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开放性语文课堂教学初探
2012-04-29徐丽丽
徐丽丽
新课程的实施,要求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探究式学习转变,强调以学生能力为本位的语文课堂教学,要求语文教师在施教过程中要更多地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能力、习惯和态度的形成,关注学生的主动求知和实践参与,关注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在语文学习活动中的作用。
一、开放性语文课堂教学的学习素材
1.拓宽语文学习层面,放开语文学习素材
我们知道,生活到处充满着语文,任何语文教师只靠手头上的语文课本教好语文课恐怕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应该在立足语文课堂和语文教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不断地拓宽语文学习的层面,放开语文学习素材(真正使语文学习生活化),形成课内课外知识能力互补,使语文学习真正接近生活,接近学生实际,最终被学生所接纳。例如,我平时每接一个班级的语文课教学,除了引导学生学好语文课本以外,还特别注重引导学生把语文课堂拓宽到校内校外,一草一木、一人一事、一种现象、一缕情丝、一种思想等等都可以当作语文素材来学习。因此,久而久之,学生学习语文的思维习惯就不只局限在平时的语文课堂了。在交际谈话中学习语文,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学语文,网上学语文,电视上学语文,游戏中学语文,球场上学语文,甚至连走路、吃饭、睡觉、做梦都跟语文结伴,与语文同行。学生的一则则日记,一篇篇作文,一个个问题都是他们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结果。实践证明,教师只有不断引导学生拓宽语文学习层面,使学生在选择语文学习素材上有足够的自由空间,学生才能更好地学习语文,学好语文。
2.提供多角度思维空间,倡导开放性释疑过程
在学习六年级语文上册《詹天佑》一文时,练习中有这样一道题目:“为什么说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这道题目的设计,突出对学生语文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我没有越俎代庖,给学生提供正确答案,而是着力引导学生从整体把握课文的主旨,开展深层次的思维活动,增强对语言的感悟能力。例如,当学生弄懂了詹天佑是怎样勘测线路的,我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作者为什么要把詹天佑勘测线路时的语言、行动和思想作为重点来描述呢?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借以启发学生理解詹天佑为什么要下决心修筑好这条铁路。他是为了回击帝国主义者对中国的藐视。由此可见,教师只有善于向学生提供开放性的语文学习材料,给他们足够的选择空间,学生才能够充分自主性地学习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开放性语文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
1.自主预习。经历过几年小学学习生活的六年级学生,在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和经验,也形成了初步的学习能力。这就为学生的自己尝试学习奠定了基础。因此,在实施语文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凭借工具书或相关资料,自己去尝试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探究新知识,力求做到凡是学生能够自己通过学习解决的问题(生字生词、文学常识),老师决不插手,让学生学会自己观察、自己发现问题。
我们知道,学习中学生经过观察认知过的事物最容易被接受。其实,人的认知规律告诉我们,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先自己去发现,因为只有经过这种发现,理解才能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我在教学中,力求做到凡是学生能发现的知识。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如在教学《广玉兰》一文时,为了让学生了解广玉兰优美的姿态和高雅的品质,我先让学生观察路边的广玉兰村。经过实地观察,有的学生观察到了花的颜色和质感,有的学生观察到了花的形状,有的学生观察到了叶片的特点,从生动、具体的形象中,使学生体会到了作者对广玉兰的喜爱之情。
2.自主实践。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许多知识和问题本来就应该让学生学会自己操作解决,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和对能力的培养。例如,小学语文新教材本身就安排有很多实践性活动,其中有口语交际训练,有采访活动,有语文与生活等等,这些活动内容的安排为学生动手参与创造了有利条件,有效培养并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3.自主积累。古人学习提倡厚积而薄发,教师让学生自己学会和积累知识,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增强学生的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学生情操。新编小学语文教材安排学生自己积累知识内容很多,如多数练习中介绍一则与课文有关的、有趣味的小知识,以利扩大学生视野,增加学习语文的兴趣;诵读与欣赏安排在练习中,主要有古诗词、古今贤文等,这些内容都是向学生提供自己积累知识的最好材料。
4.自主体验。在学习过程中,要使学生有效获得知识并把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学生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而且要用慧眼去观察发现,用双耳去听,用嘴去说,用心灵去感悟。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生命活力、促进学生价值观和情感态度的形成以及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
总之,以能力为本位的开放性语文课堂教学,能更好地拓宽语文学习层面,发挥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灵活性,为学生全方位参与创造了条件;能更好地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心理需要,使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得到充分发展;能更好地启迪语文学习思维,运用语文知识,培养语文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得到有效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