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省学科集群现状及存在问题探析

2012-04-29唐安宝刘传哲刁心柯

大学教育 2012年12期
关键词:学科

唐安宝 刘传哲 刁心柯

[摘 要]从学科区域分布等4个方面归纳和分析江苏省学科发展现状,发现其存在学科集群发展不平衡,学科集群与产业集群对接、契合程度不高等突出问题。基于此,为更好地发展和培育江苏省学科集群,推动其与产业集群协同创新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学科 学科集群 产业集群协同创新

[中图分类号] G52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437(2012)12-0005-03

江苏省作为我国的经济大省,产业门类齐全、产业集聚显著。同时,江苏省又是我国的教育大省,学科实力突出、学科集群发达。如何实现学科集群和产业集群的良性互动,促进两者的协同创新发展,是当前面临的迫切问题。

一、江苏省学科集群现状分析

学科集群的发展动因是产业集群的发展,但是能够形成学科集群的基础是存在相应学科。因此,我们首先对江苏省的学科发展现状进行归纳和分析。

(一)江苏省学科发展现状

本文以江苏省22所重点高校所拥有学科为主体,同时结合江苏省其他高校所拥有学科进行分析,覆盖江苏省主要一级和二级学科,主要从四个方面归纳江苏省学科发展现状。

第一,学科区域分布。江苏省一级重点类学科主要分布于苏南地区;重点类学科中,58.67%的学科仅在苏南高校设置,25.33%的学科共同分布于苏南和苏北高校,9.33%分布于苏南和苏中,5.33%分布于苏南、苏北和苏中。

第二,学科门类。75个一级重点类学科涉及12大学科门类,设置较为齐全。通过对设有重点学科的45所高校分析得出,工学是江苏省学科发展重点方向;理学类学科覆盖了16所高校;管理学也是江苏省近年来重点发展学科,13所高校设置了管理类一级学科;12所高校设有文学类学科;8所高校设有医学类学科。

第三,学科特色。南京大学和苏州大学为代表的高校学科建设体现了学科发展的综合性、全面性和协调性,以东南大学为代表则体现了学科发展的工科特色。此外,江苏省学科发展还呈现诸多鲜明特色,如中国矿业大学形成了矿业类特色学科,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建立了航空航天类特色学科,河海大学水利类特色学科综合实力在国内处于一流地位,南京农业大学建立了农业和生命科学优势特色学科等。

第四,学科集聚。多个一级重点类学科出现了明显城市集聚和区域集聚。以同一区域或城市有5所及以上学校设立相同一级学科,并考虑对应二级学科情况为原则,发现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管理科学与工程、临床医学等13个学科在以南京为主的苏南形成了学科集聚。

综上所述,江苏省学科分布集中在以南京为中心的苏南;学科门类较为齐全,其发展以工学为主;以高校为依托,即追求多学科综合协调全面发展,也注重不同学科发展特色;以小规模学科为主,中等和大规模学科数量相对较少,形成金字塔模式分布;主要在以南京为中心的苏南分别形成学科集聚,涉及工学、管理学和医学。

(二)江苏省学科集群现状

以13个一级重点类学科为切入点,将其作为优势主干学科,并展开分析,发现这13个一级重点类学科,既有学科集聚也有学科规模;既可为不同产业提供学科支撑,又可为相同产业提供专业服务。通过寻找其所服务产业异同,并结合其他相关辅助学科,梳理和构建相应学科集群,发现江苏省存在13个学科集群,分别是:苏南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学科集群,苏南交通运输制造业学科集群,苏南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学科集群,苏南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学科集群,苏南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学科集群,苏南材料制品制造业学科集群,苏南医药制造业学科集群,苏南卫生业学科集群,苏南农、林、畜牧业学科集群,苏南食品加工制造业学科集群,苏南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学科集群,苏南计算机服务业学科集群,苏南软件业学科集群。

针对上述13个学科集群,以时间、空间等多个维度进行进一步分析和思考,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总结和归纳江苏省学科集群发展规律和特点:

第一,以13个优势主干学科为支撑主体,13个学科集群涉及46个一级重点类学科,148种类型共211个二级重点类学科,覆盖率分别达到61.33%、60.66%、56.72%;涉及工学、理学、管理学、医学、农学5个学科门类;门类各异,方向不同、层次不一的学科在以南京为中心的苏南纵横交错、发展结合;涵盖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位于苏南的20所重点大学及相当数量的其他类型普通高校,囊括18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36个省部委重点实验室、14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2个省部委工程研究中心。

