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话语权上的“贫富差距”
2012-04-29李希光
李希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建设,不仅要从根本上解决收入上的三个差距这个中国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更是要解决政治权利上,特别是在话语上存在的严重贫富差距问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关键是打破权贵精英集团及其操控的媒体对改革话语的垄断和霸权
没有意识形态就意味着没有软实力。口号性的东西不叫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就是社会成员自身认可和接受,并且内化于心的观念。缺乏意识形态,维持秩序的成本就很高。任何一个国家如果没有意识形态的约束而光靠制度是根本维持不下去的。
近年来,媒体日趋娱乐化、暴力化、操纵化。没有思想内容的电视剧在消解主流意识形态,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的主要矛盾,如三个差距问题,被引导到娱乐上。历史虚无主义通过学界、教育界和媒体,占领了启蒙课堂。面对强势话语集团不断发动的一场又一场文革体的意识形态批斗和人身攻击,一些人在重大政治问题上保持沉默。与此同时,也要警惕有人滥用自己手中的权力,通过操控媒体和舆论,以权谋私,把媒体当成权力斗争的武器,破坏党的内聚力。
中国未来改革的设计必须走群众路线,听取民众的呼声,必须打破少数权贵精英在改革问题上的话语霸权和黑箱作业。为此,要确保人民群众切实的言论表达自由权利。党和政府要鼓励而不是限制人民群众在国家未来发展方向、政治与经济改革等大事上自由表达思想观点的权利。只有人民群众的呼声在媒体上合乎比例地得到自由传播,党的高层方能准确了解民意,真实把握中国社会现状和民心趋势。中国共产党亟需夯实自己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党的领导干部不要恐惧网络和微博上的群众言论。对于群众的愤怒言论,不要堵,不要采取鸵鸟态度。大多数民众对党和政府发自肺腑的激烈批评,表明他们对党和政府还存有期盼,他们是在争取一个惠及大多数中国人民的改革,而不再是仅仅为小集团致富的改革。
为此,党和政府要出台政策和划拨资金,帮助那些没有资金创建报纸、频道、网站的弱势群体,创建自由传播观点的媒体平台,使党和政府能听到与中国人口成比例的不同的改革诉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建设,不仅要从根本上解决收入上的三个差距这个中国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更是要解决政治权利上,特别是在话语上存在的严重贫富差距问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关键是打破权贵精英集团及其操控的媒体对改革话语的垄断和霸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建设就是国家软实力建设的核心,是营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道德高地。
2004年,美国学者雷默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括为与“华盛顿共识”相对立意义上的“北京共识”,拉开了世界各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高度关注的序幕。中国与世界进入了一个社会与思想发展的新时代。在这个时代,中国与世界面临许多共同的课题,东西方旧的发展方式和范式需要提升、变革和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并不是西方所理解的中国复制了西方模式,而是两方面的结合,不仅在经济领域创造性地与世界接轨,同时在政治社会发展上试图创新西方模式。其发展模式超越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鸿沟,打破了旧有市场经济话语体系,证明这个世界上不存在一个普世行为的共同叙事话语。
中国能否破解国家的贫富差距和城乡二元对立导致的人格分裂难题是对世界现有发展模式的挑战。如果新的知识和新的观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挺拔胜出,人们将有一个崭新的视角思考中国和世界的前途与命运,人们现有的政治经济社会知识范式将发生扭转乾坤的巨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将成为影响世界发展的强势话语。
(作者为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博导)
责编/高源美编/石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