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电多媒体的技术发展研究

2012-04-29胡晓东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2年11期
关键词:机顶盒有线高清

胡晓东

本文所谓的广电多媒体,系指广播电视系统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实现的多种媒体(主要指图像和声音)的综合服务。“十二五”期间,广电多媒体创新技术成为推动三网融合进程的必要条件之一,因此研究其发展意义重大。

广电多媒体技术发展现状

从“九五”中后期计算机技术逐步普及和多媒体(Multimedia)概念引入以来,广播电视从录制播出、传输、到终端接收都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近几年更是如此。

1. 广电多媒体摄制现状

“十一五”末至“十二五”初年,广播电视各电视台、有线网络公司在多媒体节目制作上成效显著。

1) 多媒体节目的技术质量大幅提高。“十五”期间电视、广播节目制作的数字化是广电多媒体节目远离“噪点”与“杂音”,并实现了清晰度的提升。目前我国有多个中央及地方电视台制作高清电视节目,在此基础上今年已有中央、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深圳六家电视台开始摄制3D电视节目;各级广播电台的音频质量显著提高。

2)摄制设备开始出现“中国创造”的声影。长期以来,广播电视工程用摄录编播设备一直由进口品牌统治。“十二五”期间,一批民族品牌脱颖而出。如北京华创科技生产的HDC-1680高清摄录一体机采用500G大容量硬盘易盘卡存储介质,采用无机械、耐抗震装置,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采用DNxHD自主研发的节目源硬件编码节目平台),去年深圳大运会期间正式投入新闻采访和报道的前期拍摄工作;再比如按我国AVS编码标准生产的AVS编码器已在湖南等少数地区投入运行。

2) 广电多媒体播出技术不断创新。去年,中国网络电视台(CNTV)和上海电视台(百事通)实现了IPTV集成播控平台的合并,并在三网融合12个试点城市实现成功对接;“十一五”至今,我国共有中央三台(央视、国际台和央广)、上海电视台、湖南电视台、广东电视台、“杭州+浙江电视台”(联合)等七家广电媒体建设了各自的互联网电视(OTT)集成播控平台。

2. 广电多媒体传输现状

目前,我国广电多媒体传输呈现多样化趋势:卫星、有线网络、地面无线和互联网“齐头并举”。

2.2.1 广电多媒体的卫星传输

广电多媒体的卫星传输在形式上可分为集体类和个体类。前者主要为广播电视播出机构(有线电视网络公司、电视台、广播电台)提供节目源;后者的服务对象为有线电视网和地面无线广播电视网不能通达的边远地区的家庭,俗称直播卫星。

按我国相关法规的规定,我国各级广播电视机构能广泛传播的卫星广播电视节目源集中在中星6B和中星6A(原鑫诺3号)两颗卫星上;全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文化共享工程等多媒体数据用亚太6号卫星传送,调制方式为DVB-S,其中包括CCBN-1 HD和北京、湖南、CHC高清电影等近二十套高清节目。

我国的直播卫星广播电视(多媒体)节目通过中星9号卫星传送。其采用了我国自主研发的ABS-S信道编码技术,相较DVB-S,其转发器带宽的利用率提高了30%,同时具有技术实现复杂程度低、同步性能好等优点。目前通过技术改造和升级,免费传送25套卫星电视和17套卫星广播节目。

(1)广电多媒体的有线传输

有线电视的大带宽及抗干扰性决定了其在我国城镇是广电多媒体的最佳载体。“十五”和“十一五”期间,数字电视基带传输、射频传输和“混合”传输(与宽带互联网信息同传)有力地保证了有线广播电视多媒体的正常运行。

1)广电有线数字多媒体的基带传输

“九五”末期和“十五”初期,全国SDH网建成(通达县一级)。各地有线数字电视运营商一般利用互联互通的SDH网传送(数字)广电多媒体新闻素材和少量(数字)多媒体电视节目。也有的占用SDH资源向所辖区域(如县市)传送网内全部数字多媒体广播电视节目。但此种传输方式的收益极小或性价比较低。

