承安二年(公元1197年),党怀英告老致仕,章宗未准,改任兖州泰安军节度使。其为政宽简,深得人心。1198年,诏为翰林学士。1201年,受诏编撰《辽史》,史成致仕。大安三年(公元1211年)卒,年七十八,谥号文献。
党怀英书法,历来无异词。金代赵秉公云:“党怀英篆籀入神,李阳冰之后一人而已。”又在《题竹溪黄山书》中云:“竹溪先生篆一、八分次之,正书又次之,皆为本朝第一。”元好问云:“党承旨正书、八分,余以为百年以来无与比者,篆书则李阳冰以后一人,郭忠恕、徐常侍不论。”元代袁桷云:“翰林承旨党公篆法独妙一时,所书‘杏坛二字,刻于曲阜,蔼然风云之意,千载一日也。”《庄子渔父篇》:“孔子游乎缁帷之林,休坐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教琴。”天圣二年(公元1024年),在山东曲阜孔庙建坛植杏,用以纪念孔子讲学之事。在曲阜孔庙大成殿甬道中央,立有党怀英所书“杏坛”碑。碑上篆书“杏坛”二字,为阳文,融钟鼎于小篆,结体宽博舒展、字势停匀、浑实茂美;笔画以中锋涩进,万毫齐力,转折处捻管绞锋,如锥画沙,苍劲精健之极。
党怀英所书的泰和重宝币文为玉箸篆,走秦丞相李斯一路,但略加大篆笔法,结体修长,法度严谨,平稳端凝,疏密停匀;中锋用笔一丝不苟,线条圆润挺拔,流畅饱满。整体上给人一种端庄雍容、高贵典雅的感觉。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自少温(李阳冰)既作,定为一尊。鼎臣兄弟(徐铉、徐锴)仅能模范,长脚曳尾,体长益甚,吾无取焉。郭忠恕致有奇思,未完墙壁。党怀英笔力惊绝,能自成家具。”并以为党怀英篆法出自传为曹喜所书的《大风歌》。近人马宗霍云:“惟怀英楷法独宗唐人,八分学汉,篆每在徐(弦)、郭(忠恕)之上,更为金书之杰。”唐代之后,居书坛主流的是适于抒情达意的行、草书,隶书不为人所重以至于遗忘。钱泳在《书学隶书》中说:“五代、宋元而下,全以真、行为宗,隶书之学,亦渐泯灭。”虽史书常载有善隶者,但不是有夸大溢美之词,就是名不副实,无甚可观处。《书史会要》说徐铉“尤善篆与八分”,然其篆摹《峄山碑》今存西安碑林,隶却不传。欧阳修说“蔡君谟之书,八分、散隶、正楷、大小草众体皆精。”然蔡氏隶书于今无片纸只字。元史载:“赵孟頫篆籀分隶真行草书,无不冠绝古今。”今以赵氏所传《六体千字文》观之,却是水准平平。至于明代,《书林藻鉴》云“(明人)至若篆隶八分,非问津于碑,莫由得笔。明遂无一能名家者。”由五代至明这一时段,隶书可观者,仅党怀英一人而已。党怀英所书的《谷山寺记》,通篇隶书,取法汉碑,其中“期、来、山、绿、当”等字篆书笔意浓重,极其古雅;结字端庄,笔画道媚。泰山东北麓的玉泉寺(也称为谷山寺)有一古泉,泉水甘洌,泉侧立一古碣,有金党怀英隶书“玉泉”二字,写得敦实厚重,异于《谷山寺记》。在五代至明这段将近600多年的历史上,党怀英所作隶书确是第一流的大手笔。金赵秉公云:“八分自篆、籀中来,故怀英上轧钟、蔡,其下不论也。”明盛时泰《苍润轩碑跋》评曰:“党怀英书《孔庙碑》,字画在《西岳碑》上。”清刘熙载云:“(党怀英)既精篆籀,亦工隶法。”清钱大听亦云:“怀英以篆、隶擅名一代。”
党怀英隶书传于今者有:立于明昌六年(公元1195年)的《重修至圣文宣王庙碑》(现存山东曲阜孔庙)、立于明昌七年的《十方灵岩寺记》,这两通碑的碑额亦为党怀英所篆。党怀英其它书体亦常为后人称道。元代王恽云:“竹溪书所见多矣,未若有此帖之真楷萧散者,大似虞中舍谏猎奏状,间以侧笔学东坡之媚耳,乃知公当大定、明昌间不只以篆隶独步于玉堂金马矣。”党怀英的作品在元代还可以看到很多,但现在能见的已经很少了。
关于党怀英事金,刘熙载在《艺概》中云:“(党怀英)惜不与稼轩俱南耳!”但辛弃疾金戈铁马效忠南宋,却屡受排斥,其诗中有:“君恩重,且教种芙蓉!”、“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的句子,悲愤郁闷之气溢于楮墨间。党怀英虽不与辛弃疾一起南下效忠宋室,但在金朝传播汉文化,客观上起到了使女真族(今满族)融合于中华大家庭的作用,在历史上功不可没。
泰和重宝制作非常精致,近乎母钱,甚或与后世机铸币一样整齐,郭深肉细、币文典雅,加之有相当深厚的文化内涵,在钱币界有”金泰和”之誉。虽然其市场价格并不昂贵,但向来都是集币中的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