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石头会说话
2012-04-29景凯
景凯
石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传递着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发展至今,石雕艺术具备了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和厚重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山西民间收藏家刘跃武深知石雕之美。石雕作品工艺精湛、构图精妙、含义深刻,深深吸引着他。二十多年来,他奔波在山西和山西周边省市广收石雕,已渐成规模。
“老刘,附近村里的一对石雕被人买走了。”送信人的一句话登时就把老刘的心揪住了。老刘,全名刘跃武,山西省襄汾县人,酷爱石雕。当下老刘便急忙起身赶往出售石雕的村民家里,询问石雕的去向。接下来的故事,像一部老刘的追石记,充满戏剧性,却又真切发生着。在得知卖掉的是一对石柱础,且已经运往西安后,他迫不及待连夜奔赴西安;谁知石柱础又被卖到了北京,他二话不说前往北京;抵达北京后又被告知东西在天津,他又马不停蹄地赶到天津,天津店主无奈地告诉他石柱础刚刚被上海人买走了;他不敢懈怠,又辗转到上海,终于在最后,历尽千辛追回了石柱础。这石柱础在襄汾县卖了2万元,而老刘从上海买回来却花了9万元。老刘追石的故事,外人当成笑话听,他却不以为然,“自己老祖宗留下的东西,怎么能让别人去保管。”老刘就是这样一个固执而又坚定的人。
刘跃武和石雕的结缘是在他当兵复员回家后。当时家乡的人们大都在翻盖自家旧房子,好多老房子里的石雕不是被丢掉就是拿来垒墙角。石雕上的一幅幅画面像是一个个故事,精彩却无人愿意倾听,老刘看着觉得怪可惜的。老祖宗留下的精美石雕不能就这样被糟蹋掉啊!当下,他就做了收藏石雕的决定:没人愿意倾听,我来倾听;没人愿意收藏,我来收藏。
那个时候,收藏石雕还是不用花大价钱的,老刘帮村里人做些农活,乡里乡亲的就愿意把石雕送给他。老刘很高兴,原本也就没有收购的钱,有的是一身使不完的力气。那时他经常去帮人打零工,酬劳就是别人家里拆下来不用的石雕。也有是人家丢弃的,又被他当宝贝一样捡回来。有一次,村里一户人家把拆下来的雕石磨盘,丢弃到村边的深沟里,刘跃武看磨盘上的雕花十分精致,寻思着一定不是寻常之物,就雇人把石雕磨盘拉了上来,宝贝一样珍藏着。就是这样一件一件地搜集,刘跃武的石雕渐渐多了起来。
2003年刘跃武下岗做起了生意,手里有了些钱,他开始大规模地收购石雕。相比其他的藏品,石雕收藏可是件很辛苦的事。几年间,他跑遍了省内省外,走了不少路。有时为了节省经费,他不得不亲自上阵,用绳子、撬杆把石雕弄上车,再开车拉回来。收藏石雕到底花费了多少钱,他自己也说不清楚,他只知道这些年赚的钱,基本都用在石雕收藏上了。
刘跃武现在的目标是办一家民间石雕博物馆。他说山西省是国内明清建筑保留数量最多、质量最好的省份之一。然而,除了山西有名的几个大院外,更多的古宅没能得到保护,而古宅院中的石雕建筑构件也被遗弃或损坏。很多人对石雕不了解,简单认为就是一块石头上雕刻的东西,或是只关注到了材质却没有看到他们身上千雕万刻的沧桑。办石雕博物馆,他就想唤起人们对石雕的关注。但这不是一件容易事,光是头一件一资金就让他为难。最近一位美籍华人联系到他,说有800件石雕拴马桩可以出售给他,均价大概一万五左右,他为难坏了。他很想收购,但自己确实没有如此庞大的资金,若不收,眼看着这些当初从襄汾县收走的拴马桩流走,心里又不是滋味。他告诉自己,组建博物馆不正需要这些吗,难不成将来后代们看祖先留下来的东西,还要跑到国外么?为了留下这批石雕,他还在积极想办法。
石雕是古代匠人怀着骄傲留下的美的印迹,她穿越了数百年的风雨历史,才清晰地展现在我们眼前。古人优雅缓慢的生活节拍、修身齐家的行为规范以及对日常生活寄予的美好愿望就隐藏在这些古老的石雕艺术中。从这个意义上说,收藏石雕也就是收藏历史。刘跃武的石雕,恰如进入历史的一种媒介,倾听石雕的故事,也就是倾听历史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