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简约开始,创意课堂

2012-04-29王爱胜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2年12期
关键词:动画课堂教学

王爱胜

从本期开始,“热点解码”专栏名称改为“蓝调解码”。蓝调寓意宽泛,这里取其自由、无约束的精神,提倡教育创新、自主和快乐的品质。现在,让我们一起开启教育的蓝调之旅,本期解码首先从“简约”、“创意”、“精简”的角度探索信息技术教学。

创意是一切创造的初始,是一切创新的源头。

一直以来,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着一个致命的问题就是“模仿”、“训练”过多。知识、操作是死板的,如果不合理地运用技术表达自己的思想、解决实际的问题,单纯训练成打字高手,能力就会很有局限性。在排版公司,通常其员工待遇分成几个层次,输入、校对的最低,能够进行排版整理的较高,能够根据内容创新设计版式和美工编辑的最高。这当然不能说技术不重要,但是说明了艺术、思想、创意在技术应用中更重要。

为此,我考虑如何在课堂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意,当然这区别于教师课堂创意,更区别于学生模仿现成的创意作品。经过考察,我发现创意涉及的内容很多,有形象的创意、语言的创意、色彩的创意、情节的创意等。所以,通过几节课把创意作为单纯的学科来进行教育是很困难的,也是不现实的,而通过点滴的渗透或者局部重点的加强相对比较容易。为了探索创意教学简单易行的办法,我通过十几节课尝试树立“简约创意”的技术创意价值取向,让创意的有效性、即时性和技术化达到相对融洽的结合,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 在简约的创意中提高主题的思想性与艺术化

简约的策略意指精简内容、去除繁杂、留存精华,彰显主题的思想性和艺术化。以往的教学往往采用主题、任务教学,虽然具有作品的整体性、技术的综合化优势,但是因为主题宽泛,以及学生的创意、规划漫无目标,就给课堂教学,特别是课时较少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造成很多瓶颈。因为不容易完成,所以学生喜欢模仿。当然,在初级阶段进行模仿是很好的学习手段之一,但如果基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精神,一味模仿弊端很大。在创作多媒体作品等内容的大主题中,在较短的时间内想要创意有突破是比较困难的。例如,“我的家乡”、“大美山东”,学生很难不循规蹈矩地规划、设计与制作。在此“堆砌”式的信息表达基础上已很难再有格局突破,“宣传”式的作品限住了学生思维的开放。

实际上,很多技术操作并不复杂,如幻灯片中的图、文编辑操作与Word基本一致,不存在技术难度。我们在教学中习惯把表达主题放在更重要的位置,让学生通过主题表达经历技术的应用实践。这次尝试,我的课堂将主题简约成具体的小目标,不注重作品的完整,而是化简出核心部分让学生自由创意。例如,第一节课只进行图、文的无命题创意,可选励志、心语、思想、人物等多方面的内容,鼓励学生尽情展示自己的创意。结果,我在很多班级的课堂上都发现学生的作品感情充沛、文笔优美、创意新颖。

案例1《故乡》(如下页图1):学生以一幅“水饺”图开篇。然后在“高楼”图配文“假如你变了样”,然后在“时装”图配文“我也变了样”,继而在模糊的“胡同”图配文“有谁还记得”,在“老墙上的竹篮”图配文“有谁还会想念”,并得出结论“我怀念也回不到从前”。

案例2《小小的生活,安静的我们》(如图2):很简约的创意是小猫的生活:“阳光随处在,生活不仅是奋斗,偶尔也该休息,该怎么样才能快乐,别人不知道只有自己清楚。”

这类思想性与艺术性结合的还有《这只是开始》、《梦想》、《色彩与回忆》等很多个性化的作品,甚至还有两个学生分别创作了《说再见,难》和《说再见,不难》来进行PK,极富创意。这些作品的共同特点就是用简约的形式与内容,创意出个性化极强的作品。让技术学习增加思想性,让作品创作变得艺术化,技术反而因为简约而更容易、更突出。

