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墙面环境创设的几点思考
2012-04-29雒鹏雁
雒鹏雁
人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环境,对儿童来说更是如此,幼儿园作为儿童日常的生活场所,由于其特定的生动、直观的环境设置,必然能对他们的身心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一、运用材料,按科学原则创设环境,发挥教育作用
1.适时提供物质材料,调整环境创设内容。
幼儿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对世界的认识还是感性的、具体的、形象的,常常需要实物和动作的帮助。他们的认知能力是在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发展起来的,他们乐于摆弄和操作物体,由此可见,物质环境是幼儿学习的中介和桥梁。教师通过观察、询问、提供情况或材料等手段了解幼儿的兴趣和需要。要努力将教育目标和内容物化,将期望幼儿获得的知识经验蕴含在物质环境之中,使幼儿看到空荡荡的不漂亮的活动室时,会产生和教师一起布置墙面的想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让幼儿以主人的身份直接参与环境的创设,把主动权交给孩子,其次要从以前的直接动手动脑者变为观察者、倾听者、支持者。幼儿在活动中学到了手工、常识等方面的知识,也锻炼了动手动脑能力。墙饰制成后,还可以让幼儿根据墙饰的内容,向家长、教师、同伴讲述自己的故事。随着墙饰内容的不断变化,故事内容也在不断丰富充实。
2.充分发挥环境蕴含的教育价值。
要想有效地利用环境促进幼儿的发展,就必须引导幼儿与环境进行相互作用,对每一个活动、每一种材料蕴含的教育价值有所了解。如:利用自然角里的花盆,引导幼儿触摸花盆,在边看边摸的过程中,了解花盆是陶瓷,而陶瓷是用泥土做的,及时提问泥土为什么会变硬,培养幼儿进行科学探索的兴趣。又如积木是幼儿最常见的材料,通过观察可以感知积木的形状、大小、颜色等方面的知识;通过运用积木进行操作活动,可以发展小肌肉动作和手眼协调能力,还可以认识各种几何开关,并能实际了解重心、平衡等物理概念。
3.启发、鼓励和引导幼儿与环境的交互作用。
环境,作为幼儿发展一个外部条件,必须通过各种方式激活才能支持幼儿内部的学习过程,怎样使幼儿在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学习和发展?只有通过激活环境,才能利用环境,充分发挥环境的教育作用。我们要将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现有心理水平、教育目标设置环境和投放材料作为基本前提,要想真正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靠教师的启发、引导和鼓励。
二、环境创设要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
墙面环境的创设要符合幼儿心理发展需要。幼儿缺乏最起码的生活经验,幼儿最初只能通过自身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实现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因此,要创设好幼儿园环境,就必须对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有全面透彻的了解,充分认识环境材料蕴含的教育价值,并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幼儿和环境材料相互作用。
幼儿喜爱熟悉的环境,对不熟悉的环境往往感到害怕。以新入园的小班幼儿为例,教师在环境创设上应充分考虑他们的属相,找到与他们的共同话题……并用心体会幼儿走出家庭来到幼儿园这一陌生的环境,在环境创设中努力激起幼儿对班级多一份牵挂,多一些来园的愿望。在环境墙面布置中融入对幼儿情感的关注。幼儿刚走出家庭的怀抱,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会非常依恋自己的亲人,产生入园焦虑,但他们容易被喜爱与熟悉的物体吸引,有强烈的情绪。因此,开学初,我们请家长配合让幼儿带一张全家合影的照片,设置“我家我家”的墙饰,使幼儿感觉到就像爸爸妈妈和自己在一起似的,而且可以让小朋友相互介绍自己的家人,这样幼儿之间的亲近感就会油然而生,就可以尽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教师在环境墙布置中融入对幼儿情感的关注,里面蕴含着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真切的情感。以后,随着幼儿之间交往的深入、幼儿兴趣范围的扩大,我们又开展丰富墙饰的内容,如小主题“我的小手小脚真能干”让幼儿共同布置幼儿园这个“家”,真正让幼儿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情感融入墙面活动中。新生入园,看到自己的照片贴在活动室的墙上,他会认为老师早就认识他,减少恐惧感,就能很快地融入幼儿园集体生活中。在幼儿园的走廊、楼梯悬挂的是幼儿作品,还有幼儿活动、演出的照牌,幼儿画画作品等。这些作品被幼儿所熟悉,色彩鲜艳,符合幼儿心理特点,更能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而且,看到自己的作品展出,幼儿更能增加一分成就感、自豪感。
三、环境创设的原则
1.教育性原则。
创造墙面环境时应目标明确,而且要把目标落实到月计划、周计划以至每个具体的活动中,以目标为依据,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创造环境。墙面装饰要富有特色,把教育目标、教育理念渗透在环境中。在孩子参与探索型活动中,我们把孩子生成的内容展开讨论,如“我有一个温暖的班级”,延伸到“我能为班级做什么”,让每个小朋友都发表自己的看法,展示每个孩子的不同理想。让孩子们从中发现自己、了解自己、体验成功、找到自信。为了保证环境的教育性,知心朋友要让环境的每一部分都有利于幼儿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2.自主性原则。
墙面环境无论从内容来源还是从主题的产生等方面都生动、直观、真实地再现了师幼之间近距离的对话。过去的环境创设使幼儿的思维和行为依附于教师的思维和行为。现在幼儿园环境创设,提供的材料符合幼儿的能力水平及兴趣爱好,教师与幼儿关系是合作伙伴,孩子参与教师所设计的内容,老师不干预孩子,让孩子自主选择活动内容、材料、伙伴,自己决定玩什么、怎么玩等,产生活动的愿望。他们以小主人的身份亲自参与教育过程。只有当幼儿遇到困难和问题时,教师才适当介入,提供适时适度的帮助,给幼儿充分的自主性。幼儿园环境的教育性不仅蕴含在环境之中,而且蕴含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因此,教师不能硬性地要求幼儿按照条条框框去做,使幼儿只是被动地接受,完全失去了自我,而应充分尊重、信任幼儿,把幼儿当做独立的个体,以此唤起幼儿的主体意识,让他们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方法参与活动,寻找乐趣,获得发展。
3.参与性原则。
幼儿园的环境以幼儿发展的需要为目的,充分发挥了孩子的主体作用,调动了孩子参与的积极性。幼儿园墙面环境创设不再强调“美化、绿化、净化”,而是强调教师和幼儿共同互动的结晶,使幼儿在认知、情感等方面产生隐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