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水横冲,孕育繁盛大汉口

2012-04-29王国斌

大武汉 2012年11期
关键词:汉正街汉水汉口

王国斌

汉江口的独特地理条件,形成了避风的良港,有港就必有码头。加之又紧依汉正街,货物聚散顺当方便,自古以来就是商家争夺的对象。

武汉,依江而兴,因水得名,丰富的水资源构筑了美丽的江城特色。三镇之一的汉口,是长江、汉水交汇处的一方热土,自形成伊始,就与水结下了不解之缘,虽然晚出,却充满无穷的魅力。

何为汉口?即汉水汇入长江之口。汉水自陕西省东南的宁强大巴山起,自西向东踽行了1497公里,最后一头扎入滔滔东流的长江之中,汇入的不仅仅是奔涌不息的江水,更多的是汉水所承载的汉味文化,以及对汉口这方商贸繁盛之地的诠释。

大水冲出来的汉口

武汉原本没有汉口,只有武昌和汉阳夹江对峙。有人说是大水冲出来的汉口,此话虽说不雅,但也是地道的实话。明成化初期(15世纪下半叶之初,即1465-1470年间),汉水中下游连年的大水,使汉水入江段堤岸多处溃口,终于导致在汉阳的西排沙口与郭茨口间决而东下,在故道以南、鲁山(今龟山)之北入江。也就是这次大水的缘故,奇迹从此诞生,汉水故道原本呈扫帚形散乱汇入长江,河汊众多。新水道的形成使无序的河水成为归一的主河床,而旧水道一带或积水为湖,或淤沙成墩,荒泽渐为陆地和苇荡。如此一来就为汉口自立门户提供了必备的人居条件。同时,也将武汉一分为三,原有的“双城”迅即演化为“三镇”。新水口两岸地盘开阔,港湾水域条件良好,成为“占水道之便,擅舟辑之利”的天然良港,汉水归一的河道,恰恰处在区镇中心,给新兴的汉口镇造就了无与伦比的发展优势。

靠水而居历来是人居的本能选择。汉口有了居民以后,生齿日繁,开始出现商贸,形成市场。

大汉口有了城市地位

大水冲出汉口后,到清末的汉口称之为老汉口,即在现武汉硚口区汉正街为中心的大部分区域。也是汉口历史上的第一次崛起,商贸繁盛,百业俱兴,很快成为江南名镇。

汉口的名望与汉水边另一地方湖北钟祥有极大关系,明正德十六年,嘉庆皇帝从钟祥启程回京,路过汉口,在汉口留下不少胜迹,诸如“集稼嘴(接驾嘴),魏家巷(接驾巷),宋家墩(送驾墩)等,至今还被人们津津乐道。

汉口原本与汉阳为一体,属汉阳治辖。汉水的阻隔使汉口成为独立区域,自然形成了汉口商镇。在明代晚期,汉阳县设巡检司于汉口(类似于办事处),直到19世纪60年代汉口的被迫开放,清政府才设立道台成立海关(今江汉关),有了行政管辖机构,汉口才真正有了城市地位。

汉口的开埠和汉口区域的拓展是汉口的第二次崛起。口岸的开放,境内外的通商,以及受近代工业文明的影响,尤其是国民政府的入驻,使大汉口迅即以大都市而自居。

码头——帮派争斗的营地

谈到汉口的商业文化,不能不说到汉正街,这条位于汉口北岸平行于汉水的街道,如一把扫帚上直下广,街衢巷里,纵横交错,也就是这么一条街道,涵括的是老汉口的全部。换言之,汉口首先是从汉正街发展起来的,万商云集,也只是聚集在这一把扫帚之上。商贾辐辏,五方杂处,自然就会形成独特的商业文化特色来。

汉江口的独特地理条件,形成了避风的良港,有港就必有码头。加之又紧依汉正街,货物聚散顺当方便,自古以来就是商家争夺的对象。

码头,实际上是帮派的象征。谁先有了码头,谁就能执掌商贸的主动权。码头的形成,一般而言是先下手为强,谁先占住一块地方,就成了谁的营地。久而久之,从小硚口到集稼嘴地域,按帮口势力和宗派范围划分,形成了大大小小30多个码头。码头一旦划定,外帮船只是不能随意进入的。

汉口自古就有打码头之说,说白了就是争夺地盘,划界分疆,因而不自觉地形成了铁定的行规,往往以流血殒命为代价。这种争斗,主要还是基于商战的自我保护意识。同乡、同行、同路者抱成一团。患难与共,生死不计,为的是维护共同的利益。据史料记载,清末汉水口北岸大大小小的30多个码头中,最具实力的有渔船帮、咸宁帮、黄州帮、荆州帮、汉宁帮、徽州帮、宝庆帮等。

此外,码头也是贫苦者争斗的对象,船帮的营地多有扁担客,有的为了临时揽到活,也会与人发生械斗,再者,码头上行规极严。无论是起坡卸货,还是下坡装船,都是各行其道,不得越雷池半步,稍有不慎也极容易引起争斗。

打打斗斗是码头常见的事,一斗就是几百年,直到20世纪40年代才算告终。然而码头遗留的风气在今日似乎还若隐若现,如今汉口做生意还是以行为市,喜欢扎堆、排外。扁担客仍是乡下农民进城揽活挣钱的一种行当。

茶坊酒肆——商贾的乐园

煮一壶汉江水,泡一杯香片茶。旧时,坐茶馆是汉口人的一道风俗。据《汉正街市场志》记载,宣统元年汉正街一带茶馆多达250余家。

汉口人以茶待客是种礼节,慢慢地约定俗成,讲究章法,注重情调和情趣。久而久之,茶馆被赋予更深的商业内涵。如苏恒泰伞店、每到腊月确定雇员的去留。凡是被邀请上茶馆去喝茶的就是来年要留下的,没有被邀请的,不言自明。这种含蓄的做法的确是商家为商的精明之处。生意场中,邻里之间,买卖之间发生纷争,也要请出中人,到茶馆去理论。“上茶馆去”是汉口人每遇扯皮拉筋之事争执不下时常说的一句话。这种直白,也显露出世事纷争寻常事,是非曲直凭茶说的坦荡与豁达。

茶馆还和地方戏结下了不解之缘,品茗听曲观戏,相得益彰。黄孝花鼓戏,汉剧等浓郁地方文化在汉找到了舞台。更兼有杂耍,说书者跟班赶场,既带动了茶馆业,也借茶馆传播和发展了江汉乡土文化。

猜你喜欢

汉正街汉水汉口
碧血丹心铸青史 汉水浩荡祭英魂
歌曲:龟山苍苍汉水汤汤
《汉口北》
Revival of Hanzheng Street
学译致用的日汉口译教材与教学思考——以留学生日汉口译课三种常用文本为例
汉水谣
鲍罗廷与收回汉口英租界
如何让汉正街市场在整治搬迁中保持繁荣
何戚明水墨小品欣赏——汉水系列
城市公共政策逻辑下的旧城更新机制演变——以武汉市汉正街为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