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腐烂病发生与有效的防治方法
2012-04-29燕志晖
燕志晖
苹果树腐烂病主要危害主干、主枝和较大的侧枝及辅养枝,致使皮层腐烂,有时也可侵害靠近皮层的木质部。苹果树腐烂病的症状有溃疡型和枝枯型两类,以溃疡型为主。溃疡型多发生在主干和大枝上,枝枯形多发生在小枝上,如2年生枝上。
1 症状
1.1 溃疡型
主要危害成龄果园,结果多年的树更易发病,多发生在主干、主枝上,近年来在苗木、果实上也有危害。发病初期病部表面红褐色、水浸状、略隆起,病疤深达木质部,皮层腐烂,常溢出黄褐色汁液。病组织松软,湿腐状,有酒糟味。后期病部失水干缩下陷呈黑褐色,边缘开裂。如果病斑绕枝干一周,则引起枝干枯死。
1.2 枝枯型
枝枯型症状多发生在2年生左右的小枝、剪口、果台、干枯桩和果柄等部位。病斑红褐色或暗褐色,病部扩展迅速全枝很快失水干枯死亡。枝枯型症状在弱树上尤为明显,可导致枝条死亡。
1.3 果实发病
病疤呈圆形或近圆形,暗红褐色,轮纹状,边缘清晰,病部较软,略带酒糟味,呈黄褐色或红褐色,深浅交替,轮纹状向果心发展。随后病斑中部分可形成黑色突起的小粒点,散生、聚生或轮纹状排列,表皮易剥离。
2 苹果腐烂病的发病特点
(1)腐烂病的潜伏侵染。苹果腐烂病菌具有潜伏特性。树体普遍带有腐烂病菌,只有在条件适宜时,内部病变才得以向外进一步扩展使外部呈现症状。在条件不适宜情况下,病斑停止扩展,病菌只能潜伏生存在皮层内,潜伏期3~5年,而外部无任何症状表现。同一块病斑释放病菌的能力可持续一年半之久。病害的发生与伤口和寄主生长情况密切相关,果园粗放管理、挂果量过多、树体衰弱、冬季气温骤降、伤口多、生长季通风透光不良均能导致腐烂病大发生。
(2)腐烂病的侵入途径:腐烂病在春季多雨、高湿条件下,分生孢子器及子囊壳便可排放出大量孢子。通过雨水冲溅分散后随风雨大范围传播扩散,传播距离可达500米。另外,人们在果树修剪过程中不注意剪子和锯子的消毒也会造成病菌的传播扩散。
腐烂病菌主要在田间病株和病残体上越冬,成为来年发病的主要初侵染来源。在雨后或高湿条件下,分生孢子器及子囊壳便排放出大量孢子。通过雨水冲溅分散后随风雨大范围传播扩散,传播扩散后一般只能从剪口、锯口和伤口侵入已经死亡的皮层组织。侵入伤口包括冻伤、修剪伤、机械伤和日灼伤、冰雹伤、虫伤、机械伤伤口以及死芽、干桩、枯枝等处入侵死亡的皮层组织,在其上定殖后分泌毒素,杀死周围的活细胞,得以蔓延和扩展。其中以冻伤最有利于病菌侵入,带有死树皮的伤口最易被侵染。
近年来研究报导表明,苹果树在周年生长过成中,结果大树夏季在主干、主枝、骨干枝、小枝基部、隐芽四周、伤疤四周以及树枝杈部位的树皮内产生周皮,随着分生组织的生长而生长,周皮以外的老皮组织由于营养、水分供应受阻,逐渐失去活力,变为黄色、褐色,以至干枯死亡,形成所谓的“落皮层”,夏秋季苹果树处于旺盛的生长期,生命活动十分旺盛,不利于病菌的扩张,但落皮层的形成却为病菌的浸染扩张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平台,由于病菌对落皮层的侵染,夏秋季落皮层上陆续出现表面溃疡,入冬前表面溃疡蔓延不深,多局限在树皮表层,但在弱树、弱枝上扩展较深,甚至树皮烂透。晚秋、初冬时节,病菌穿透周皮向内扩展,突破几个点,再逐步扩大成几个较大的病疤,入冬后病疤扩展数量增多,开春后随着气温回升,病疤迅速扩大,对树体的影响也越来越严重,春末,苹果树逐渐进入旺盛生长期,生命活动加强,生产活力恢复,病菌的活动力逐渐减弱,发病盛期结束。由此可见,苹果树腐烂病从夏季在新落皮层上出现和发展,从秋冬季开始发病至进入危害高峰期的第2年早春,到春末苹果树逐渐进入生长盛期而腐烂病逐步减缓,在一个病害发育周期中,跨越了2个年度。
苹果树腐烂病危害树体后,树皮烂透,病菌可进入木质部表层,病皮下的木质部可以带病,这是腐烂病刮治后容易复发的主要原因之一,也增加了防治的难度。
(3)腐烂病的发病高峰。腐烂病一年有2次高峰,即春季发病高峰和秋季发病高峰。春季发病高峰一般在3—4月份,3—4月出现的新病斑数量占全年总量的70%左右;秋季发病高峰一般在7—9月。7—9月份果实加速生长,枝干营养及抗病能力又一次降低,新病斑又开始少量出现,旧病斑又一次扩展,但与春季高峰相比,新病斑出现数量及旧病斑扩展量仅占全年总量的30%左右。
