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环境下中职校教师教育反思实践的研究

2012-04-29周如俊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2年12期
关键词:论题视点职校

周如俊

研究的内容

1.基于网络环境中职校教师教育反思的内涵。本课题以中职校教师反思成长为主要研究对象,在研究网络环境下教师教育反思的现状、网络技术应用、反思能力、反思操作策略等实践后,研究结论:基于网络环境中职校教师教育反思就是教师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持续不断的反思,即教师基于网络环境下以体会、感想、启示等形式对自身教育教学行为进行的批判性思考。它不同于日志、叙事等一般性记录和白描,也不像案例有明确的问题发现、分析、解决线索,而是在记录教育事实基础上所进行的思考和评判。

(1)关于教育反思的内涵研究。 教育反思主要指教师对教育事件的元认知,是教师对教育事件进行理性选择的一种思维方式和态度,是教师以一定的元认知知识为基础,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不断探究、质疑的认知监控的过程。教师主体既要对理念(知识)领域进行反思,又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操作)进行反思。

(2)关于教育反思的方式研究。反思方式主要分为五种形式:一是从教育反思模式看反思的方式,主要有埃拜模型、“爱德华兹-布朗托”模型。反思的共同特征是以“寻找问题—实施尝试—反思调整—优化尝试”的循环方式展开,反思总是存在于每一个教学环节与整个教学过程中。二是从教育反思实施途径看反思的方式,主要有:反思教育随笔、反思教育日记、反思教案、Blog反思。三是从教育反思的广度看反思的方式, 在网络教育论坛中教育反思的广度,一般有纵向反思和横向反思两种。四是从教育反思的过程看反思的方式,主要有教育教学活动前反思、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反思、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后的反思。五是从教育反思操作形态看反思的方式,主要有描述式反思、讨论式反思、行动研究式反思。

(3)关于教育反思的机制研究。本课题构建了“123”研究机制。其中,“1”即一个教育反思成长理念:共同学习、共同研究、共同成长;“2”即两条主线:以课题研究和教师的反思研学为主线;“3”即三大策略:网络资源支持性策略(校园网硬件支持、网络技术支持、资源支持)、人网交互行动性策略(课题引领、问题导向、交流促进、展示驱动)和网络激励评价性策略(激励性评价、电子档案性评价)。

2.基于网络环境中职校教师教育反思的特征。一是数字化。教育叙事报告数字化,使得反思研究更容易保存、流通、复制,使反思研究的传播范围全球化。二是快捷化。只要敲动指尖,教师的反思故事便可以传向网络;同时,教师也可以方便地获得别人的叙事报告资料。三是刷新化。网络环境下反思叙事报告可以每分每秒刷新。四是可及化。网络环境下教育反思实现了“个人出版时代”的梦想,教师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表自己的叙事故事,与全世界的读者共享研究成果。五是普及化。网络环境使反思研究突破了研究者个人的小圈子,研究者与被研究者之间,读者与研究者之间可以展开充分的交流,创造出更多的智慧。六是自主化。网络环境下,教师可以利用构建好的网络学习平台,打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积极主动地对其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有意识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自己的实际教学效果,以期不断提高自己的进取意识,符合教学改革要求。七是反馈化。网络环境下,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反思平台和学生自主学习平台中具有教育教学信息反馈功能的模块,审视和检查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效果。教师除了在课堂上密切注意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反应外,课下借助网络学习平台,与学生直接交流,反思与调整教育教学行为。八是有效化。网络环境下,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运用,使得教育教学工具和手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师要擅于反思各种因素的变化,不断提高和发展自身能力,保证教育教学过程的有效性。

3.基于网络环境中职校教师教育反思的研究价值。一是推进中职校教师反思成长的需要。中职校教师在课程改革中日常教育教学所遇到的问题,可依靠教育叙事研究与教育Blog(网络教育论坛上)反思研究相结合来解决。二是促进中职校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教师不仅可以写一些教学反思、范例、经验和感触,为他人提供丰富的实践素材,还可以通过在Blog上发表,在线得到来自全国同行和专家教授的帮助引领。三是培养中职校教师反思写作习惯的需要。把写作当作教师自己的需要并养成习惯,通过每一天的写作点点滴滴地积累教育心得,在写作中保持教育教学技术的运用意识、在写作中保持学习永恒的意识、在写作中保持读书意识。四是实现中职校教师常态教学研究的需要。网络环境下写原汁原味的教育案例,不必煞费苦心地构建理论框架,也不必借时髦的理论和晦涩的名词来进行学术包装,让自己的教育故事保留着鲜活的气息,让心灵的泉水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

研究的结论

1.构建反思的组织模式。以教育科研课题研究为先导,以问题解决为目标,将行动研究与教师全员培训、课题研究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构建教学、教研、培训三位一体的教研模式(如图1)。模式操作关键点:一体化;模式研究价值在于校本化模式实施重心在于问题化;模式学习方式在于开放化;模式组织形式在于多样化;模式活动内容在于灵活化。

2.构建反思的实施流程。基于网络环境下中职校教师教育反思的具体实施流程可总结为以下三种。流程1:教师在教学中发现问题—教师反思—搜集资料—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反思;流程2:教师在教学中发现问题—教师反思—搜集资料—不能解决—教研共同体研讨—解决问题;流程3:教师在教学中发现问题—教师反思—搜集材料—不能解决—教研共同体研讨—不能解决—教育专家研讨—提出共识性方案—教师实施验证—修订方案—解决问题。