● 在简约的创意中提升技术的价值性与核心化

很多技术操作本身相对复杂,因为它涉及的参数设置、应用顺序以及功能变化会给学生学习带来一定的难点、疑问;也有些是教学中刻意设置技术难点,为了进行细致地挖掘、训练,结果把简单技术复杂化了。例如,多媒体作品中的超链接技术、自定义动画技术。超链接是为了实现信息互相关联,形成交互网状信息表达;自定义动画是进行动态设计,实现动态信息效果。例如,过度讲究自定义动画的种类、路径、样式、效果、序列、配音等各种配置参数,会遮掩了它的动画效果、启动方式、动画序列这三项最核心化、最具价值的技术特色。其实对于这些技术应用的复杂部分,可以简化操作过程,提炼技术核心,发挥技术特色价值,即把具体的某项技术中最核心的应用价值在创意中展现出来,突出创意的精彩。

例如,可以单纯引导学生自由地进行动画创意,甚至仅仅利用图形元素就可以构架动画,想表现什么思想就表现什么思想。在创意中,结合需求去探索技术应用中的关键点、核心点。先让学生通过自主创意的动画发现自己创作中的技术需求,再进行相应的探索、点拨。开始的时候,多数学生都选择了比较简单的动画创意,如“心动”、“炸弹”、“风景变幻”等,我及时地进行了引导:“自由,创新,甚至杂乱,都是可以的,只要是能真实地表达出思想。”

案例1《梦幻星空》(如图3):有一个学生开始就只是乱乱地画各种圆,显然没有认真去构思。我及时引导:“这种看似乱乱的画面,是不是艺术含义很深刻?曾经有一个93级的学生色弱,他就喜欢做各种凌乱的造型,后来成了雕塑家。”学生眼睛一亮,对我说:色彩是我的强项。然后就添加各种色彩,并用各个方向的动画序列投入地进行自由创作。后来我进一步提示他要起个好的名字让大家领会他的作品创意,他起名为“梦幻星空”,并设计了一个大大的月亮,效果令人震撼,这个动画看起来太富有卡通创意了,得到了全班同学的认可。

案例2《投篮》(如图4):《投篮》是一个慢性子但很细致、很执著的学生设计的。他喜欢篮球,于是用一节课的时间去研究投篮动画,最后一个完成作品。他慢慢地画、慢慢地试验,我没有打扰他。在课堂的后半部分他终于问我:篮球跟人的起跳、投篮动作都没问题,但球在与手的路线统一上很难尽人意,如何处理呢?于是,我给他出了一个主意:复制一个相同的球,把过程分开,逐次出现。并提醒他,这样的复杂动画用Flash等专业动画软件会更好。他笑说:“我就是试一试看有没有办法。”他把动画过程分解之后,效果很不错。

每一个班,都有不少学生做出很有创意的动画。一个学生仅用一个“ROCK”单词,每个字母很炫地摆动,还加了一点摇滚乐,创意简约而效果生动;一个学生设计一个三角形出现后慢慢摆动,然后越来越快剧烈摆动,直到让人眼花缭乱;还有一位女生做了两颗心在太阳下慢慢运动,时而散开,时而聚合,称之为“散心”。诸多小动画都体现了自定义动画的出现方式与序列配合,创意都清爽而动人。

简约的创意课堂,给大家的启发是技术是留有充分创意空间的,需要去应用中创意才能发现对技术的需求、发现技术的价值。如果仅仅局限于模仿,可能有很完美的作品做出来,但是对技术的价值把握仍然是不深刻的,对技术最核心的特点把握也是不具体的。

总之,让技术的应用逐渐融入学生自己的思想、审美、创意,那么技术的学习会更加有趣、有生机,学生也可以找到学习的价值感、成就感。例如,有一个很不愿意动脑筋的学生,在我的引导下把他简单的两个圆先变成了台球碰撞,后又自己通过提速度、变线路成为了“溜溜球”。他给全班同学进行了演示,成就感油然而生。每当我的学生在路上开心地大叫问候我:“老师好!”我就感到幸福满溢,更感受到简约自主创意对教育深度的促进。

猜你喜欢

动画课堂教学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做个动画给你看
动画发展史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我的动画梦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