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汇报》头版设计特色研究
2012-04-29邹欣皮晓琴
邹欣 皮晓琴
【摘要】香港《文汇报》作为一张历史悠久的报纸,几十年来遵循一体化的版面结构的基本标准、报眉的标准、正文的用字标准、副文的用字标准、用色标准、图片的摆放标准等。这些标准按照一定的秩序协调组合,就会构成一份报纸的总体风格标准。笔者重点选取了2011年7月到2012年2月这段时期的香港《文汇报》,集中研究报纸头版的版面结构、版面要素,深刻剖析报纸头版设计技巧和布局特色,总结梳理它的版面创新之道。
【关键词】香港《文汇报》;版面设计;版面创新
香港《文汇报》处于有着“世界金融贸易中心”之称的香港,自1948年9月9日创刊以来一直把握自己的受众定位,面向中高层读者,为报纸读者呈现了一份精美的版面。笔者重点选取了2011年7月到2012年2月这段时期的香港《文汇报》,集中研究报纸头版的版面结构、版面要素,深刻剖析报纸头版设计技巧和布局特色,总结梳理它的版面创新之道。
头版版面版式元素丰富
报纸传达信息有几种方式,标题及内容文字是一种直接传达信息的方式,图片和图表是一种形象传达信息的方式,而标题、文字、图片、线条、色块、空白按照一定的思想组合编排而形成的版面形式则是一种综合传达方式。
标题字体、色彩运用灵活。标题字体、字号、色彩的选用,不仅可以区分新闻的重要性,还可以间接地传达各种信息。在香港《文汇报》头版的标题中,稿件价值大的,选用大一些的字作标题;稿件价值小的,选用小一些的字作标题;稿件价值相同的,选用差不多大的字作标题。翻开任何一期香港《文汇报》的头版,你都会第一时间被硕大的新闻标题吸引,尤其是标题色彩极其鲜艳,在带给你视觉刺激的同时还能引导你的情感。
标题字体、字号、色彩的选用,从某种意义上也会反映出新闻媒体喜怒哀乐等特定的感情,进而使受众了解新闻媒体对新闻报道的态度:是赞成、提倡,还是反对、抵制。例如:2011年7月28日香港《文汇报》头版用两行通栏标题“对接香港现代服务业江苏科学发展开新局”刊登了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的访港之行。标题字体(中宋字体)、字号以及鲜艳的紫粉色和蓝色呈现出一派和谐明媚的蓝图景象,这种喜庆欢快的感情跳跃在报纸上,其中的内容即便来不及看也能预想到这是件利港利苏的喜事。彩色的运用,可以增强版面的表现力,有利于营造气氛、美化版面,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报纸媒体在现场感、真实感等体会上的不足。
文字以形达意。现代视觉艺术理论认为,随着视觉艺术的表现形式日趋多样与丰富,文字逐渐从“记录语言的符号”这一传统定义中解放出来,不再单纯地扮演叙述、传递信息的角色[1]。通过不断强化提升自身形式力量的文字,越来越表现出视觉艺术化的倾向。现代报纸版式设计领域,文字的视觉艺术化首先表现在文字块的创意编排与造型上。文字块的编排不再拘泥于传统的方正造型,而是尝试在理解内容与主题的前提下形意结合。文字块以“意”造型、以“形”表意,借此完成由传递信息到视觉表达的转换,形成不同风格的视觉表现形式。
图片直观表意。如今步入了读图时代,图片的地位和作用与日俱增。新闻图片具有延伸信息的功能和文字无法比拟的视觉魅力[2]。一般来说,同等面积的图像比印刷文字具有更多的信息量,从某种意义上说,图片要比文字更受欢迎,因为它不受读者的语言文字和文化水平的限制,而且直观、显眼,更具真实感。在2011年7月22日香港《文汇报》的头版中,一幅占有四栏宽度(该版的版面共有五栏)的新闻图片,呈现的画面是肉类市场上市民们注视着价格牌上一直居高不下的数字,表情很是无奈。读者看到这幅图,心理上和地理上的接近性马上吸引其驻足观看,所以在这期的头版上无须用太多的文字进行画面解读,画面本身就传递了丰富的信息。
头版版面区域井然有序