3.确立反思视点。教育反思论题视点,就是一些微观的,看似无意义却真实而具体的日常教育教学生活: 一是从备课难点中捕捉论题视点;二是从教材研究中捕捉论题视点;三是从教学疑点中捕捉论题视点;四是从实训作业批改、辅导学生中捕捉论题视点;五是从学生学情(考情)中捕捉论题视点;六是从教研活动中捕捉论题视点;七是从读书感悟中捕捉论题视点;八是从课程改革的实施中捕捉论题视点;九是从报刊文章争鸣中捕捉论题视点;十是从专业交叉中捕捉论题视点;十一是从教育教学热点中捕捉论题视点;十二是从立项教育科研课题中捕捉论题视点。

4.提出反思的管理策略。探索形成数字化运用与网络管理策略(数字化行政管理、数字化教学管理、数字化教育管理、数字化教育反思管理),推进学校教科研管理制度和教师专业化成长管理体制的创新。

研究的成果

1.基本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网络教研”新模式。本课题组认真研究中职校教研特点,借助网络技术与教育反思理论,从教研活动的目标、目的、定位、手段、方式、模式等入手研究,基本形成了具有校本特色的“网络教研”新模式。

(1)创建了“一台三环节”的网络教研模式(如图2)。“一台”指构建学校校本教研网络平台;“三环节”指校本教研资料呈现、资源生成、教师在线参与互动。其中三个环节互为一体,循环进行,乃至无限螺旋式发展、提升。

(2)形成了 “三位一体”(网络教研、常规教研和课例研究)网络校本教研新模式(如图3、图4、图5)。一是“自修式”学习(自主研究课例、反思教学事件等);二是“聚散式”教研(如“先磨后上”:先网上集体备课,相互点评讨论,而后开展集中听课活动、网上评课、课例分析、问题诊断、教学沙龙等);三是“链接式”听课(网上公布听课消息,如“网上留言”、“挂牌制”、“写请柬”、“课例回放”);四是案例式教研(将教学案例等研究问题挂在网站上,让教师参与讨论)。

(3)形成了全员参与、同伴互助、网络教研的“学习研究共同体”。学习研究共同体是一种学习形式,即通过学习共同体倡导的活动方式进行学习;是一种组织关系,即通过学习共同体来考察中职校教育教学中的人际关系;是一种教育存在方式,即学习共同体是中职校教师的一种自我教育有效方式;是一种学习环境,即学习共同体试图构建的各种学习支撑条件。

2.形成了良好的网络教育反思的氛围。使用网络技术已经成为教师教育生活反思的习惯,教师使用网络技术开展教育反思的良好氛围已经悄然形成。现在我校教师终于明白了工作的真正境界:“我要研”和“我要写”,是自身教育价值的一种体现,是自身能量的一种释放,可以说思考和写作成了我校教师平时生活的一种习惯,投入其中,乐此不疲。

(1)成就了教师发展。学校利用校园网络平台等各种教育培训手段,加大对教师反思校本教研的力度和密度,拓展反思的广度和深度,增加培训的强度和难度,让教师在不断的反思实践中得到历练,在不断的历练中提高能力和水平,让反思学习载体形成合力,助推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从而形成了一支一专多能、善于合作、乐于学习、勇于创新、结构合理、适应素质教育发展需要的师资队伍。

(2)提升了研究水平。全校教科研蔚然成风:研教结合,以研促教。许多教师大胆创新,努力实践,写出了很多高质量的研究论文、案例,并在各级各类省级比赛中频频获奖。

(3)促进了学生发展。教师教育反思专业化的成长,推进了学校学生全面发展,学校近年来在各类学生竞赛中成绩突出,并在我市同类学校中位于前列,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可。

(4)形成了办学特色。学校建立了信息管理中心,完善了教育反思科研制度,提高了师生收集、整理、分析、处理和运用信息的素养和能力,创新了师生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提高了工作效率。

3.推动了数字化校园建设。学校成功地通过了中等职业教育国家改革与发展示范学校申报立项,并根据学校教育改革的要求、教育实践的需要、教育内容的特点,确立了数字化校园特色项目。计划建成三个“中心”,即具有统一、开放、可提供信息发布与共享的多种应用服务中心;具有高可靠性、可用性、安全性和管理性的门户中心;具有高度集中性、可靠性的数据中心。完善三个“系统”,即电子图书系统、实训录播系统、网络直播系统。打造三个“平台”,即高性能、可扩展的硬件应用平台;高容错、能承载多种业务的应用软件平台;高安全、易维护、易管理的数据库应用平台。形成一个“体系”,即全方位、多层次、可扩展、易维护、易管理的智能安全体系。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基于网络环境中职校教师教育反思实践的研究》(批准号:D2006/02/72)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江苏灌南中等专业学校)

猜你喜欢

论题视点职校
一道IMO数论题的探究
由一个简单结论联想到的数论题
关于一道数论题的思考
论题的价值
我的职校我的梦
视点
让你每天一元钱,物超所值——《今日视点—2014精萃》序
职校数学翻转课堂教学探索与实践
两会视点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生本式”中职校社团活动之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