2)广电有线数字多媒体的射频传输

典型数字电视网内的传输采用射频光(副)载波调制、光纤到小区或光纤到楼的形式与6套左右模拟电视混合传送。多数地级市的数字电视多媒体也采用这种射频光副载波调制利用1550nm光纤长距离传送到下辖县(市)。

3)广电有线数字多媒体的混合传输

本文所谓的“混合”传输指广电有线数字多媒体信号和宽带互联网信号同纤同缆传送。我国主要地级市一般采用EPON+EoC、HFC+CMTS技术方案,前者成为首造方案。但目前存在EoC标准不统一、设备不兼容、质量参差不齐、网络不互通等弊端。

(2) 广电多媒体的地面无线传输

截至去年底,随着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地面数字电视和CMMB(移动多媒体广播)系统标准的制定,全国有部分城市采用国标单频网传送地面广电多媒体数字信号,覆盖个人用户、商业固定场所及移动交通工具等,采用模拟与数字、标清与高清同播的方式传送;完成了近900个县市区的CMMB基础网络覆盖,建成大功率站点近千个,覆盖人口8亿,传输的内容有全国5套卫视节目、30套省级频道和300套城市频道。

(3)广电多媒体的互联网传输

广电多媒体借助其进行传输具有交互性强、传输便捷的优势,因而倍受关注。其中较典型的是OTT(互联网电视)的传送。由于OTT承载的是包含视频的高码率多媒体点播节目,因此要求承载网必须是连接互联网的基础网络,对网络的要求是双向宽带,最低传输速率应不小于2Mbps(视为宽带)。目前普遍存在广电网络非双向及部分电信网络传输速率不高的情况。“十一五”初期,我国广电有线电视网络的双向化改造已在三网融合试点城市全面铺开。截至去年底,其双向覆盖率约为1/3;而中国电信已于去年2月正式启动“宽带中国.光网城市”工程,以改变目前接入层主要采用“铜缆+非对称数字用户环路(ADSL)”接入方式的现状,大幅提升带宽。

(4) 广电多媒体的监测

从某种意义上说,广电多媒体的运行内容和运行质量的好坏,将影响国家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鉴于此情况,国家广电总局投入巨资,在全国县以上有线网络机房安装“安全播出

预警系统“,将地面广播电视(多媒体)监测范围拓展到地市级,并建立了境外及境内卫视、IPTV、互联网视听节目监管系统,实现了监测监管信息的资源共享。目前,我国广电(多媒体)监测系统的规模、质量、范围均居世界第一。

3. 广电多媒体接收现状

“十二五“初期,广电多媒体接收系统主要通过电视机、收音机、有线数字电视机顶盒、直播卫星接收系统、家用电脑、掌上电脑、TD-CMMB手机的实现,

1) 电视机与收音机。据统计,目前我国有4亿多台电视机,收音机(设备)的普及率近70%,城乡广大居民家庭使用的各式电视机和收音机一直是广电多媒体接收的主力。目前电视机正朝着大屏幕/超薄发展、收音机向多功能迈进。4亿多台电视机仍以接收VSB-AM(残留边带调幅)信号的模拟电视机为主。FM收音机(含立体声调频)为城镇居民首选;MW和SW收音方式乡村家庭采用较多。

2) 有线数字电视机顶盒。我国广电多媒体接收的数字化从有线电视终端开始,因此其是各有线数字电视运营商关注的焦点。截至今年第一季度,我国有线数字电视网内终端已1.1亿户。但限于我国有线数字电视网的特点、运营商的开发能力/经济实力/主营策略和技术标准的制约,发展不容乐观。

a)终端的单一性。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国有线数字电视网借助全球史无前例地整体转换策略在数年间使在役数字电视终端居全球首位。这种推广策略客观上造成了产品的单一性、终端业务的“单一性”、和终端功能的“单一性”。

