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中国扶贫打95分”
2012-04-29张桦
张桦
在10月17日“世界消除贫困日”来临之际,世界银行中国局局长罗兰德接受本刊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中国在扶贫方面取得了史无前例的成就。中国扶贫对世界消除贫困做出了积极贡献。如果没有中国的扶贫成就,联合国千年发展计划目标就难以实现。
同时,罗兰德希望全世界的每一个人,无论在哪个国家,无论在什么地方,都要团结起来,去关心那些弱势人群,关心那些掉队的人群,确保大家共同进步,共同朝着一个光明的未来迈进。
中国扶贫取得了史无前例的成就
今日中国:作为世界银行中国局局长,请您站在全球的角度对中国30年来的扶贫工作做一个评价。
世界银行中国局局长罗兰德(以下简称罗兰德):中国在减贫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超过了其他任何国家,从1981年到2012年,中国总共有6亿人口摆脱了贫困。从历史的角度来讲,这是史无前例的成就,所以应该向中国表示祝贺,不仅仅要祝贺中国的政策制定者,也要向中国人民表示祝贺,通过他们的努力,在过去的30年当中实现了这样一个宏伟的目标。
今日中国:如果让您(给中国扶贫)打分的话,您会打多少分?
罗兰德:如果按百分制来计算的话,中国能得95分。当然,这是根据中国所取得的史无前例的成就。我本来想说100分,但是每个人都有改进的余地,所以我认为95分已经是一个很高的分数了。
今日中国:谢谢您对中国扶贫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的肯定。
请您讲一讲,中国的扶贫工作给您留下哪些难忘的印象?
罗兰德:在中国,绝对贫困现象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80%以上的绝对贫困人口生活在农村。如果今天你到中国的农村去看看,就可以看到令人难以置信的进步,包括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在教育、卫生等社会服务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步,这些反映出中国采取的是综合性的扶贫战略。比如说在贵州山区,大部分农村都通了电,通了路,建起了学校和医疗站。另外,扶贫是一项多部门参与的工作,仅靠修路或者仅靠发展教育都是不够的,需要整合各方面的资源,采取综合性措施,还需要关注老年人、妇女和留守儿童的问题。
中国对世界消除贫困做出积极贡献
今日中国:在您看来中国扶贫取得的成就对世界消除贫困意味着什么?
罗兰德:众所周知,联合国和国际社会制定了到2015年需要实现的千年发展目标。其中第一项目标就是到2015年将全球贫困人口数量减半。这个目标得以实现,是因为中国成功地减少了绝对贫困人口的数量,如果没有中国的扶贫工作的成功,联合国减少贫困的千年发展目标就难以实现。
今日中国:2011年中国制定了新的国家扶贫标准,即将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作为新的国家扶贫标准,按照新标准,中国农村贫困人口将从2688万人增加到1.28亿人。对此,您怎样评价?
罗兰德: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贫困线作为制定政策的依据,简单地说就是用收入标准来衡量哪些人需要特殊的帮助或者救助,扶贫的重点应当集中在哪些地区。中国老的扶贫标准是人均收入780元左右,这个标准与国际标准相比是比较低的,但也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因为中国当时极贫人口人数很多,需要集中解决他们的贫困问题。但是到2012年,中国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再不会有人死于贫困。国家发展到这个程度,合乎逻辑的做法就是提高扶贫标准,这样使更多相对贫困人口也能获得救助。而且中国提高扶贫标准之后,就很接近每天1.25美元的国际贫困标准了,也就是说把2300元人民币折成美元就基本上接近每天1.25美元的标准,所以中国政府采取的这个措施是非常受欢迎的,但这并不会改变中国的贫困人口数量,而是说更多的贫困人口获得更多的救助,这是一件好事。
今日中国:世界银行除了关注农村贫困,是否也关注城镇的贫困问题,比如说城市的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就业问题等等?
罗兰德:是的,随着一个国家不断地发展、进步与富裕,老的贫困的概念和战略也应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解决温饱问题到关注一系列更广泛的问题,比如不平等的问题。在过去二三十年,中国的不平等现象日益严重,这就涉及到城市面临的贫困问题,比如农民工的问题,他们不能获得适当的医疗和教育机会,不享受城市的养老服务和养老金,这应该成为核心扶贫战略的补充内容,所以现在中国应当从机会均等的角度来考虑扶贫问题了。
中国扶贫面临巨大挑战
今日中国:面对如此庞大的贫困人口,您认为中国在扶贫方面应做哪些努力?面临着哪些挑战?如何去应对?