第二,作为江苏省学科发展重点方向,工学学科始终贯穿于13个学集群。在大部分学科集群中,其数量和规模都位居第一;作为基础学科,理学为各学集群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学科支撑;各学科集群要管理运作,更好地服务于产业集群。管理学在每个学科集群中都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作为江苏省学科特色,医学和农学支撑了江苏省多个学科集群兴起;这既体现了工学在江苏省的首要学科地位,也体现了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重要特色,既注重应用研究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也注重基础研究不断为社会进步提供理论支撑。

第三,13个学科集群中,可以划分为制造业类学科集群,农、林、畜牧业学科集群,服务业类学科集群3个大类;其中制造业类学科集群有8个,涉及机械、设备、交通运输、仪器仪表、材料、医药、食品制造业,农、林、畜牧业学科集群有1个,服务业类学科集群有4个,涉及卫生、通信、计算机、软件服务业。其中规模较大的有苏南交通运输制造业学科集群,涉及17个一级重点类学科,57种类型共100个二级重点类学科,规模较小的有苏南食品加工制造业学科集群,涉及5个一级重点类学科,20种类型共33个二级重点类学科。

第四,13个学科集群之所以在苏南形成,首先得益于近代以来苏南领先发展的社会经济和拥有的浓厚历史文化底蕴,同时大力兴办中国近代教育,为苏南高等教育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建国后,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苏南高校初步形成了多学科综合协调发展、又有明显学科特色的学科发展模式;随着苏南工业经济率先起步,工学作为直接服务于生产建设的学科得到长足发展,各类应用工程学科应运而生,与之相关的基础学科也得到增强;改革开放,伴随苏南模式的成功,苏南经济得到快速腾飞,产业升级换代、迅速发展。如今,苏南已形成众多产业集群,有着丰富教育资源和明显学科优势的苏南,为支撑和服务于产业集群发展,学科集群势必应运而生。

第五,13个学科集群中,既有制造业类学科集群,也有服务业类学科集群,它们既共享多个学科,又以某一类学科为主,这是学科集聚、规模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指向特定产业,能够为苏南现有产业集群服务,这又体现了产业发展、产业集群的形成是学科集群产生的重要推动力。

二、江苏省学科集群存在问题分析

从总体上看,江苏省学科集群覆盖面广,形成时间较长,基础扎实,实力雄厚,但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

第一,学科集群内部各学科之间密切联系和竞争协作不足。在同一所高校内,不同学科在其发展过程中会不断出现交汇融合,但行政化管理模式、不合理的学术资源配置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其发展客观规律;表现为学科间研究资源、科研成果不能有效共享,学术团队间不能及时有效沟通,学科间合作交易费用较高。在不同高校间,这种情况更为明显,缺乏有效的约束激励机制,需要更高层次的协调与资源投入,这不利于各学科间协调发展。面对社会和企业的实际需求,由于缺乏长期有效协作机制,更多地表现为单学科与企业点对点结合,缺少多层次、多类型学科与企业面对面协作,阻碍学科集群发挥整体合力。

第二,现有学科集群发展不平衡。制造业类学科集群规模大、实力强,种类多,一方面是江苏省学科发展必然结果,另一方面源于江苏省制造业产业发展的有力推动;服务业类学科集群虽然出现集群形式、存在相应学科支撑,但在一定程度上还未脱离与之相联系和对应的制造业类学科集群,学科针对性不强,未形成相对独立完整的学科体系,发展程度不高,其集群特色不够鲜明,不利于其支撑于现代服务业;农、林、畜牧业学科集群涉及的学科多、覆盖面广,但单个学科实力不强,弱化了集群内部专业化团结协作,使得整个集群综合实力受到限制,加之农业经济在苏南只占很小比例,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来看,农、林、畜牧业学科集群在未来发展潜力不足。

第三,学科集群区域分布“苏南化”,苏北苏中没有学科集群。从地域上看,13个学科集群全部位于苏南地区,苏中、苏北没有形成相应学科集群,究其原因,是区域间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和教育资源投入存在较大差异;与此同时,苏中和苏北通过长期经济发展和产业集聚已形成众多颇具规模的产业集群,如苏中的南通船舶产业集群、泰州医药产业集群,如苏北的徐州工程机械产业集群,盐城环保产业集群,但并未形成与之相对应的学科集群,这必将从人才培养、生产研发、科技创新、技术转化等诸多方面极大限制苏北苏中产业集群的进一步发展。