① 产品的单一性

考虑到我国多数有线电视用户的经济能力,有线数字电视终端从一开始推广即采用以“机顶盒实现数字电视信号接收、以电视机为显示装置”的模式,用户不必购买专用有线数字电视接收机(业内俗称一体机),用户家第一台有线数字电视终端由运营商买单(用户一般只需预交一年收视费)。随着一些地方整体转换的结束,少数一体机开始作为一种第二终端在家电卖场销售。有线数字电视机顶盒的有条件赠送决定了产品硬件的单一性。一个10多万用户的中型有线数字电视网其机顶盒一般仅有3~5个品牌,5~10个型号,限制了用户将其作为第二终端的购买欲望;而一体机由于必须与当地有线数字电视运营商合作开发才能实现商用,故产品更单一。

② 业务的单一性

目前有线数字电视网传送的主要业务有单向数字电视、双向互动电视、时移电视、高清电视(含高清互动电视)。因此各有线数字电视网在役的终端主要有单向机顶盒、双向机顶盒、高清机顶盒(部分支持高清互动功能),在业务实现上呈单一性。

③ 功能的单一性

目前一般有线数字电视网在役的终端仅能看电视、浏览数据广播和提供简单的游戏。杭州华数等少数数字电视运营商开发的双模机顶盒、IP机顶盒能实现网页浏览功能。

b)终端的不开放性。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各地数字电视运营商各自为政,加解扰方式多达十余种,中间件标准不统一,导致各地终端不能互通,不能像手机终端那样实现漫游;另一方面,限于成本原因,目前的有线数字电视终端还不能通标准接口实现流媒体的播放。

3) 直播卫星接收系统。我国正版的直播卫星接收系统由国家广电总局统一组织招标,由指定的直播卫星地方服务机构统一安装。目前已累计招标(正版)接收系统1.165亿台,且有数千万台山寨系统在运行。其接收系统采用圆极化方式和30cm以下小口径天线,安装调试方便(因其半功率角HP较大)但接收机与DVB-S卫星解码器不兼容。

4) 家用电脑。“十一五”以来,我国家用电脑的配置不断提升。今年一季度的主流配置为:2.4G双核CPU,2G以上内存,500G硬盘。这给通过互联网或USB等外设接收(浏览、观看)广电多媒体提供了使用条件。另外,近几年CNTV、芒果TV、CIBN等互联网电视链接使家用电脑接收广电多媒体呈快速增长趋势。

5) 平板电脑。“十二五”末随着ipad的上市,我国平板电脑呈现出多极化的趋势:一是以苹果ipad2、联想乐Pad等为代表的主流机型,其CPU主频不小于1GHz,容量不小于16G,内存不小于2G,屏幕尺寸在10寸以上;二是以长城Gpad E2、创维M5为代表的“山寨”机型,其CPU主频在600MHz左右,容量为8G左右,内存为256M或512M,多为7寸屏幕;三是以本易M3、影乐M728为代表的低档机;四是以HTC Flyer、摩托罗拉X00M为代表的“奢侈品”,采用双核CPU。上述平板电脑由于支持WiFi功能,故理论上能通过WiFi与互联网电视实现链接。但笔者认为以上第一种应是主力,这是因为:其终端数量最大、硬件配置(含屏幕尺寸)支持流畅播放广电多媒体;第二种对视频的处理能力较差,画面伴有停顿及声音梗阻现象;第三种只能播放土豆网上的短视频;第四种其高昂的价格令人难以接受。

6) TD-CMMB手机。其是广电移动多媒体广播(CMMB)的主要产品。该产品与中国移动合作在移动TD标准的手机上集成广电CMMB接收模块,目前已有4000万终端用户。持有TD-CMMB标准格式的手机用户能够在高速移动的状态下稳定地接收CCTV-1、CCTV-5、CCTV-新闻、晴彩电影、各省卫视(一套)、当地电视台(一套),业务操作使用简单,画面清晰流畅,图像质量高,且不会因观看数量的增加造成拥堵现象,也不产生流量费。其次,TD-CMMB终端还支持数据广播(如“晴彩财经”服务能把实时股市行情以广播方式推送到手机终端。第三,其还支持“晴彩导航”服务,变传统的利用GPS进行最短路线选择为最佳路线选择。第四,其还支持电子阅读(即支持“晴彩阅读”业务)。

