亟需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媒体
2012-04-29石峰
石峰
李忠杰主任就中国话语体系科学化、大众化、国际化的问题做了十分精彩的阐述,蕴含着很多理论创新,让我们认识到当代中国话语体系的构建有着更高的追求、更高的境界。他在这里讲了三个层面的问题:
一是学术研究的科学性问题。做学术研究,包括办学术期刊是一件非常严肃、非常严谨的事情,要用科学的精神、科学的态度、科学的风气去探寻事物规律,去追求学术的真谛,让学术扎根于科学的沃土。
二是要注重观点创新表达和学术传播大众化、贴近性问题。学术研究忌讳模仿、抄袭,而应探索创新;同时,任何学术研究都是为了指导实践,因此学术表达应注重深入浅出,让学术走出象牙塔,让更多受众能够对理论喜闻乐见。
三是中国话语权如何国际化的问题。要让世界倾听中国的声音,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中国不仅要成为经济大国,也要成为理论大国,成为向全世界输出中国主流价值观的思想工厂。
这里面第一个层面的科学化问题,参与的主体应该以学者为主,而对于第二、三层面问题,也就是大众化和国际化的问题,媒体传播作用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因此,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媒体就显得十分紧迫,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这也是文化强国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当然,媒体当中的学术期刊不仅是学术交流与学术传播的重要载体,也是构建中国话语权的重要阵地。因此,中国的学术期刊如何在世界理论格局中构建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体系,并担负起自己的使命,很值得传媒界思考。这将有很多问题需要研究,比如,如何尊重传播规律,不断创新表达方式,尽可能多地满足海内外多层次受众的阅读需求等等,都需要去深入探索。《人民论坛》在这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20年来在促进理论创新方面不懈努力,从一个只有一本理论刊物的杂志社迈向多媒体、多业态、多元化经营的媒体群,影响力和传播力都得到了市场认可,一个主流传媒集团雏形正在形成。正因为这样,去年《人民论坛》荣获中国出版政府奖优秀期刊提名奖,这也是行业主管部门对《人民论坛》的充分肯定。
中国话语体系的建构,要求中国的学术期刊能够始终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内外兼修,特色鲜明,不断提升期刊的学术质量,从而获得参与国际对话乃至引领国际学术潮流的重要地位。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国道路、中国经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日益吸引着世界的目光,我们迎来了建构当代中国话语体系的难得机遇。建构当代中国话语体系是一个艰难而长期的任务,也许要经过几代中国学人以及中国传媒人的不懈探索,希望学界和传媒界的同志们携手共勉。
责编/杜凤娇美编/李祥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