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农村中学教学模式,构建生成性数学课堂
2012-04-29吴朝阳
吴朝阳
在农村教育一线工作多年,我对农村中学的数学课堂教学现状有很深的感触,感觉到农村中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经过这些年的实践与总结,我觉得要想改变这种状况,改革农村中学教学模式,要着力构建生成性的数学课堂,在这里浅谈我的一些想法和做法,供大家参考.
一、当前农村教学现状
1. 教师教学现状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调查组的调查结果表明,我国义务教育目前的教与学的方式,以被动接受式为主要特征. 总结起来就是“讲得多,做得少;被动多,主动少;知识多,体验少;练得多,会得少”.
2. 学生学习现状
在从事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的这十几年时间里,经常到市区学校听课学习,我发现农村中学的学生与市区学生存在很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注意力不够集中,有意注意的时间非常短;(2)缺少正确、行之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3)上课时,学习思维反应缓慢;(4)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理解欠缺,没有条理,依据混乱; (5)心理压力较大,不敢去请教,不愿意去问. 总之是学生课前不预习,课堂上不思考,课后不总结,学习状况进入一个恶性循环.
二、构建“生成性”课堂的方向与目标
“生成性教学”是指在教学中充分重视师生双边活动的多样性和教学环境的复杂性,把每节课都视作不可重复的激情和智慧的综合生成过程的课堂状态. 它强调教师、学生、教材三者之间的互动,即学生在原有认识的基础上,通过与教师、文本的对话交往,实现意义的获得和提升;更加注重教学的多元评价,并实现评价的艺术性、客观性、适时性. 因此,“生成性”是一种动态的教学,是一种多样化的教学,是一种提升的教学,是基于凸显学生主体性,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立足于三边互动的一种教学理论,值得认真研究与运用.
1. 实现四种转变
我们要改变当前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努力实现四种转变:①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观众变为演员. ② 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从演员变为导演. ③ 课堂教学内容的转变:从纯知识性变为更加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 ④ 课堂形式的转变:从一个人的独角戏变为很多人的舞台剧.
2. 完善课堂结构
完善“一线两点三维四步”的课堂结构,“一线”是指“以知识的发生发展为主线”,“两点”是指“牢牢把握重点,突破难点”,“三维”是指“重在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四步”是指形成“经历—体验—探索—运用”的课堂教学流程.
3. 创造师生同乐的课堂氛围
所谓“同乐”,即学生乐学,教师乐教. 学生乐学表现在三个方面:上课前好奇、上课时快乐、下课后回味. 好的课堂应该是开放、平等、致远的. 所谓开放,是指思维活跃、全民参与;所谓平等是指课堂上师生都是活动的参加者,谁都可以发表见解,什么观点都可以讲;所谓致远,是指要着眼于学生的知识体系的建构、品质的塑造、人格的健全. 课堂是一个舞台,师生共同表演的舞台.
三、基于新课程理念下“生成性”课堂的策略
1. 你的知识很丰富,学会在课堂上装不懂
陶行知先生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 我们有的老师自恃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上了课堂就滔滔不绝,到了下课还意犹未尽,恨不得把自己肚子里所有的知识都告诉学生,唯恐漏了一点没讲,唯恐学生没听清楚. 你的口才得到提高了,学生都成了不会说话的人了. 如果能多问问“为什么”,多问问“你是怎么看的”,“你是怎么想的”,多让学生讲一讲,你会发现学生讲得也很好啊,比一个人的表演耐看多了.
2. 你的关怀很体贴,学会探究时适时放手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在其代表作《教育论》中说:“教育中应该尽量鼓励个人发展的过程. 应该引导儿童自己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 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 ”优秀的母亲不会整天抱着孩子,该让他走路了就勇敢地放下来,哪怕跌了跟头. 在教学过程中,要放手让学生说,让学生做,哪怕说不好、做不好也没有关系,哪个人天生就会呢?哪个人开始就能做好呢?熟能生巧啊. 光你自己说,学生不会说,还要教育干什么?教是为了不教.
3. 你的责任心很强,但更要学会包容错误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 ” 学生说了、做了,难免不全面、不准确,很正常,就像孩子一样,做事就会犯错误,但就在犯错误的过程中,他会学会很多、体会很多,所以,老师要有一颗宽容的心,能包容学生的错误,容许学生犯错,并帮助他改正. 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课堂上能做到这样几点:① 要有一颗平常的心;② 学会等待;③ 尝试沟通.
4. 你不是课堂的主宰,把课堂还给学生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 ……就是说咱们当教师的要引导他们,使他们能够自己学,自己学一辈子,学到老”.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不能成为口号,要付诸行动,让学生在课堂上说出来,动起来,与其呱呱讲一节没有效果的课,不如让学生参与到对知识的体验与探究中来,提高学生听、说、读、写、思的能力.
四、关注课堂生成,树立科学、发展的质量观
郭沫若先生说“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 什么是质量?教学很大程度上是一种重在体验和感受的双边活动,是内心在外界条件作用下发生的变化. 分数是质量吗?很显然不能等同. 在分数的指挥下,学生会形成功利性的价值取向,忽视了人本身的发展和进步. “以教为本”生产出的是流水线的产品,“以学为本”更加关注学生知识体系的建构和发展,人格的健全和提高.
关注课堂生成,就是关注知识建构,就是着力提升效率,就是关注学生个体成长. 课程改革,我们长路漫漫;形成特色,我们上下求索. 让我们为构建开放、平等、致远的民主课堂,构建学生乐学、教师乐教的生成性课堂而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