广电多媒体技术“十二五”发展思路

广电多媒体技术作为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支撑平台,其发展要体现国家战略。因此“十二五”中后期,广电多媒体技术发展的主题是服务三网融合、满足百花齐放的发展模式。具体思路如下:

1.多媒体编解码技术的应用更新

目前我国广电多媒体编解码以欧洲的MPEG-2为主。随着高清和立体电视的应用,编解码效率更高的H.264和AVS技术将得到应用,它们将与MPEG-2方式并存或单独存在。对有线电视而言,由于“十二五”期间将是高标清(含高清3D)混合传输方式,为保护原有MPEG-2编解码投资,如传送的高清节目在5套以下(即处于高清试播阶段),笔者建议高标清全部采用MPEG-2编解码技术(标清节目维持原编码率,高清节目编码率控制在18Mbps左右),如在10套以上,则建议高清采用H.264或AVS方式(编码率可设为11Mbps,此时可达到全高清效果),标清方式不变;对地面电视而言,由于此方式的数字电视未普及,加之“十二五”期间其传输形式为高标清同播形式,故建议地面数字电视空白的地区直接全部采用H.264或AVS编码方式实现高标清同播(高清编码率为11Mbps,标清编码率为3Mbps);对于卫星电视而言,尽管目前标清和高清节目均采用MPEG-2编解码方式,但目前我国卫星传输的高清节目不到20套(主要为有线和地面电视传输网络提供节目源)。如果卫星高清节目实现商业化,加之我国3D节目的逐步卫星传输,则建议将其编码方式转为H.264或AVS。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H.264与AVS两种编码方式在编码效率和性能上相似,但目前AVS编解码设备的价格仍偏高,稳定性和可靠性相较MPEG系列和H.264的成熟产品还有一定的差距,故目前广电多媒体在高效编解码上一般采用H.264。笔者认为,广电多媒体可从地面数字电视和互联网电视的编码着手推广AVS应用,时机成熟后(可能是“十二五”末或“十三五”)再以AVS逐步代替H.264;同时建议凡以后入网的数字电视终端解码芯片,必须同时支持(兼容)H.264、MPEG-2和AVS,在实践中不断提高AVS终端的可靠性。

2.多媒体的覆盖

“十二五”中后期,随着多种终端的普及和多层次需求的增加,对广电多媒体广播电视的覆盖提出了新的要求。

1)广电多媒体的WLAN覆盖。WLAN是无线局域网的统称。它能将广电多媒体节目通过互联网以无线方式传至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和手机等终端设备。其中炒得最火的是Wi—Fi无线接入技术。由于其发射功率低(不大于100mW,相比较而言手机在200mW和1W之间;对讲机约5 W左右),辐射小,不需布线,且避免了3G网络“昂贵”的流量费,因此“十一五”期间在世界各国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公益性应用,比如说宾馆、火车站、广场、图书馆、娱乐与休闲场所等的免费开放(传输)。但在我国,公益性应用尚未普及,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WAPI无线局域网标准历时五年,才2009年6月以独立文本形式成为国际标准。因此为加速WLAN在我国的公益化普及,笔者以为“十二五”中后期对WLAN的发送与接收需进行如下几个方面的研发与攻关:

a) 实现终端设备对Wi—Fi和WAPI两种局域网的同时支持并快速切换。

b) 实现WLAN的多频发送与接收。

c) 实现WLAN多台无线路由器混合覆盖的基本无干扰。

2) 广电多媒体的NGB传输。广电多媒体传输的未来将是双向高速和大宽带。而有线网络全国范围内的改造和互联互通是重点。

鉴于广电“十一五”末在上海启动的NGB示范网项目基于有线电视网络大带宽,其用户端速率为30Mbit/s,能满足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用户的宽带需求,故笔者建议按NGB标准进行现有广电有线电视网(包括骨干网)的改造。

