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加强文化建设背景下我国理工科院校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2012-04-29张静

科技创新导报 2012年14期
关键词:理工科人文素质教育

张静

摘 要:目前,我国正处于一个需要用人文精神支撑整个社会和谐、健康、持续发展的时期,理工科院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先进的科学知识,还应承担人文素质教育的职能,这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国家的现代化建设。面对学生人文素质缺失的现状,理工科院校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不仅势在必行,而且任重道远。

关键词:理工科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问题原因措施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5(b)-0246-01

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加强文化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任务。而人文素质教育的水平,将直接影响这一战略任务的完成。大学生是社会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未来国家建设的主力军,加强理工科院校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 理工科院校学生人文素质存在的问题

1.1 知识层面

理工科院校学生对知识结构的认识存在偏差。学生把大部分时间用于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而明显缺乏对人文知识的广博涉猎,如对文学、艺术、宗教、国情等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对人类文化遗产特别是对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缺乏了解。

1.2 价值层面

社会转型时期,功利主义、享乐主义、自由主义、虚无主义、拜金主义等思潮开始侵袭大学生的头脑,道德观、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在中西文化的相互碰撞渗透中,一部分大学生中出现了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法律意识淡薄、心理素质欠佳、行为举止失范、社会责任感缺失等问题,理工科院校学生人文价值迷失问题严重。

2 原因分析

2.1 教育因素

1932年,蔡元培在武汉大学的一次演讲中说:“大学目的有二:一为研究学问,一为培养人格。”[1]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也曾说过:“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2]可见,大学教育不仅应教会学生“如何做事”,还应教会学生“如何做人”。但是建国初期,由于在办学体制上受苏联模式的影响,我国高等教育在教育理念上单纯强调“专门人才”的培养,再加上重理轻文等思想的影响,导致了科学与人文的严重分离,培养出来的理工科学生专业性强,却忽视了学生人文素质的养成。

2.2 学生因素

人文素质教育能够引导学生汲取优秀文化成果,为政治思想方向的选择和价值取向打下文化基础和审美基础,从而有利于培养和提升理工科院校学生的道德情操、文化修养和创新能力。但由于其潜移默化性,难以达到立竿见影的教育效果。另外,受市场经济和就业大环境的影响,学生学习的功利化倾向愈加明显,学习目的趋向实用,学习风气浅薄浮躁,重视专业技能课程,而忽视人文素质课程。

3 改进理工科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措施

3.1 更新理工科院校的办学理念

钱学森说过,创造性思维往往在不同学科知识和思维方式的交叉渗透中产生。据统计,在世界各个领域1000位有杰出贡献的人物中,百分之七八十都受过良好的文学、艺术教育。我们熟知的爱因斯坦、钱学森、邓稼先、李四光等,人文素质都极高。“钱学森之问”启示我们,中国教育要培养大师级的人才,必须打破原来专才教育的模式。所以,确立全新的教育理念,重视人文教育,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机融合,使大学教育逐步融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理工科院校目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3.2 完善人文素质教育体系

理工科院校人文必修课程不够丰富,所开设的人文课程中列入必修课范围的课程主要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而体现其他人文素质的课程则更多地集中在选修课之中,且人文选修课数量严重不足。而从美国理工科大学人文科学教育的经验来看,其高度重视人文素质教育,将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同人文社会科学有机融合,在进行专业教育的同时,多方面开拓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社会领域知识,普遍增加有关社会学、历史、音乐、绘画等人文社科类课程的内容。我国应借鉴国外理工科教育改革的经验,确立人文素质教育为内容的课程体系,在课程门类、课程时数、课程建设等方面,确保人文学科的教学质量。

3.3 充分发挥大学“两课”在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两课”教学已经拓展为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广阔的人文社科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涉及哲学、经济学、政治学、历史学、伦理学、法学、美学等多学科,而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就涵盖在上述学科领域之内,因此可以说理工科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有许多实际上是“两课”教学内容的延伸和深化。因此,应充分发挥“两课”教学的人文素质教育功能,通过“两课”教学树立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加强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培养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正确引导大学生的行为方向,使其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4 培育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是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形成的,是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综合体现,具有很强的导向、凝聚和教育功能。在全球化背景下,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大学里意识形态和学术思潮领域的竞争错综复杂、日益激烈。因此,必须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人文素质教育提供良好的环境。重视校园人文景观建设,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利用好广播、校报、板报、橱窗等宣传阵地,积极营造健康向上、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学生在寓教于乐、潜移默化中受到启迪。要坚决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大力弘扬主旋律,以先进文化自身的光彩和吸引力凝聚更多学生的审美选择和价值取向。

和谐社会是由每一个和谐的个体组成的,培养既有知识和技能,又有人文关怀的高素质人才,是理工科院校的育人目标。在加强文化建设,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大背景下,更应把人文素质教育放到理工科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位置,探索适合我国国情和发展要求的教育模式,为人才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曾水兵.西方人文教育思想的回顾与反思[J].当代教育论坛,2004,(7).

[2] 王明清.从大学生人文精神的缺失反思学校的人文教育[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04).

[3] 温家宝看望文学家季羡林和科学家钱学森.京华时报,2005,7.

[4] 汪振军.人文素质教育与现代大学理念[N].社会科学报,2006,07.

[5] 于淼.适应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推进理工科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改革[J].中国冶金教育,2007(02).

猜你喜欢

理工科人文素质教育
人文
理工科优等生WEY VV6
人文绍兴
理工科大学生音乐鉴赏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人文社科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素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浅析理工科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