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视公司“负重”

2012-04-29郭莉

投资北京 2012年12期
关键词:华策产业链影视

郭莉

影视行业是天然的轻资产行业,在国外,即便是影业巨头对重资产的布局也是慎之又慎,但近年来国内的影视公司却纷纷涉足重资产领域,试图打造全产业链

不久前,北京小马奔腾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小马奔腾)正式与美国特效公司Digital Domain(数字王国)签约,以3000万美元收购特效公司。此番收购,数字王国最重要的几项资产:特效、母舰、电影《安德的游戏》都包括在内,尤其是最核心的特效业务,拥有着数量众多的专利和技术,不仅是公司最大的资产,也是数字王国安身立命之本。

虽然业界有人提出质疑,特效非常昂贵,用得起者寥寥,且专利技术更新换代很快,3000万重金收购是否值得?公司对业界解释是:此番“负重”发展是为了打造全产业链,醉翁之意在为上市码牌。

影视行业是天然的轻资产行业,在国外,即便是影业巨头对重资产的布局也是慎之又慎,但近年来国内的影视公司却纷纷涉足重资产领域,试图打造全产业链。

2010年以来,华谊兄弟开始做中国电影公司从未有过的一些大胆尝试:不仅投资音乐、网络游戏公司,更是在苏州、上海等地大肆圈地,进军主题公园和商业地产,总投资额预计可达上百亿元;一向潜心于电视剧制作和销售这一环节深耕的华策影视也有些坐立不安,开始向下游扩展。截止今年上半年,华策参与投资的院线就有15家。橙天、星美、博纳等也纷纷打出“全产业链”旗帜,延伸或扩展核心业务。

华谊创始人王中军指出:全产业链的覆盖,这是娱乐公司的必然之路。密集的资产布局为这些影视公司展开了更多想象空间,但也让这种理念备受争议:这种多元化布局和全产业链发展是否会将影视公司拖入风险和泥潭中?

轻资产之痛

让华谊“分心”的原因或许是中国国产电影的内外交困:虽然中国电影在2011年达到了历史最高点的130亿元,但行业拐点亦已出现:一是被寄予厚望的新媒体版权价格大幅回落;二是中国增加了14部进口电影的配额导致国产电影哀鸿遍野,这两个事件在两三年内足以让一大批制片公司倒闭。新影联董事长高军也因此表示,中国电影产业的拐点出现,行业正在酝酿新的变局。

某券商分析师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文化企业的价值主要蕴含在人的大脑中,相对于其他资产而言,人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一个冯小刚就可以给华谊创造很大的品牌价值和利润,一个张艺谋就可以撑起一家知名影视公司,反之,人才一旦离开,企业价值也就失去了很多。

正是由于人的变数过大,已经超出了资本市场的风险控制能力,因此长期以来,这类公司很难进入资本市场的“法眼”。为数不多的上市公司也是依靠发行、广告等业务来换取市场的认可。

华谊成为影视行业翘楚,与其电影制作和产品衍生能力强密不可分,但公司发展短板也不容忽视:华谊主营影视制作和销售,这种模式也存在投资回收期长,渠道狭窄,过度依赖明星,风险不可控等问题。而这种“轻资产”的不确定性,也不为券商们所喜好,他们更喜欢那些具全产业链发展潜力的公司。

上市后的华谊依然不能避免“轻资产”之痛,去年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共有6部电影贡献利润,其中冯小刚执导的《非诚勿扰Ⅱ》票房分账及版权销售收入7626.41万元,衍生收入2228.98万元,合计9855.39万元。而另外5部电影全部收入合计只有4029.13万元,约占冯小刚作品票房收入的四成。从近两年的业绩情况来看,冯小刚保持着每年一部大片的产出频率,创造的收入却占到了华谊兄弟电影业务的七成左右。

正是这种对明星的严重依赖,才使得一旦出现冯小刚“发嗲”,葛优离去这样的事情,就会使华谊的股价持续下跌,随着旗下的陈道明、夏雨、胡军、周迅、范冰冰、林心如等一线明星的相继离去,华谊的“轻”资产越发“轻”了。

华谊负重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为了对冲这种“轻”。从中期年报可见,这两年华谊不遗余力的全产业链布局正在逐步摆脱对名人的依赖,营业收入呈现多元化趋势。

刚刚颁布的2012年前三季度财报显示:2012年前三季度,华谊凭借《画皮2》挣得近7个亿的票房,与以往不同,虽前三季度华谊兄弟无一冯小刚的大片,但仍得三成的净利润增幅。

华谊兄弟公布的2012年半年报显示,华谊电影业务持平略增,电视剧增长71.28%,渠道、衍生品领域下半年有望盈利。华谊业绩的增长主要源于扩大公司主要业务板块生产规模、电影、电视、艺人经纪等核心主营业务的稳健发展。