a)骨干网的改造

“十.五”初建成的我国有线电视SDH骨干网的光传输速率为2.5Gbit/s,而NGB规化的(骨干网)传输速率为3.2Tbit/s,因此必须对原SDH网进行升级,增加ASON(自动光交换网络)设备、DWDM(密集波分复用)设备、将2Mbit/s为基本单位的交叉复用设备升级为2.5Gbit/s的设备等,同时进行电源的扩容和配套软件的升级。据悉目前上海——杭州线已完成3.2Tbit/s的骨干网改造。

b)城域网的改造

城域网的改造事实上是对汇聚技术的升级,应换用采用全分布式无阻塞交换结构的大容量远程接入路由器,使交换容量达640G以上。

c)接入网的改造

接入网的改造是NGB战略的重点,更是难点。考虑到各接入区域的网络基础、经济能力的不同,本着“保护原有投资,逐步升级”的原则进行。

c-1)基于CMTS的接入网改造

CMTS接入网是我国最早应用的双向网络技术,采用DOCSIS2.0方式。进行NGB改造时,需进行CMTS设备的升级:升级为DOCSIS3.0,以满足NGB用户接入速率(宽带)的需求。

一期升级改造可按光纤到楼(FTTB)的设计来进行。设到楼栋的光节点覆盖50户,楼内继续使用原有的电缆分配网络,其网改后的网络结构如图1所示。

设建设的接入网要覆盖18万NGB用户(即要按接入18万个CM终端设计)。一般地,一个ACR(汇聚路由器)可以覆盖6万用户,故需投入ACR数为:18÷6=3(个)。

一个CMTS端口可带250个CM,故一个ACR带CMTS端口数为n=6万/250=240(个),全网建成后CMTS端口数为240×3=720(个)。

本方案每个ACR下光节点数为:60000/50=1200(个),故全网建成后光节点数为3×1200=3600(个)。

c-2)基于EPON+缆桥Modem的接入网改造

“十.一五”末期,较多有线接入网采用EPON方式进行网络改造,故对这种接入网进行NGB(再)改造是研究的重点之一。以下仍按上文FTTB情形建设一期工程,仍按到楼栋的光节点覆盖50户为模型进行设计。实际改造的基本法则是:分前端到居民楼栋之间以完全的无源光链路(PON)覆盖,(居民)楼之后继续使用原电缆分配网络。改造示意图如图2所示。

设建设的接入网要覆盖18万NGB用户,即要接入18万个缆桥Modem终端(也称EoC终端),同3.3.1节,需投入ACR数为3个。一个主流OLT带16个PON口,每个PON口带一个ONU/缆桥交换机,每个缆桥交换机带50个缆桥Modem,故每个OLT带16×50=800个缆桥Modem,因此一个ACR带OLT数为60000÷800=75(个),故全网建成后需投入OLT数为75×3=225(个)。

本方案设置的光节点数同上文。

3)广电多媒体的光纤入户。广电多媒体的光纤到户主要是应对部分地区电信固网的光纤到户试点工程。实现广电多媒体的光纤入户其理论并不复杂,即将前文NGB接入网的光节点/ONU下移至用户家用即可,目前扬州广电已采用EPON实施光纤到户工程,但仅户均网络改造成本即达1500元。笔者认为:广电光纤入户是NGB的终极目标,但目前必须大幅降低入户光设备(如ONU)的成本。

4)广电多媒体的无线通信传输。“十一五”末期,各电视台利用电信、联通、移动三大运营商的3G无线网络适时、低成本地进行了不少场次的电视直播和新闻素材传递,但图像质量始终未突破标清瓶颈,接收画面不容乐观:利用单通道移动TD-SCDMA(3G)网络的,每秒不超过10帧,基本没有实际应用于电视领域的实例;利用单通道电信CDMA2000(3G)网络的,每秒不超过20帧;利用单通道联通WCDMA(3G)网络的,可达到每秒25帧和352X288的分辨率,基本上可以短时间应用。但在此分辨率下动态的画面还有马赛克和丢帧现象。故“十二五”期间应在目前编码技术的条件下(MPEG-4/H.264/AVS)对多通信模块绑定技术进行攻关,同时升级3G网络容量。