罗兰德:我认为中国的扶贫战略应该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方面是继续关注绝对贫困人口,目前中国还有1.25亿绝对贫困人口,他们主要分布在中国中部、西部和西南部的农村地区。中国需要以扶贫重点村为对象,和村民共同协商制定扶贫战略,了解贫困人口自己的需求,了解他们希望以什么样的方式改善自己的生活,这就是社区主导型或者社区参与式的扶贫模式,是世界范围最行之有效的扶贫模式。我们也在与中国政府的有关部门合作,在中国西南部和西部地区的扶贫重点村推广这种扶贫模式。
第二个方面是城市的贫困问题,就是城市的流动人口和农民工问题,政府需要考虑取消户口制度,让农民工有机会享受各种社会服务。这个问题会显得越来越突出,这是因为从现在到2030年将近20年的时间里,中国还会有3亿到3.5亿农村人口流入城市,这就需要大量相应的社会服务,比如学校、医疗服务,可以携带的养老金等等,这是中国和中国的城市面临的巨大挑战。
所以,我认为中国的扶贫战略须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是关注农村地区,确保没有一个人掉队。另一方面要关注城市地区,使来到城市的人口不仅为城市的发展作贡献,同样也让他们自己和家人过上体面的生活。
减贫的核心:“以人为本”
今日中国:请介绍一下世界银行是以什么形式来帮助中国扶贫的?世界银行带来了哪些国际上成功的经验,取得了什么样的效果?
罗兰德:世界银行参与中国的扶贫工作,根据中国政府有关部门的要求,根据财政部和国家发改委的要求,在西部地区和西南部地区开展了具体的扶贫项目。我们基本上是采取村民参与的扶贫方式,让村民自主决定项目内容,让他们对自己的未来负起责任。我们把这叫作社区主导型扶贫方式,中国政府也在一些国内的扶贫项目和扶贫工作中采用了这种扶贫方式。
社区参与式扶贫就是把人放在扶贫工作的中心,了解贫困人口扶贫的渴望和需求,这是我们从世界各国所吸取的重要经验。我们也重视综合性的扶贫,有时扶贫需要修路,有时需要建学校,有时需要提供医疗卫生服务,有时这些都需要,但要把所有这些服务综合起来,学生去上学就要有通往学校的道路,提高儿童健康水平首先要教育母亲,对母亲进行培训,所有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到扶贫的成功与否。同时还要发展农业,给人们提供生计手段,提供经济和生产机会,从而改变自己的生活。
从根本上讲,扶贫实际上是关系到体面的生活,关系到人的尊严,要“以人为本”地帮助贫困人口恢复自信、自尊和对未来的希望,这就是广义上的扶贫战略。
今日中国:也就是说,减贫应该给中国的贫困人口带来自尊的、幸福的生活,体面的生活。
罗兰德:确实如此,这是减贫工作的核心和根本的目标所在——恢复信心,恢复对人的尊重,恢复自豪感。全国人民互相帮助,人人都负起责任,这就是减贫工作的核心所在。
今日中国:目前世界银行在中国都开展了哪些合作项目,进展怎么样?
罗兰德:世界银行20多年来在中国实施了很多减贫的项目,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比如说,我们的西南扶贫项目调整了扶贫战略方针,采取了更加综合性的扶贫模式。现在我们在尝试社区主导型的扶贫方式,让村民自主决定他们未来的发展战略。总而言之,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扶贫项目是非常成功的,所以我们为能够参与这些项目而感到自豪和荣幸,当然,这些项目的成功主要靠的还是中国人民自己的努力。
中国需要世界世界需要中国
今日中国:那么,世界银行在中国未来的发展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罗兰德:中国现在面临的挑战已经不同于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甚至本世纪初,因此中国需要改变发展轨迹,根据新的挑战做出调整,新的问题包括如何建立现代教育体系;如何确保医疗服务体系在扩大覆盖面的同时提高预防和治疗质量;制定扶持企业创新的政策;研究制定社会保护政策,以建立现代化的教育制度、医疗卫生制度、社会保障制度为中心,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实现自己的目标:建立现代化社会,应对21世纪所面临的挑战,实现建立和谐社会的目标——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中国与世界的和谐。
从21世纪的全球形势来看,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中国与世界相互依存,共同努力,造福中国人民,同时也造福世界人民,这就是我们在中国的使命。
今日中国:在“世界消除贫困日”来临之际,您有什么感想想跟网友们分享吗?
罗兰德:国际消除贫困日是要提醒我们全世界的每一个人,无论在哪个国家,无论在什么地方,我们需要团结起来,去关心那些弱势人群,关心那些掉队的人群,确保大家共同进步,共同朝着一个光明的未来迈进。
在这个国际消除贫困日,我们都应该牢记这一点,这也是世界银行的使命。我们的使命就是消除贫困,让全世界人人都能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这也符合全世界人民的利益。
今日中国:消除贫困一直是《今日中国》关注的重点话题,通过这次采访《今日中国》今后加强与世界银行的合作,为中国、为世界消除贫困共同努力。
资料链接:
“世界消除贫困日”
1992年12月22日,第47届联合国大会根据联合国第二委员会(经济和财政)的建议,确定每年10月17日为世界消除贫困日,要求各成员国宣传和促进全世界消除贫困的工作,采取具体的扶贫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