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预设”和“生成”来一次美丽的邂逅

2012-04-29赵一峰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2年12期
关键词:小棒预设三角形

赵一峰

“预设”和“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概念之一. 时至今日,大家对预设和生成关系的观点基本上已经达成共识,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 问题是在操作上难以实现两者的融合,教学过程中常常出现一“预设”就死、一“生成”就乱的现象. 能否让“预设”和“生成”和睦相处呢?

一、课堂教学因预设而有序

教学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师必须在课前对自己的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与安排,因此要重视预设. 巧妙且有创意的预设就能与生成两相媲美,使得课堂亮点闪烁、流光异彩.

1. 全面了解学生

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教师已由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学生认知水平、个性特点影响着教学活动的展开和推进,因此,要尽可能多地了解学生,预测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我们要给学生预设一个宽容、自由、融洽的学习氛围,给他们留足学习的空间.

如在教学一年级《认识人民币》之前,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对班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学生在生活中已通过各种途径具备了对人民币的感性认识,显然学生的现实起点大大高于教材的逻辑起点. 基于这样的现实,我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进行了重新定位——从原来的认识各种面值人民币知道元和角、角和分之间的进率调整为通过取币、换币、付币、找币等购物活动,自主地了解人民币的相关知识. 所以教师只有全面了解学生,充分预测,才能做到临阵不乱,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 充分利用资源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基本资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但教材是面向全体的,不可能完全适合教师个体的教和学生个体的学. 因此,教师在分析教材进行教学预设时应注意:仔细揣摩教材,理解编者意图;彰显教者个性,主动驾驭教材;正确区分教材内容和教学内容;客观分析教材,把握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努力挖掘教材以及教学过程中的思想和情感因素. 总之,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另外要注重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其他课程资源,可以是教师进行教学资源的开发和筛选,也可以是指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查找相关资料,从而优化预设,收获生成.

3. 弹性预设流程

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多变的动态过程,在实际教学中经常遇到教师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 因此,教师在教学前要设计出板块式的教学方案,各个教学环节可以根据学生的反映、课堂变化情况灵活调整,使教学路径弹性可变. 比如学生课前已经对新知识比较熟悉,复习铺垫就可以去掉;在新课展开之后,发现学生对需要铺垫的知识不甚掌握,就可以再次铺垫;质疑问难可以在新课之后安排,还可以分成许多小板块,每个小板块代表一条方案,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而选择哪个方案. 这样板块状结构的课堂流程设计,使课堂教学具有更大的弹性,也为数学知识的探究生成、体验感悟提供更为宽阔的平台,从而实现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

二、课堂教学因生成而精彩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难免会发生诸多的意外,一旦出现“不速之客”,我们要灵活应对,可能它会成为我们课堂的一个预料之外的精彩之举!

1. 关注生成,让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

互动生成的教学追求真实自然,敢于“暴露”意料之外的情况. 当我们把教学看作是师生双方共同探讨新知、课程内容持续生成的时候,就需要教师在课程预设的基础上,随着学生思维的起伏、情感的波澜随时地调整教学环节,动态生成学习内容. 例如,在教学“百以内的数”一课时,教师只为每名学生准备10根小棒,让学生用小棒摆出25来. 设计的本意是让学生小组合作,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感悟小组合作的重要性. 不料,在实际的教学中,一位小朋友向老师报告说她的同桌不肯合作. 此时上课老师微笑着让这名学生说原因. 原来,这名学生有自己的想法:用黄色的2根小棒代表20,用红色的5根小棒代表5,合起来就是25. 这种表示方法不仅完成了任务,当中还蕴涵了更高层次的代数思想. 试想,如果没有给这个孩子营造一个轻松、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课堂当中会有这么精彩的生成吗?

2. 引导生成,有效利用生成的资源

课堂是“生命相遇,心灵相约的场域,质疑问难的场所,通过对话探寻真理的地方. ”在这充满生命气息的课堂中,往往飞扬着学生的智慧,而在智慧灵动闪烁之时,需要教师理性把握,相机引导,把这些闪动的智慧及时转化成一种新的教学资源. 如教学“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时,一部分学生对于“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中的“任意”一词不是非常理解,在做练习时,误将长为“3,6,3”的三根小棒判断为能围成三角形. 原来,他只判断了“3 + 6 > 3”就认为这三边能围成三角形了. 之后通过学生的争论和验证后明确了需要随意选两根他们的和都大于第三根,才能确认能围成三角形. 此时我灵机一动,问大家:判断三边能否围成三角形是否一定要把三种可能都要考虑进去,能不能一次就准确判断出来?“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开动脑筋,很快就发现只要用“短边+短边”看是否大于“长边”一次就可以判断出来了. 正是因为教师捕捉了学生的困惑点,并充分利用生成资源加以引导,才使学生真正理解了知识.

3. 拓展生成,丰富课堂教学的形态

对于教学,教师的预设是重要的. 然而预设并不等于封闭,现代课堂改革所倡导的教学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基础,以合作学习为途径,以探究学习为目的教学. 因此,教师应及时拓展课堂生成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使课堂教学形式更丰富.

“预设”和“生成”是辩证的统一体,深陷在“预设”的窠臼里,往往会把学生引入狭窄的小胡同,纯粹的“生成”实属矫枉过正. 所以,追寻“预设”与“生成”的和谐平衡,这才是新课程背景之下教学的理想,也是理想的教学,才是课堂教学理念在嬗变中对传统的超越.

猜你喜欢

小棒预设三角形
寻找规律巧算根数
一起数小棒
三角形,不扭腰
巧移小棒
三角形表演秀
如果没有三角形
画一画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预设留白 生成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