就前者而言,笔者以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研究:a)信号延迟问题。目前以色列的相关产品LiveU LU-30延迟为5-10秒。b)不同链路(含不同运营商的链路)数据率的动态控制。

后者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即加速TD-LTE 4G无线通信试验和网络部署。TD-LTE是第四代无线通信标准(即“4G”),该系统运营后终端的上网速度比现在3G的每秒几百K左右的速度高出数十倍,达40-50Mbps,下行峰值可达80Mbps。利用这一技术可在飞驰的汽车上实现广电新闻素材的传递和直播。今年元月,中国移动首个TD-LTE基站在北京美惠大厦开通并通过测试验收。截至笔者发稿之日止,北京移动已建成完工TD-LTE基站40个(其中开通测试31个)。笔者建议中国移动在天津、深圳、上海、南京、青岛等城市快速建设TD-LTE基站并实现区域开通,取得试验数据;并建议其它电信运营商也按此标准进行研究测试,力争明年实现3G到4G的部分升级。

3.基于物联网的广电多媒体技术的发展

物联网是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基于物联网的广电多媒体应用是未来几年重要的信息服务。比方说利用机顶盒遥控器实施家庭购物、利用手机测控广电多媒体传输网等。前者必须使商店的每一件商品接入物联网,物联网通过特定接口与广播电视网相连,同时还要实现机顶盒界面(菜单)与商店的视(音)频虚拟连接;后者要对广电网机房(尤其是无人值守的有线电视分前端机房)传输设备(无线发射与接收天线、有线设备与缆线、CMMB基站等)进行物联标识,通过TD-CMMB网络实现与指定手机的通讯。上述服务都需要使用传感器,对电磁环境复杂/传输距离远的高山无线发射与接收天线以及传感器(主要是灵敏度和抗干扰性指标)要求较高,要进行攻关;另外,由于物联网对地址空间的巨大需求,使得其对具有丰富地址资源的IPv6协议栈“情有独钟”。但其(IPv6)过于庞大,不能直接应用到传感器设备中,需对协议栈及路由机制进行精简,以满足网络低功耗的要求。目前uIPv6已发布,这是一款最小的IPv6协议栈。

三网融合终端的开发与应用

“十二五”中后期,三网融合的实质性推进给广电多媒体终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启动中小型终端广电有线网接收项目

“十二五”期间,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小型终端大有作为。中国移动的成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笔者认为在时下三网融合的大形势下,有线数字电视网业务向中小屏推送大有作为。所谓中小屏,指电视和电脑屏之外的平板电脑、播放器(中屏)和手机(小屏)。目前济南有线已率先启动了中小型终端接收项目,实现了三屏合一的梦想。该项目的亮点是支持断点续播服务。即实现同一视频节目分别在电视机、电脑及手机三个显示终端上播放,用户若在任意一个终端暂停正在收看的节目,即可在其它两个终端从暂停处继续收看,以达到随时随地不间断享受互动电视视听盛宴的目的。济南有线数字电视网的用户在家通过电视收看精彩节目时,若突然有公务(需外出)可即时暂停电视播放,在汽车上用手机继续观看,等到达目的地后又可暂停手机播放,再在电脑上继续收看。但网内手机终端需支持Symbian、Windows mobile、Andriod等主流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笔者认为类似济南有线的项目可能在“十二五”末期形成规模。那时随着平板电脑(如ipad等)市场的日益火爆,用户外出还可使用平板电脑实现“节目续播”,以实现强于手机的收看体验。如果能实现中小型终端有线网的WiFi覆盖,则更具灵活性和可操作性。

