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力是电影发展的根本
2012-04-29
在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的指导,和北京广播电影电视局的支持下,2012年中国北京电影学术年会由中国电影博物馆和北京大学艺术学院联合在北京大学举办。与会人员包括行业主管部门和协会的领导;影业集团代表机构的领军人物;著名导演和影评人;来自各大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电影专家学者;在京高校电影专业学生、观众代表等各界人士。今年是中国电影发展中的一个特殊的年份,是中国电影产业从党的十六大以来文化改革、发展和繁荣的强劲东风,一举实现跨越式发现,迅速提升文化力和影响力的第十个年头。
这次年会,以电影:文化力与影响力为主题,就中国电影文化内核的探寻与表达,转型期电影文化传播、电影产业影响力的构成与途径、中国电影如何走出去、中外电影中的文化表达方式、电影的叙事探索与文化建构、新电影业态的美术特征及发展的多个议题展开研讨。
张丕民:平台搭建促进文化力。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张部长认为我们整个中国的电影人都应该深刻地认识到:如果电影要想再发展,文化力和影响力是中国电影的一个简练的标志。文化内涵的充分展现,中国人的精神实质的展现,电影要传递更多的东方的和谐。文化要把这个墙搭起来,使热运行中的人能够感到我们的成果,因为成果是凝练的,能够迅速的使它理解和接受,使我们电影创作、生产能够有一个较高的提升。
为什么今天很多作品没有思想,缺乏文化?美国的主流大片,可以说几乎每部都充分体现了美国的主流价值。美国同样在国际上占领了巨大的市场份额,今天的中国电影是否也要坚定的走这条路?光在这里讨论是不够的,要把讨论的结果传递到一线的文化工作者手里,让他们真正的认为我们的文化力提高的关键因素。
鲁炜:文化力需要精品。
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市长鲁炜认为,作为软实力的核心,文化力是一个国家文化和艺术形态所体现出来的一种力量,只有文化力才有影响力,只有影响力才有竞争力。判断一个国家文化力的强弱,关键看它的价值观是否具有广泛的精神感召力、强大的思维影响力,进而在世界话语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
要讲好电影故事,好的故事片,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让人看得进、看了信,电影所传递的价值观才能潜移默化的深入人心。现在我们不缺文化,也不缺故事,我们还不缺人才,我们更不缺资金,我们还不缺市场。我们缺的就是学会如何把中国的价值立场、思想观念、人文情怀变成一个一个精彩的电影故事。
强化科技的运用,提升中国电影的表现力。要推动电影与科技的深度融合,把最新的技术运用到电影的创作、摄制、推荐、营销、展映、评论等各个环节。让科技为电影打开创意的空间,最大化的提升电影的吸引力、表现力、感染力。
深化合作,扩大电影产业的辐射力。树立国际视野,用好电影节、文博会的高端平台,来推动电影企业参加国际展览,在融资、项目、技术、版权、院线、人才等各个领域加强国内外的交流合作,加强体制内外的交流合作。
造就名家大师,增强电影精英的号召力。我们一定要把培养名编剧、名导演、名演员、名摄影等各类电影的顶级人才、领军人才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力度、更好的措施,建立健全全方位、立体式的专业服务人才支撑体系,打造更加享誉世界的电影名家荟萃云集。
总之没有精品就谈不上文化力,更没有办法制造影响力。
杨永安:文化集成能力决定文化力。
中国电影博物馆杨永安馆长认为电影既是商品,同时更是艺术和文化,电影生产创造价值,不能仅仅停留在票房上。要保持持续发展,巩固国产电影取得的成果,要进而影响世界,既靠物质上的硬实力,更要靠精神上的强有力,要靠文化软实力。
电影文化力不仅考量电影创作生产者表达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取向,还要求从业者需要拥有尽可能全面的文化素养以及很强的文化集成能力,也包括观察体味生活的视角和视野,理解挖掘人性的深度和精度,思维的方式、叙事的方法、情节与技术的结合,想象力的张扬与把持等,在发挥高新科技手段,营造视听感受冲击的同时,着力于电影文化内涵的传递、人文关怀的表达、审美趣味的引导、人性闪现的激荡以及对观众欣赏习惯的尊重和培养等,诸多方面都与文化力有关。这是我们基于中国文化的自信和自强。
喇培康:发挥优势才能提高文化力。
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副局长喇培康认为:现实主义创作是中国电影的优势传统,但由于种种原因,反映现实生活的影片一度在市场上被边缘化,近来这种局面正在逐步发生着可喜的转变。一些表现现实生活的中小成本影片,如《搜索》、《飞跃老人院》、《春娇与志明》等,凭借独特的选材,表达出创作者对人性的探求和对善良的美好的批判,人文道德诉求成为吸引观众、打动观众的关键所在,同时也丰富了电影市场的产品结构,拓展了现实影片的生存空间。
青年导演开始逐步成为国产电影的创作主力,从题材、风格、样式等与观众和市场对接程度都有显著进步。上半年的国产影片中有两部是青年导演作品。这些青年导演的作品已经逐步走出自我表达的小天地,从商业元素运用到大众心理的照映,都体现出显著的进步。以动画电影为代表的少儿题材影片初步形成规模,获得市场更大程度的认可,从创作理念、技术制作方面,都体现出国产动画影片正在走向成熟,成为暑期电影市场一支不可忽视的生力军。其中有多部影片3D版同时上影,显示出对高新技术潮流的紧密跟进。
李道新:文化力需要多样性发展。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李道新提出了“有机电影生态”的概念。他说,一个国家的电影工业的繁荣,电影带来的文化力和影响力均体现在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电影的生态上。电影的力量之强大、文化之丰厚、影响之大就是体现在整个世界电影工业体系之中的,并生产出为本土观众所喜闻乐见、有丰富多样的精神与文化面向的影片。
他特别提到,一个完整的电影业态,一个成熟的电影工业体系,一定要各种形态的电影都存在,作为文化的丰富性、类型的多样性风格的成熟性,都能得以彰显。“只有在一个电影工业成熟的体系内,一个民族的电影的文化力和影响力才会得到充分的发挥。”李道新教授认为,中国电影要增强自己的文化力和影响力,要一大批的电影人站在本土文化的立场上,创造更多的中国观众喜闻乐见的、充满着民族风格与世界共同价值的电影,同时这样的电影又是能融入世界电影工业体系之中的,体现出中国精神与文化的丰富性与多样的性,只有这样的电影的生态的形成才能保证中国电影的文化力和影响力。
参加电影年会的代表中真正在一线的创作者,相对来讲并不多。他们热运行,停不下来,没有冷静的思考。这次来了非常多的电影学术界方面的专家,老一辈的艺术家,还有全国各个高校的艺术学院的专家们。就是这些人在冷静的思考中国电影的文化力和影响力。学者和一线工作者没有形成很好的互动交流,平台的搭建也有待于完善,讨论的结果需要一个很好的传递才能达到年会举行的目的。当前,中国电影正面临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机遇,也遭遇着前所未有的强烈冲击。在各种挑战面前如何从容应对,保持旺盛的发展态势与进步的主流趋势,是各位电影专家、学者和全国电影工作者必须正视的关键问题,提高文化力,才能为中国电影产业提供前瞻性、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为中国电影产业蓬勃发展添砖加瓦,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