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智库之路
2012-04-29覃信刚
覃信刚
摘要:广播作为主流媒体,其软实力建设直接影响文化强国建设。中国广播事业的发展和壮大,不但需要硬实力,同样需要软实力来支撑。构建广播智库,也是增强广播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载体和主要途径。由云南云广传媒集团资助的云南大滇广播研究院于2012年7月成立,开启了云南广播学术研究新的平台。研究院将推行“轻启动,重成果;小机构,大智库”的运行机制,在独立软科学事业发展的道路上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云南省情的智库发展之路。
关键词:软实力智囊大滇广播研究院中国广播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奋斗目标,这是历史的必然、时代的潮流、发展的需要。广播作为主流媒体,其软实力建设直接影响文化强国建设。而构建广播智库,将是增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载体和主要途径。
一、智库:国家软实力的创新源泉
1. 智库的涵义
智库,即智囊机构,也称思想库,由多学科专家组成,为决策者在处理社会、经济、科技、军事、外交等各方面的问题出谋划策,提供理论、策略、思想等的研究机构。①广播智库,顾名思义,即是广播的智囊机构,为广播的思想库,它为广播的重大问题、现实问题等出谋划策,为广播事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2. 智库的发展情况
二战中,美国首先建立了军事策划参谋的智囊组织,随后,公共智囊部门如雨后春笋般在世界各国出现,如日本的国际问题研究所、德国的政府五人智库、美国的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等。伴随着政府层面的智囊繁荣及民间政治参与热情的高涨,也衍生出民间层面的智库发展高潮。朝鲜战争中,兰德公司的成功分析虽然未能进入美国战时决策,但却直接开启了非政府智囊机构发展的新时期,日本国际交流中心、德国经济研究所、法国国际关系研究所等民间智库纷纷涌现。②他们是独立于政府机构的社会组织,但其根本目的是使自己的研究获得公众的支持和决策者的青睐。
在西方发达国家,智库是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重要保障,是引导社会价值取向的重要力量,是国家软实力的创新源泉之一,是国家形象的重要塑造者。据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发布的《2011年全球智库报告》,按照他们的评判标准,目前全球共有6545家智库,美国以1815家居首,印度292家、英国286家、德国194家,中国被认可的智库有425家(见图表)。③
其实,中国有庞大的研究机构。据统计,我国研究机构有2500多家,专职研究人员3.5万,工作人员27万,其中,以政策研究为核心,直接或间接地为政府服务的“智库型”研究机构多达2000家。④表面上看,似乎我们不缺研究机构和研究人员,但由于我国的智库多隶属于各级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他们的基本特点是主要服务于主管部门,缺乏外部市场竞争压力,人事上受制于上级领导,经济上有财政拨款保障,相当部分的研究机构事实上是秘书性机构,主要职能是写讲话稿和各种文件,多数是根据领导的意图为正在实施的方案、政策寻找依据。在研究业务上基本是对政府部门和利益集团的观点和做法进行阐释及宣传,而建立在独立思考、独立研究基础上自主性、批判性、前瞻性的研究还不够。如果与美国的兰德公司、布鲁金斯学院等超级智库相比,其研究深度、对政府决策的重大影响、对世界的影响力,以及其研究结论的独立性和深刻性等方面,都有很大差距。
进入21世纪,在新一轮经济高速增长和社会矛盾凸显的关键时期,中国智库的发展进一步得到了中央的关注和重视。2004年1月,《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在党的历史上首次以中共中央的名义明确指出,“要使哲学社会科学界成为党和政府工作的‘思想库和‘智囊团”,中国民间智库开始摆脱被动角色,出现了自主发展的新气象。近段时间,政府部门频频发出信号,社会组织将逐步取消主管单位,改为直接登记。如果这样的信息变成现实,我国的社会组织将进入新阶段。
二、广播智库:云南大滇广播研究院的成立
中国广播事业的发展和壮大,不但需要硬实力,同样需要软实力来支撑。现在,中国广播的硬实力已经成长起来了,但软实力还较为薄弱。所谓软实力,就是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先进理念、先进思想、先进的发展路子,通过梳理、总结,提升为事业发展的一种思路、一种理念、一种智慧,并使其成为一股吸引人、感召人的力量。
在实践中,我们深刻体会到,云南乃至中国广播理论研究滞后,学术氛围不浓,理论支撑实践显得不足,这不但影响广播产品的生产,同时也影响广播产业经营。而目前,学界的研究主要关注电视、报业、网络,对广播研究较少,且比较空泛,缺少“根”和“魂”;业界的研究多数停留在工作总结上,缺乏理论的提炼,而且多局限于具体单位。我们感到,仅仅注重一个层面、单位的研究,这是需要的但又是不够的。要推动广播的大发展、大繁荣,使云南广播事业最大限度地为云南全方面的建设服务,为云南各族人民服务,还应有政府、事业、国有企业之外的非营利性研究机构,通过对中国特色广播理论的全面梳理,用理论指导实践,用软实力强化硬实力。目前世界上的广播强国,大都设置有非营利性的广播协会、学会、基金会、图书馆、博物馆,还有专门的广播研究院,特别是非营利性的广播研究院,在广播的发展繁荣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它不但可以客观、独立地开展研究,不受行政体制、权利、利益等影响,而且可以涌现一些名家大师和领军人物,提出创新理论,推动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
鉴于以上思考,以及对广播事业发展繁荣所肩负着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由云南云广传媒集团资助,超脱于事业单位之外的独立的社会组织——云南大滇广播研究院于2012年7月成立,它是全国首家“独立法人”的广播研究院。广播研究院的成立,将在云南开启广播学术研究新的平台:一是提出重要学说,对广播学术研究有重要启发;二是整合研究资源,推动大型研究计划;三是培养广播研究人才,让各类人才持续发挥影响力。