上述券商分析师认为,这得益于核心业务稳健发展,影视版权价值不断提升,公司产业链进一步完善,并开拓品牌及知识产权授权等新的经营模式。

“在产业链的布局中,华谊正在从单纯出品内容转型为内容渠道衍生一体”,他指出,衍生领域的观澜湖项目和下游院线的建设,使得华谊或将摆脱“轻资产之痛”,以重资产来对冲轻资产的不确定性。

记者采访的北京某影视公司负责人表示,目前北京有不少影视公司发展模式类似于华谊以前的“明星制”,其中不乏一些冲击上市的公司。这些公司一旦上市,同样面临着华谊所面临的问题,尽管明星去留的各种不利影响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化解,但对于上市公司而言,这些问题可能对公司股价造成影响,进而影响投资者的信心。

事实上,国内影视作品盈利情况并不理想,除了部分公司的大制作能够保证盈利外,大多数电影只能获得微利甚至不盈利。

该负责人谈到,去年全国电视剧产量近2万集,位居世界第一,但只有15%盈利,10%持平。在这种情况下,影视公司自然而然地“分心”。他们公司几年前开始投资影视拍摄基地,同时布局影视衍生品市场,这两年开始依托影视拍摄基地搞一些大型活动、以及依靠广告收入支撑公司的发展,影视制作缩减不少。

“这是不得已而负重”,该负责人坦言,影视企业“负重”发展还得益于近两年来国家文化发展的政策大方向,因为国家要发展文化产业,希望涌现文化概念的上市公司,于是大量影视公司根据资本市场的喜好来“包装”:影视企业因其“轻资产”而使得券商顾虑重重,于是他们“负重”争取上市。

正确对待“轻”与“重”

对于大批量“全产业链”公司的出现,上述影视公司负责人认为“这并非好现象”,在他看来,影视公司保持长期盈利的核心竞争力其实是具有优秀创作能力的制作人和演员,他们创作好坏是一部影视作品能否被观众接受、公司能否长期盈利的关键。

现阶段由于这种核心竞争力会受到很多因素影响,并不能长期为影视公司所拥有,而这正是华谊转型的内在原因。

“中国影视企业仍缺乏持续盈利能力。”上述券商分析师指出,目前电影和电视剧主要靠票房或播出收入,由于适合影视产业发展的大环境尚未成熟,知识产权保护、文化金融欠缺,使得衍生品等能产生持续收入的项目几乎没有盈利。

在一个成熟的文化产业发展环境中,并不提倡影视公司全产业链发展或者上市,这种颇具“中国特色”的影视公司发展模式,反映了中国文化产业政策并未完善,环境尚未营造好,文化金融服务尚未完善。

“上市公司需要相对稳定的业绩和持续经营的业务,但这条基本规则显然不太适用于影视行业,因为影视作品都是一次性的风险投资。”

由于影视内容具有不确定性,在影视公司制作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即使一部电视或电视剧出现亏损,就会使公司的财报非常难看。届时,不仅股价会下跌,还有被投资者抛弃的风险。

从2005年成立开始,华策影视一直毕其功于产业链上电视剧制作和销售环节,在这个过程中逐步拓展电影项目。而公司运营模式,也围绕这一核心业务来打造的,即使是2010年上市后,华策当年电视剧销售收入占总营收比为99%,已经开始实现电视剧业务的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2011年,华策影视的毛利率为59.41%,大型影视公司的毛利也都稳定在50%以上。

该券商分析师提到,内容核心业务做得好,是投资人投资华策的主要原因,而项目周转快,毛利高,也是投资机构们热捧影视公司上市的主要动因。

在大环境尚好的情况下,影视公司做大并非上市一条出路。影视制作公司的特殊性决定了它缺乏相对稳定的业绩和持续经营的业务,没人敢担保一部电影或电视剧稳赚不赔,或许正是因为其特殊性,在好莱坞很难找到上市电影公司。因为上市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切实可行的方法是对每一个影视项目进行融资,但他认为这很难。

“影视行业如果要吸引金融业的大举进入,则需要提高其稳定性和透明性。”

事实上,国际影视剧市场中,诸如21世纪福克斯、派拉蒙等国际影业巨头,并不热衷于上市。由于融资渠道广泛,这些公司反而能够认真做本业,最终确保影视作品的高品质,且依靠影视作品及衍生品取得不错的收益。

猜你喜欢

华策产业链影视
影视展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华策影视:成也IP,败也IP
全新的理念,全新的华策X-1
影视风起
产业链春之奏鸣
华策影视布局二次元
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