报头区鲜明亮丽。一份报纸的报头,实际上就是这份报纸的标志,就像企业的LOGO一样,代表了这份报纸的精神面貌[3]28。报头是刊登报纸报名以及主管单位、日期、期号、邮发代号等重要信息的地方,位置一般都在第一版的上端,横排报纸大多在上端偏左,竖排报纸大多在上端偏右,也有把报头放在上端正中的。香港《文汇报》的报头是竖排,这在香港报纸中并非罕见。竖排是我国自古以来比较流行的编排方式,再加上香港居住着很多保留着中国古典文化底蕴的文人墨客,他们作为香港主流文化的代表人物,对报纸、书籍等都有或多或少的影响,比如竖排阅读习惯、繁体字印刷等都被保留了下来。
报头区是报纸的眼睛,香港《文汇报》作为竖排报纸的一种,也是把报头放在上端偏右,并且用独特的字体以及鲜艳的红色印刷体呈现出来。红色报头体现了香港《文汇报》的办报宗旨,即“爱港爱国”,在政治上拥护中国共产党。
报眉区随机应变。报眉指眉线上方所印的文字,包括报名、版次、出版日期、版面内容标志等。香港《文汇报》的报眉区和大部分报纸一样,都包括以上要素,但是它的特别之处就在于其能随着时机的变动而发生相应的变化,这当然离不开编辑对报纸内容的策划和调整,但是就报眉的作用和意义来说,每一次变化都意味着对受众的尊重和满足。以2011年7月2日的头版为例,这版内容是关于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围绕这一专题,报纸的报眉显然“退居二线”了,似乎报眉不再是报纸的一部分,但这并不是弃报眉于不顾,而是从整体效果出发,将整个版面换上了壮观的国旗党徽下人民大会堂开幕式的新装,让人乍一看认不出这是一张报纸,还以为是正在热映的电影《建党伟业》的宣传海报,在满足了受众的视觉需求的同时,不经意间你会发现在报纸的左上端有“本叠内容”的相关信息以及右上端责编、版面设计人员的信息,白底黑字,虽然位置由原来一贯的眉线之上变成了现在的眉线两端,但是这种“欲露先藏”的表现方式所起到的作用非但没有被湮没下去,反而引发了读者的好奇心。当然,随机应变并不是变化无常,香港《文汇报》的报眉区定位于眉线之上,这是专业精神的体现,适当做出变化,这是审时度势、敢于担当的写照。
分栏简约清爽。现代报纸版面多以分栏的形式,将各版面元素融入其中,形成丰富各异的版面面貌。特别是将具有复杂组合型的元素重组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域,是达到图形与文字关系秩序化、条理化、规范化的手段,同时实现合乎逻辑的内容传达和视觉效果的统一。香港《文汇报》的分栏有着简约清爽的风格,这得益于它在分栏上遵循逻辑性、易读性和节约性的原则,并且运用留白分栏、图片分栏和自由版式分栏的方法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分栏通过简单的网格体系诠释了版式设计带来的条理性,使画面更具视觉感染力,从而带给读者更大的阅读乐趣。
头版版面设计手法巧妙灵活
图表设计解剖时事。无论是头版,还是其他版面,香港《文汇报》都十分注重图表的设计。美术编辑和文字编辑的合作就体现在图表的制作上。编辑根据内容特点,将图形与数字巧妙结合,把原本平淡枯燥的图表赋予了一种趣味、一种创意,版面也就产生了一种奇妙的效果。凡是与股市、房地产等经济指标有关联的新闻旁边一般都会附有图表,这些图表用不同的颜色做了鲜明的标记,既不会造成读数上的困难,更不会给头版带来厚重的负担,反而成了版面分栏的指向标,它们将整个版面划分成井然有序的豆腐块,阅读起来很方便。
色块和线条引导阅读。线条在版面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没有线的版面如同没有骨架一样容易走形,但线条用多了又会显得凌乱;而色块无论对于黑白报纸还是彩色报纸,都是最容易获得的元素。色块一方面有利于丰富版面的层次,另一方面,色块用得不合理的话显得有些画蛇添足。