三、云南大滇广播研究院发展思路
云南大滇广播研究院作为广播文化发展繁荣的一个载体,其成立仅仅是一个起航,如何在浩瀚的研究领域航行前进是我们当前需要思考的问题。大滇广播研究院应以创建中国广播智库为办院目标,用创新的精神开展研究,走特色化发展之路。
为了打破我国智库发展中存在的种种壁垒,构建真正意义上的民间广播智库,大滇广播研究院在成立之初就确立了非政府、民间性、独立性、非营利性、自治性的办院原则。虽然它的成立具有事业和国企背景,但研究院具备独立的法人资格,在法人治理结构上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所有人员全部采取聘用方式,打破了行政级别,更不存在铁饭碗、铁工资。研究院机构独立、研究独立、财务独立、人事独立,最大限度为广播研究院提供了体制保障,从源头上构建了智库的体制优势。
当然,要构建好广播智库,使之健康持续发展,除了体制优势,还需要不断创新,需要将全省、全国各方面的广播研究资源整合起来,推行“轻启动,重成果;小机构,大智库”的运行机制。
1. 管理模式的创新
广播研究院将以课题为纽带,通过对研究项目进行管理,制订一系列的工作制度和项目管理、财务管理等内部管理规章,以确保各项工作的开展。根据研究内容成立相应的课题组,签订科研合同,按照项目管理严格执行研究进程,课题完成后再由专家组成的学术委员会进行评估验收。通过管理模式的创新,从而在制度上确保研究项目的高质量、高水准。
2. 人才队伍的建设
广播研究院的发展不仅需要领导人的智慧,更需要社会智慧。人才队伍的建设是影响广播研究院发展的核心问题,也是提高竞争力的主要因素。聚集、培养、建设一支具有较高水平、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专家队伍是广播研究院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我们首先在业内培养研究型人才,与法国里尔高等学院合作,培养了30名在职硕士研究生,在研究中工作,在工作中研究;二是与云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合作,在学院建立研究团队。同时,广播研究院将通过“小机构、大队伍”的方式来构建研究团队。
所谓“小机构”,就是研究院内部机构和人员少而精,实行全员合同聘用制,一岗多能,一人多岗,讲究效率,杜绝冗员。计划内部专职人员设置在15人左右,成立初期的1至3年内控制在5至7人。所谓“大队伍”,就是依靠国内外学者,坚持社会力量办院,广泛联络对广播研究有造诣的各路精英,凝聚云南、中国学界、业界的智慧,聘请他们担任学术顾问、特约研究员,形成一支协调紧密的专家队伍。在行业领军人物的带领下,综合、吸纳他们不同角度的研究成果,形成智慧和理念,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到广播研究院的研究工作中,让“小机构”创造“大智慧”。
计划从四方面逐步构建广播研究院的专家队伍。一是设立学术顾问团,成员为中国广播界的老领导、老专家,约20人左右;二是组织高层次的广播研究团队,包括专家学者及各省市电台台长、研究骨干,约30人;三是培养壮大“广播学术滇军”,包括省内学界、业界专家约50人;四是组织国外学界、业界专家约20人。
3. 研究氛围的营造
广播研究院是重要的智力生产机构,是软实力的创新力量之一。广播研究院“轻启动,重成果”,把运营放在成果上,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不搞形式主义。办院,轻启动,研究队伍以专职为辅,兼职为主;办会、办论坛,轻启动,而且讲究品质,如本次“广播改革与研发”论坛即是我们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广播》杂志的首次合作,9月18日、28日,我们还与云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合作,举办两次论坛。年底,将承办第四届中国广播学术年会。研究,轻启动,减少不必要的开支。重成果,就是根据广播的发展趋势,既围绕重大战略问题、现实问题研究,又重视基础理论的研究。而且要使成果转化,把研究的理论性和对策性结合起来,把现实性和前瞻性结合起来,为云南广播乃至中国广播献计献策,将广播的软实力变成硬实力。
我们的目标是力争在5年内公开出版50部学术著作,提出若干政策建议报告,举办或联合举办多种研讨会;力争在10年内公开出版100部学术著作,提出若干政策建议报告,举办或联合举办若干研讨会。
4. 激励机制的创新
我们将根据广播文化特色,以及研究专家团队的情况,特别是结合新形势、新要求进行新的研究,激励研究热情。对研究人员或研究成果的评估,体现“轻数量、重效果”的原则,即根据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在行业内的影响、对课题的贡献以及与实际工作量的结合来进行酬金发放。同时,我们还将设立课题费用之外的奖金,由学术委员会进行课题评价,由研究院理事会讨论决定奖励金额,以此来调动所有研究人员和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改革发展从来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在广播研究院发展壮大的进程中,不可能没有风险、没有困惑、没有压力,但是发展中的问题要用发展的办法去解决。我们相信,只要我们保持着对广播事业的执著和热爱,把自身价值与广播事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经过不断努力探索,云南大滇广播研究院必将在独立软科学事业发展的道路上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云南省情的智库发展之路。
注释
①中国经济时报社主编 《中国改革智库之路——媒体眼中的中改院》,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年版,第105页。
②赵路华 《国外智库的发展特点纵观》,载《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第11期。
③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 《2011年全球智库报告》,http://ishare.iask.sina.com.cn/f/25116099.html。
④《关注新时代中国智库的发展》,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a3a6a30102e5n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