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师范生就业竞争能力的研究

2012-04-29斯德斌

考试周刊 2012年13期
关键词:毕业生就业师范院校竞争力

斯德斌

摘 要:随着我国高校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以及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由国家统包分配向毕业生自主择业转变,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了不争的事实。师范生的就业竞争越演越烈,本文就师范生就业现状进行分析并就提高师范生就业竞争能力的相关路径进行研究。

关键词:师范院校 毕业生就业 竞争力

1.引言

据大学生就业网数据中心统计,我国2007年毕业的大学生就业率为69.3%,2008年到2011年的数据呈逐年递减的趋势,据专家预测未来几年的就业形势将会更加严峻。虽然就业率逐年递减,但单从数据统计来看就业的绝对量还不算很低。但是,隐性失业表现得较为严重,专升本或者本考研的人数均统计在已就业的人数中,特别是对于师范院校的毕业生,专升本人数占据就业人数的三成还多。

受就业率持续走低冲击较大地体现在两方面人员身上,一方面是大学专科毕业生就业率下滑较快。2008年毕业就业率为43%,然而第二年则迅速下降至低于40%。另一方面师范类院校的毕业生与其他综合类高校相比较而言的毕业生就业率下降比例非常明显,基本能达到20个百分点以上。特别是师范院校毕业生的从业技能局限性强所受的冲击就更大。因此,师范类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不容乐观,应引起各师范类高校及各级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

2.师范院校毕业生就业特点

师范类毕业生与其他专业毕业生有着很多的特殊性。师范生就业技能很单一。师范生在大学期间所学习的知识主要以专业基础知识为主,并辅助学习一些教育理论、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从事教学工作相对而言需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较强的工作能力,而从事其他其技术岗位的工作则显得能力较弱。并且大多数的师范毕业生都期望毕业后能留在教育系统内工作,即便不能教授大学所学专业而改授别的学科或是去小学或边远山区授课基本也都能够接受。师范类毕业生就业的这种局限性、一元化的择业目标和方式会受限于当今人才市场的多元化需求。师范类毕业生的就业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具有时效性,过了时效就很难就业。一般而言毕业生在毕业离校之前应落实工作单位。若是毕业生在当年没有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一定时期后师范专业特点就会基本上失去了优势,也就不得不去选择其他专业工作与其他专业毕业竞争工作岗位。而且师范生就业很依赖于政策的导向,由于教育是我国的一项基础性公共事业,师范类毕业生就业状况不仅受到国家总的宏观政策的影响,还受到地方政策的导向。地方教育规模扩大,则师范类毕业生就业形势乐观,反之则严峻。

3.影响师范院校生就业的因素

3.1很多年以前教师是由师范院校分配到各个学校,而如今职业化、社会化,导致职位的竞争日趋激烈。国家教育事业得到发展,将社会各界纳入到教育职业的竞争当中,使原来师范毕业生独自占有市场转向各类具有教学资格条件的人员一同参与的市场。因此教师岗位的岗位竞争就显得非常激烈。并且有一些贫困地区的财政收入制约了教育的发展,这些地区大多聘用工资较低的代课教师取代待遇较高师范类毕业生,从而影响了师范院校毕业生充分就业。尤其是专科毕业生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

3.2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缺乏实践经验。当今的用人单位大多数考虑到效益等因素不需要缺乏实践经验的应届毕业生,他们需要的是能直接为他们创造价值的经验丰富的员工,也不愿花费精力培训初出校门的毕业生。很多师范院校都忽视了实践教学环节,在这方面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都很少。大多数只是在最后一学期勉强安排一段时间实习,且还是学生自己找实习单位。甚至有很多学生都不知怎样备课,就盲目地参加有人单位的试讲,其结果可想而知。

3.3大部分的师范毕业生职业技能匮乏。师范院校的服务对象是基础教育,要求毕业生应具备过硬的话基本职业技能。但是当今的师范类毕业生职业素养参差不齐,板书、备课等职业技能十分匮乏。普通话的合格率大多在百分之六七十之间,这个比例也是有水分的,特别是理科类毕业生更是低得可怜。

3.4自我定位模糊,目标方向不明确。目前,许多毕业生在面对多元化的人才市场时无所适从,不知道什么样的单位适合自己的事业发展,什么样的工作岗位是展示自己的平台。其原因在于当今大学生缺乏对自己的了解,不清楚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也不知道自己的性格、兴趣和气质,不能给自己一个合理的定位,或是不重视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3.5师范院校的就业指导相对薄弱,在就业渠道方面也日渐萎缩。就业指导对于高校而言是一项系统性工作。恰当的就业指导能对大学生择业观、择业技巧起到教育和引导的作用。就业指导也包括对学生作为教师职业生涯设计的指导培训。

