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退耕还林建设 统筹城乡林业发展
2012-04-29刘万平
刘万平
十年风雨征程,十年春华秋实,退耕还林工程为山城重庆谱写了林业史上最光辉灿烂的诗篇,引领915万重庆林农从此奔上了“致富路”。
退耕还林到底“退”下了什么?又“还”给了山城百姓怎样的实惠?一“退”一“还”之间,是否实现了重庆“山青水绿、盛世兴林”的美好图景?工程的实施又为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铺就了哪些“新景”?林产业发展情况如何?百姓是否因此而富裕起来?近日,本刊记者采访了重庆市退耕还林中心主任廖秀云。
绿色中国:十年来,重庆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情况如何?
廖秀云:我市自2000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经历了试点启动(2000~2001年)、全面实施(2002~2006年)和成果巩固(2007年至今)三个阶段。截至2011年,共完成国家下达我市退耕还林工程规模1846万亩,其中2006年前坡耕地退耕还林661万亩,荒山荒地造林1029万亩,封山育林156万亩。工程涉及37个区县、884个乡镇、8112个村、269万农户、915万人。累计投入退耕还林资金175.3亿元,其中中央投资165.9亿元,地方投资9.4亿元。国家2008~2011年阶段验收表明:全市到期(2003年度及以前的生态林和全部经济林)退耕地面积528.8万亩,验收合格面积528.7万亩,面积核实率100%,面积保存率均在99.98%;其不合格面积均按国家要求全部整改落实到位;历年荒山荒地造林面积核实率和面积保存率均在93%以上。由于成绩突出,重庆退耕还林工作得到了各级党政的充分肯定,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和广大农户的衷心拥护,有关单位和个人多次荣获国家有关部委表彰奖励。
绿色中国:重庆退耕还林工程主要取得了哪些建设成效?
廖秀云:通过退耕还林工程的有力实施,全市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农村经济结构得到有效调整,基本实现了生态建设优先,兼顾农民生计和社会经济发展“双赢”目标。全市森林面积增长了135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4%,活立木总蓄积量超过1.2亿立方米,自然灾害如洪灾、旱灾、泥石流等明显减轻,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野生动物种群数量明显增多,一些罕见的动植物如云豹、大灵猫、红腹锦鸡、白鹭、獐子、中华双扇蕨等又重返森林。
绿色中国:重庆采取了哪些措施和办法保障工程得以顺利实施?
廖秀云:首先,我们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政策支撑体系,市政府和相关部门先后出台了《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退耕还林政策措施的意见》、《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完善退耕还林后续政策措施的意见》等文件和管理办法,全市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政策体系,实现了退耕还林工程的健康有序推进。其次,实施了“四抓四到位”组织管理体系,即抓组织领导,责任落实到位;抓宣传培训,思想认识到位;抓制度创新,监督指导到位;抓业务培训,科技支撑到位,夯实了工程建设基础。第三,认真编报了工程规划和年度建设任务,确保工程布局、任务安排和保障措施科学合理。第四,强化了工程建设质量和检查验收,处处以“质”为先,以科技为支撑,大力开展了治理违规、违纪等活动,有效遏止违法乱纪案件的发生。第五,积极探索“五个结合”的长效机制,新建起14万座沼气池和50万座节柴灶,完成基本农田改造424万亩,实施封山禁牧394万亩,建棚圈面积8039万平方米。第六,创新了种植模式和经营体制。通过大力发展林下种养殖业,实行以短养长增加农民收入;大胆推行“业主制”、“集中管护模式”、“联合经营模式”和“流转经营模式”,使工程质量得到普遍提升之余,成功流转经营面积88万亩;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培植龙头企业20家以上,基本实现全市退耕还林的可持续发展。第七,进一步加强了直补兑现工作,以确保退耕农户利益。第八,对工程实施分类建档,各级配备了专职工程档案管理人员,研发退耕专业管理软件,实现了全市退耕还林档案专业化、系统化、规范化和电子化管理。
绿色中国:脱贫致富是老百姓最迫切的心愿,退耕还林是否助山城百姓达成了梦想呢?
廖秀云:退耕还林政策是迄今为止我市最大的一个直补惠农项目。9年来已累计向退耕农户直接发放退耕还林钱粮补助资金90.8亿元,户平均3410元,人平均近1000元;带动197.9万农村劳动力转向二、三产业,年劳务收入115亿元,成为退耕户增收的重要来源。一些地方变劳务输出为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铁秆庄稼”。
同时,依托退耕还林发展起来的后续产业经济效益明显,全市2008年林业产业总产值达165亿元,其中后续产业实现经济收入18亿元,实现林农人平均年增收150元以上,基本实现了退耕地区“减人、增效、留空间”以及“山渐绿、水渐清、粮增产”的目标。
绿色中国:重庆地处长江三峡库区腹地,请介绍一下退耕还林对长江三峡重庆段产生的影响。
廖秀云:退耕还林对长江三峡的影响是巨大的。通过工程的实施,目前,三峡库区重庆段水土流失减少了23.9%,形成了“小雨水不下沟,大雨泥沙不下河”;长江输沙量从1999年的4.04亿吨减少到2004年的1.29亿吨,土壤侵蚀模数由实施前的5000吨/平方公里·年,降低到3642吨/平方公里·年;滑坡、洪(旱)灾、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明显减轻,滑坡比退耕前减少30%以上。长江沿岸基本形成了“山顶乔灌戴帽,半山果树缠腰,山下农田林网,村庄竹林环抱”的美丽画景。不少区县从中获利:奉节县土壤侵蚀模数由1998年的5110吨/平方千米以上减少到3260吨/平方千米,每年滞留泥沙779万吨,增加蓄水3744万立方米,累计减少土壤有机质损失16.83万吨、氮磷钾损失0.43万吨,全县森林覆盖率由1998年的27.4%提高到2008年的36.7%。涪陵区北山坪紧靠长江边,该地段山高坡陡、坡度达40度以上,土壤瘠薄,水土流失严重,每到下雨时就有滑坡、滚石等情况发生。自2003年启动退耕还林以来,现已面貌一新,形成枝繁叶茂、山清水秀、鸟语花香、一片葱绿的景象,过去光秃秃的山坡变成了森林公园,还建起了登山步道、观景亭等基础设施,成为人们旅游观光的好去所。巫山县对小三峡陡坡进行耕地绿化,培植了新的森林景观,实现了景区提档升级……
绿色中国:下一步工作打算是什么?
廖秀云:今年是落实“十二五”退耕还林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全市将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八精神,以国发〔2007〕25号和“全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第二次部际联席会议暨现场会议”精神为指导,以实施“五大行动”保障森林重庆建设为措施,以着力解决成果巩固及退耕户生计为目标,强管理促增效、强产业促增收,稳步推进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为我市率先建成统筹城乡现代林业改革发展试验区作出贡献。
我们的目标任务是:全面完成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林业专项年度任务、退耕还林工程配套荒山造林及封山育林年度任务,实现退耕户依托退耕还林人年平均增收300元,力争国家在重庆三峡库区及武陵山区继续实施坡耕地退耕还林,助推森林重庆年度目标尽早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