2)实现终端体验的优化

终端体验是联接用户的纽带。包括使用体验和观看体验。就使用体验而言,如何将终端的启动时间缩短至观众可以接受的程度是“十二五”期间需要攻克的难关。笔者建议通过软件设立快速启动通道,若用户需快速启动,可连续按动启动键,系统可跳过某些自检程序直接进入操作界面;就观看体验而言,主要是主体电视终端的显示。立体电视是对真实场景的虚拟再现,因此其显示技术是“十二五”期间的研究要点之一。鉴于不需配戴眼镜的指向光源式(立体电视)显示技术具有分辨率高、透光性强、不影响原显示器件的设计架构等优势,但目前尚处于开发阶段,未有成熟产品问世。因此笔者建议对其进行重点攻关,使观众连续观看一个半小时无头晕等不良感受,则产品大有“用于之地”。

3)实现终端的多功能化

终端的多功能是吸引用户的手段之一。这一点智能手机走在了前列。如其带有拍照、录音等功能。而广电数字电视机顶盒限于成本因素在多功能上几乎未下功夫。笔者曾撰文呼吁给机顶盒增设“单独听”功能(即在机器内安装小功放及喇叭,实现不开电视机只听伴音的功能)。

如今整转已过半,因此笔者再次建议进行“单独听”功能的开发,使机顶盒能尽早地走进商场的柜台成为家电的一员,形成运营商、商家的双赢和用户的特殊需求。再者,在利用与中国移动的合作开展IP电话业务的区域,可以对遥控器进行攻关,使之可接打电话。另外,还可给数字电视机顶盒和一体机增设WiFi功能,以使其通过无线“免流量”接入OTT。

目前,新入网的直播卫星机顶盒本机带功放和喇叭,而且通过与移动基站“绑定”的通讯模块,实现接打电话;今年的CCBN展会上就展出了多款带WiFi功能的数字机顶盒终端。

4)实现终端的软开放性

“十一五”末期智能手机的火爆打开了数字电视终端的软应用之门。本文所谓的“软应用”是指由安装于终端的多款软件所产生的多种应用,笔者称之曰“软开放性”。在数字电视终端的操作系统中,有基于数字机顶盒较低配置硬件的实时操作系统,有基于平板电视、高档手机等较高配置硬件的Android和IOS等操作系统。有着数十万应用程序和很高开放性、在智能手机领域大放异彩的Android操作系统如果能成功地移植到数字电视机顶盒和数字电视一体机中,则对于数字电视的深入普及事半功倍。鉴于机顶盒和一体机的显示要求具有比手机更高的处理能力,更高的显示分辨率、刷新率和OSD(屏幕显示)色彩深度,因此,将开放性和高应用的Android操作系统成功植移在数字电视机顶盒(或一体机)中需要进行如下攻关:

a) 开发一套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用于接收数字电视广播、显示EPG(电子节目指南);提供多媒体扩展功能,建立一个框架以实现大屏幕、高清的动态图像。

b) 实现在终端上播放包含FLASH的多媒体音视频文件功能;浏览和编辑通用格式办公软件的功能。

c) 实现终端大数据量互联网下载和电视节目(含点播节目)同步播放的功能。支持断点续传(下载)和续播功能。

目前天津广电正在研发基于Android系统的有线高清机顶盒,相信其应用指日可待。

基于四网融合的

广电多媒体发展思考

“十二五”中后期和“十三五”期间,随着电力通信网的发展,四网融合的态势会逐步形成(笔者本文将电信网、广电网、电力通信网与互联网的融合称为四网融合),届时国家电网将利用其资金和用户资源强势加入广电多媒体阵营,但电力通信网与其它基础网的互联互通、电力线对并行传输的广电及电信系统线缆及设备的干扰等技术问题需探讨。

猜你喜欢

机顶盒有线高清
高清大脑皮层发育新图谱绘成
安全使用机顶盒注意五点
教你玩转AV设备(一):4K高清播放机使用指南
通信工程中有线传输技术的改进分析
数字电视机顶盒软件自动测试系统的开发及应用
东方有线点播排行榜
通信工程中有线传输技术的改进研究
有线电视高清数字电视机顶盒测试系统的构建
有线数字电视网络双向化改造
数码单反拍摄高清视频时同期声的收录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