4.提高师范院校生竞争力的方法

4.1制订职业生涯规划,建立清晰的成才目标。

在进入大学校门的时候,就要有自己努力的方向,充分了解今后要从事的行业。根据这样的定位,才可以做充分的准备,千万不能到了要离开学校的时候,才抱怨大学四年白白浪费了。

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四年中的侧重点各不相同。大一,重点要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积极参加社团活动,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发掘个人潜力。大二,要在老师的指导下为自己制定一个明确的职业目标,特别是要考虑清楚是就业还是继续深造。大三,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比如模拟面试,制作简历等;了解社会需求情况,掌握一定的求职技巧,利用多种渠道收集与就业相关的信息。大四,对于大部分选择就业的学生而言,就是要总结过去的学生生活,完善求职材料,了解就业政策、就业程序,参加毕业实习,报考国家公务员,以及参加各种招聘会,等等;无论是就业还是继续深造,同样都还有一个职业生涯再规划的问题。比如就业,到单位后对自己的职业发展要有很清晰的规划,对未来充满理想。结合社会实际,给自己一个合理的定位,从而可以激发自身内部的动力,不断地完善自己。

4.2掌握师范的专业知识,熟悉教师的基本技能。

学习学科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教师授课技巧的基本训练,具有运用指示理论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运用教学技巧与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4.2.1掌握所教学科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

4.2.2掌握教学手段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4.2.3了解教育行业的导向前沿和队伍建设的趋势;

4.2.4熟悉当地教育局的相关政策;

4.2.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力。

4.3参加相关职业资格培训并通过认证

作为完善就业市场机制的重要手段,职业资格证书已开始在劳动力市场中发挥“就业通行证”的作用,职业资格证书已经被视为大学毕业证书之后的第二块“敲门砖”。示范专业毕业生建议参加这些职业资格培训和认证,四六级英语、计算机二级、驾照、教师资格证等。

4.4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尽早了解社会。

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实践。由于用人单位普遍看重实践经历工作经验,因此缺乏工作经验是高校毕业生相对于社会求职者最大的劣势。因此,我们从进入学校起就要有意识地进行就业规划,通过各种途径寻求实践机会,为将来的就业竞争增加砝码。要在加强专业学习的基础上,重视校内和校外的社会活动,这些活动特别是社会兼职、社会实习等可以引导大学生走向社会,加强实践学习,熟悉工作流程,丰富社会经验,拓宽人际关系,是把知识从理论转化为实践的重要途径。

4.5进行正确的自我价值评估,端正求职心态。

在求职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或多或少的挫折和打击,但切忌悲观失望一蹶不振,人人都应该从失败中积累经验教训激励自我。颓废的因素会打击人的积极性,混淆人的判断,使人丧失斗志,阻碍其积极前进的道路。在任何情况下,求职者都应该保持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在求职过程中,我们要能正确地给自己定位,估计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各方面的能力,将自身优势与职业信息、市场环境有效结合,从而对自己的职业取向作出正确的自我判断,最后做到既符合自己的特点或兴趣爱好,又满足社会的需要。面对激烈竞争,我们只要能未雨绸缪,找到适合自己的“充电”方式,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和竞争力,再利用这些优势拓展自己的就业门道,则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并不难。

5.总结

大学生就业难是整个社会的问题,原因有很多方面,但我认为最重要的就在于大学生自己,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也在于提升大学生自身能力,只要我们是合格的人才,就肯定会有企业愿意要我们,企业永远需求优秀的人才,自身没能力,谁也不能救你。由衷希望大学生都能够从自身实际出发,脚踏实地地培养和提升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努力打造自身的竞争力,不断完善自身综合能力职业生涯规划,这是提升就业能力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秦克铸.加强学校内涵发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淄博师专学报,2006.4.

[2]全国大学生就业公共服务立体化平台.http://www.ncss.org.cn/

[3]在线调查社区网:http://www.51poll.com

[4]齐志敏.当代大学生就业政策解析.当代高等教育,2008.3.

猜你喜欢

毕业生就业师范院校竞争力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新经济时代下两岸毕业生就业研究
“校友会就业基地”模式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应用
日本竞争力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师范院校毕业生就业观念对就业选取的影响
关于物流管理本科毕业生的就业调查及思考
新课标背景下师范院校文学理论教学反思
浅析师范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构建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