对于文字来说,单个的文字是“点”,成行的文字是“线”,成块的文字是“面”;对于图片来说,单张的图片是“点”,多张图片放在一块儿就成了“面”。有时候为了更好地处理“点线面”的关系,需要借助一些色块、线条等辅助元素来达到目的。香港《文汇报》每期报纸的每一个版面都少不了图片的参与,一般不少于4张图片。那么作为头版,图片报道更是一种地位显著的方式了。有时候一期头版要放8张图片,为了整齐美观,美编们往往会采用蓝色粗线条将4张内容相关的图片组合到一块儿,像是读一则连环画故事一样,直观而有趣。
香港《文汇报》头版上色块的运用很频繁,通过鲜艳的色彩美化版面,增加可读性。通常香港《文汇报》头版中都少不了轻灰色的色块,这种颜色和报纸的底色反差不是很大,而其附近往往会有一张视觉冲击力很强的头条新闻图片,二者相互映衬。与此同时,色块的文字内容也是有讲究的,一般都会刊登一些类似于“回忆录”、“事件簿”之类的小资料,类似于互联网上的“相关链接”,不失为一种取长补短的好方法。
利用特殊的插图作为间隔文章的做法也是《文汇报》处理版面时比较常用的方法:2011年12月18日的头版,有关电费上涨的一则新闻作为该版的头条,而头条图片是人物的近景,这和下面的标题有交叠,显然生硬地堆在一起很不美观。美编想到用一只电灯泡作为小插图放在版面左上端的空白处,而且在灯泡的底端顺理成章地画了一条红色的粗线将其与下文隔开,这根粗线明里是这灯泡的一部分——金属线,而暗里是一根间隔上下版面的分界线,这就两全其美了。
黑白灰调和版面有意义。对于版面来说,大标题是“黑”,内文文字区是“灰”,空白之处是“白”[3]89。“黑、白、灰”需恰当处理。“黑”太多显得压抑,太少版面显得没有力量,灰蒙蒙的没有精神;“白”在报纸版面设计中是空气、是天空,留白多了影响信息量的承载,留少了版面会显得太拥挤,透不过气来,呼吸困难。“黑”与“白”是一对矛盾,在“黑”与“白”的争夺战中,“灰”充当了不可或缺的调和剂。这在《文汇报》头版中似乎也形成了“黑、白、灰”的固定阵营。绝大多数标题都占据头版通栏的位置,形成“黑色阵营”,标题的厚度和标题字号的大小往往决定了留白的多少,这两者的比例关系是要在电脑设计图中经过反复比对之后才能确定下来,有时候并没有科学的数据要求该用多少比例,而是靠一种感觉,这种感觉来自于日常的积累。当“黑白阵营”达成了比较紧凑的默契时,“灰色阵营”也就是正文部分的处理就大可放心地“自立门户”了,即在已经画好的网格里填字,而不用借助线条的指引。但是,有的时候留白的地方过多,标题的字号并不能随意放大,这时候“黑、白、灰”之间的关系就面临分裂的危险。
报纸的功能是承载并传播信息量,大部分报纸版面都会排得很满,留白的地方很少,标题醒目、张扬。但对于香港《文汇报》来说,更注重的是每篇文章的实际分量而不是单纯地追求信息总量承载的多少。在香港《文汇报》的版面标题中,你会发现标题字的灰度降低了,给版面制造了一种轻松、典雅的氛围。香港《文汇报》版面设计敢于创新,而且创新是基于办报的版面基本规律,根据特定情况的需求将这些规律发挥到极致。
香港《文汇报》坚持做读者喜欢看的报纸,强调信息量,报纸版式注重条理化、秩序感,便于读者快速寻找自己需要的信息。
通过对香港《文汇报》头版版面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内地报纸要赢得市场有利地位,争得属于自己的受众,不仅要做到版面与商业的结合,同时还要把版面设计中的社会文化心理诉求与时代进步、现代文化进行有机结合。至此,报纸的版面才能升华到艺术的境界。
参考文献:
[1]夏颖.报纸版式设计中的文字力量[J].新闻前哨,2009(3).
[2]李爱英.新闻图片在报纸版面中的地位和作用[J].昌潍师专学报,2000(6).
[3]苏文明.设计师谈现代报纸版式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28.
(邹欣为中国传媒大学2010级博士生,北京城市学院传播系讲师;皮晓琴为北京城市学院传播系本科生)
编校:张红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