第四,学科集群与产业集群的契合、对接程度不高。江苏省经济区域发展不平衡,优势学科集群整合不够;产业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市,大多产业集群孤立于高校和科研院所学科集群功能外,学科集群和产业集群匹配度不高,还没有形成集群特有的创新功能和技术创新服务网络;以多学科、集群式服务于产业的模式发展程度较低,缺乏长效机制,没有形成学科集群—产业集群良性循环的产学研结合区域创新体系模式。苏南学科集群中仅有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少数几所大学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学研机构和国家大学生科技园,大部分高校在服务产业发展、专业人才培养、高新知识转化、科研成果应用等方面同产业需求相对接的程度较低、契合不够。

第五,学科集群不能有效支撑现有产业集群。江苏省有纺织、机械、电气、食品、汽摩、船舶、光电新能源、医药、设备零件、玻璃、新材料、不锈钢、林木、轨道运输、服装、输变电设备、环保设备等21种类型产业集群;面对众多专业化的产业集群,现有学科集群难以满足其日益增长的需求;以交通运输制造业为例,涉及汽摩制造业、船舶制造业、轨道运输制造业,而在交通运输制造业学科集群中,与之相对应的学科都不是优势主干学科,同时由于学科间竞争协作不足,使得不论在学科专业化、还是在学科集群化服务中,该学科集群都不能满足产业集群发展需要。

第六,学科集群难以适应产业的转型升级。江苏省产业发展转型呈现出专业化、高端化、区域联动化;以机械类产业集群为例,形成了工程机械、锻压机械、石油机械、水泥机械、电器机械、建材机械、农用机械、路面机械等12个专业化产业集群;以新技术、信息电子、生物、新能源、新材料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近年来也蓬勃兴起;以纺织类产业集群为例,区域间产业集群发展更加均衡、联动更加紧密。与此同时,学科专业化发展缓慢,人才培养的应用性和针对性滞后于产业变化,高新技术学科集群的培育与建设也迟迟没有起色,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缺乏相应学科集群支撑,区域间学科集群分布差异更使得产业联动受到了诸多瓶颈限制。

三、政策建议

为了更好地发展和培育江苏省学科集群,推动学科集群和产业集群的良性互动和协同创新,应重点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第一,整合学科资源,发挥集群合力。遵循学科发展规律前提下,在科研活动、知识创新过程中大力推进学科交汇融合,培育学科创新点和增长点;努力实现资源和信息共享,实现优势互补、形成知识集聚;充分利用苏南和南京地区现有学科集聚优势,建立长效机制,以高校为主体构建学科协同发展平台,构建市场导向、资源优化、开放合作、虚实凝练的学科集群管理体系,[1]增强学科联系、实现学科集群的协同倍增效应。

第二,巩固优势学科集群,加快提升弱势学科集群。制造业类学科集群是江苏省实力最强,规模最大的学科集群,通过学科集群优化和整合,其巩固和发展能够为江苏省带来较大的学科优势;与此同时,也要看到农、林、畜牧业和服务业类学科集群给江苏省学科发展带来的木桶效应,这将会制约江苏省相关产业的发展和进步,要加大对该类学科集群的培育与投入。

第三,大力培育苏中苏北学科集群。在现有教育资源配置格局下,苏北苏中虽有中国矿业大学、扬州大学等区域性、中心城市大学,但高校数量、学科设置、科研力量仍然较为落后;这也表明苏北苏中学科集群有较大发展空间,要充分利用后发优势,深入挖掘现有学科资源,学习苏南学科集群经验教训,同时结合自身发展特点,以苏北苏中产业集群先行为契机,实现苏北苏中学科集群形成和跨越式发展。

第四,围绕产业集群需求规划配置专业人才和教育资源,培育同产业集群发展相契合对接的学科集群。首先,学科集群要明确为产业集群服务的战略方向,制定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计划和技术支撑措施,发展壮大产业集群急需的学科与学科集群;[2]其次,将高校、国家大学生科技园、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科研院所等产学研机构组成创新战略联盟,[3]做大做强学科集群规模实力,提高学科集群专业化水平,以形成对产业集群有效支撑;再次,以产业发展为导向,实现理论、知识创新,加快人才培养、科技研发,有力推动江苏省产业集群的升级与转型。

[ 参 考 文 献 ]

[1] 雍会,吴强.多学科集群创新的蚁团效应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0,(1).

[2] 张占仓.论学科汇聚与产业集群协同创新[J].创新科技,2008,(3).

[3] 张振海,陈红喜.江苏产学研合作模式选择研究[J].江苏高教,2010,(4).

[责任编辑:王朝元]

猜你喜欢

学科
学科新书架
【学科新书导览】
学科新书导览
学科新书导览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学科新书导览】
学科新书导览
关注一流学科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