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矫正中专学生英语偏科的策略
2012-04-29杨念华
杨念华
英语偏科现象是指某些同学其它学科掌握得很好,在班级或年级名列前茅,但英语却处于中下游水平。每年都有一些对口单招学生因英语偏科上不了自己心仪的大学,造成终身遗憾。英语偏科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也困扰着众多英语教师。因此,弄清学生英语偏科的原因,探索出有效矫正偏科的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尝试从兴趣、自我效能感、学习目标、归因特点、情绪状态等动机性因素入手,探讨促进学生动机性迁移有效矫正英语偏科的策略。
一、激发兴趣,诱发迁移
对兴趣的研究发现,只有当个体能够相对长时间地关注或卷入某项自己感兴趣且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中时,他们才更倾向于利用元认知加工策略,更易于建立深层次理解和网络结构,由此促进迁移。
1.“唱”中学。优美的旋律、愉快的节奏使得学生心情愉快放松,增强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我常鼓励英语偏科生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唱英文歌曲,这样学生不由自主地就记住了很多单词和词组。实践证明,通过“唱”来记忆比枯燥记忆效果好,记得牢。
2.“动”中学。职高英语教材中安排了许多与学生生活和职业有关的学习材料,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材料,设计一些符合生活实际的、贴近学生生活以及对学生以后就业有帮助的教学活动,创造真实的或相对真实的语言环境。因为这些活动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激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欲望,使他们感到有话可说,从而激起学习动机。
3.“合作”中学。英语偏科生由于基础差,对于较难的学习任务通常难以独立完成,这时合作学习就显得非常必要了。轻松愉快、合作竞争的氛围能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之中。
二、提高自我效能感,主动迁移
影响迁移的另一个动机因素是自我效能感。一般情况下,当人们遇到困难时,那些具有较高的自我效能感的人往往更有可能坚持不懈地努力,更倾向于探寻有效的策略与方法,积极调用已有的相关经验,这实际上就是迁移的表现。
我首先让英语偏科生了解到自己在优势科目和英语学习上的自我效能感的差异。多数学生认为自己在优势科目的学习中充满自信,而对英语学习没有信心,甚至产生过放弃的念头。自我效能感理论认为,当人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某一活动,他就会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并会进行那一活动。我引导鼓励学生,既然有能力学好其它课,通过努力,英语也能学得好,要相信自己。因此,让英语偏科生在英语学习中不断体验成功,是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进而产生动机性迁移的重要方面。我在英语教学中,经常把较容易的活动任务交给英语偏科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并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加以肯定,让他们不断品尝成功的喜悦。
三、强化学习目标,积极迁移
学习目标是一个重要的动机因素。许多研究一致发现,具有掌握目标的个体比具有表现目标的个体更倾向于进行自我监控、自我调节,更有可能使用深度的加工策略。而这些最终都将提高迁移能力。中专对口单招班的学生最终的目标是参加对口高考,有一部分英语偏科学生因为英语在对口单招考试中所占分值较少而不太重视这门课,把大量的精力放在其他的优势学科上。还有些学生英语学得差,缺乏信心,甚至放弃了这门课。教师应以对口高考为导向,使学生明确目标,不断强化学生学习的外在动机。我经常以往届的英语偏科生的高考失败为例,警示学生。教师也要让学生认识到英语学习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作为一门工具,英语已被广泛的应用。学好外语,有利于将来的就业,有利于将来的深造,有利于将来的各项事业的发展。明确的掌握目标会使学生产生持久的学习动机,主动积极地进行学习迁移。
四、引导正确归因,促进迁移
归因特点也是影响迁移的一个重要的动机因素。个人将成功或失败归因于自己的努力、态度、兴趣、任务本身时,成功会使他愉快、信心十足,从而更加积极地运用深层次的认知加工策略来促进学习的迁移。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归因,要让学生认识到他们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因为他们其它课都学得好。让学生总结自己在优势科目上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毅力、学习体验、良好的学习策略等,同时总结在英语学习中所缺乏的学习态度、动机、毅力、方法策略等。通过帮助学生分析对比两者的差异,找出英语学不好的真正原因。当英语偏科生认识到英语学不好的真正原因后,就会主动运用自己的认知和元认知策略来调整自己的学习,从而促进学习迁移。
五、唤醒积极情绪,快乐迁移
个体的情绪状态也有可能通过影响认知结构的建立,进而影响到迁移过程与结果。因此,教师要使学生保持愉快的、积极向上的学习情绪,消除不利情绪,使学生快乐学习,快乐迁移。首先,教师和学生之间要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上课是儿童和教师的共同劳动,这种劳动的成功首先是由师生关系来决定的。”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创造出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乐意与教师配合,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其次,教师应该以己之情感染学生。教师每天都应该带着积极的情绪走进课堂,以愉快的情绪和真挚的爱营造出快乐的课堂情绪,感染每一位学生。教师还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绪。教师要敏锐地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对情绪低落的、学习焦虑的、学习烦躁的学生进行适当的抚慰、暗示、疏导等,帮助他们克服情绪障碍,以积极饱满的情绪投入到学习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