3 发病的主要条件
(1)树体负载量。在正常管理条件下,树体负载量是左右发病的一个关键因素,一般情况下,苹果树进入结果期后,腐烂病开始出现,随着树龄的增加和产量的提高不断加重。
(2)树体伤口过多。特别是较冷地区冬剪伤口很易感病,发生自然灾害(如冰雹危害)容易感病。
(3)愈伤能力。树体旺盛,枝条含水量多,愈伤组织容易形成,如枝条失水,愈伤组织形成较慢,容易发病。
(4)营养条件。苹果树腐烂病是弱性寄生菌,只有在树势衰弱、抗病力弱时,才危害树体,其原因一是树势衰弱,树体愈伤能力差,愈伤组织形成慢,有利于病菌从伤口侵入并在组织内扩展;二是树势衰弱,落皮层形成晚,不易翘起脱落,常与皮层黏连,落皮层上病菌易于突破周皮,向内侵染并在皮下定植;三是弱树易受冻害,易发生日烧,加重该病的发生程度。同时在苹果树产量逐年提高的情况下,若追施肥料不足,特别是磷、钾肥不足,必然导致腐烂病发生,施肥时期和方法不当,也会导致腐烂病发生。
(5)整形修剪。整形修剪是苹果树获得高产、稳产、优质的重要措施,但整形修剪不当,导致树体伤口过多,通风透光不良,枝条生长不充实,均可导致苹果树腐烂病的发生。
(6)病菌数量。果园中病菌基数高,传播蔓延快,加重病害发生。有病斑不及时治疗,分散传播,增加树体的潜伏菌量,就会导致严重发病;不及时刨除死株,去除病死枝,或将病树、病枝在果园中堆积存放,也会明显增加果园中的病菌基数。
4 综合防治
苹果腐烂病防治策略要依据病害发生特点采用综合防治、加强管理、预防为主、及时刮除的方法。及时治疗病斑,防止死枝死树,清除病菌,降低果园菌量,保护伤口、防止冻害,健壮树体,提高树势。
4.1 加强管理培育壮树
一是合理负载,矮化苹果丰产园年产量保持在3000~3500千克,留果量不要太多,早期疏蕾、严格留果、节省养份。二是合理施肥,强树壮体。多施有机肥,补充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保持氮、磷、钾平衡,增强树体的抗逆性;根据果树根系的生长特点,做到施足基肥、追施化肥,增加树体对养分的吸收,满足树体越冬及来春萌芽、展叶、开花养分的需要。
4.2 果园种草、沃土养根
果园种植白三叶,能有效提高果园肥力,连续多年种草的果园可以大大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活化土壤营养元素、减少土壤容重、改善果园小气候,增强根系对营养元素的吸收,是提高果园产量和品质的有效措施。也是沃土养根,壮树健树的根本方法。
4.3 清园除菌、加强病虫害防治
重点是抓好早期落叶病、螨类、金纹细蛾等病虫害的防治。在冬夏季修剪中,注意清除枯枝、落叶、残枝,集中烧毁或远离果园,刨除的病树树根,不要堆积在田间地头,移出果园集中烧毁。搞好果园卫生,减少腐烂病菌数量。
4.4 合理修剪,保护伤口
结果园过于郁闭,无效叶片多、光照不足,树冠下部易感腐烂病,因此结合整形修剪调整树体叶幕层,以达到通风透光,健壮树体,提高树体抗性。在老园改形过程,由于修剪量过大,去除大枝较多,造伤也较多,要对伤口加以保护,减少感染机会。我们曾对去掉大枝的苹果树进行了不同药剂的伤口保护对比试验,方法是在伤口处用果腐宁、封剪油,拂蓝克涂抹同时对伤口进行包扎,包扎方法是用地膜剪成伤口大小并粘紧伤口,一年后去除观察和调查(对照是伤口不做任何处理),我们发现对伤口不同处理其效果对比十分明显,对照树(枝)伤口四周全部愈合的仅占53.7%,腐烂病发生率44.5%,而分别用拂蓝克、果腐宁、封剪油涂抹并包扎的伤口全部愈合率均在94.4%以上,腐烂病发生率低于4.8%。
4.5 刮除病斑、涂药防治
为了铲除树体内病菌,刮皮要彻底,在患有腐烂病的中干、主枝上进行全面刮皮,全部刮除病疤,至露出新鲜皮层,病疤刮完后,要在病疤周围扩大1厘米左右,认真将病疤外围刮成平茬,然后涂抹药剂进行防治。可用拂蓝克、树康、菌毒清、硫磺、代森铵、甲基硫菌灵、抑霉酮等,过7~10天后再涂抹1次药剂,然后用抹泥包扎,即“抹泥法”,防效较好。抹泥法是把主枝、主干(中干)上病疤周围的小枝和枯死枝剪掉,用清水和新泥(干湿以能捏成团为宜),在病疤上涂抹一层厚3~5厘米的泥,四周抹比病疤宽4~5厘米的泥,并多次按压,使之与病疤紧密粘着。然后用废旧塑料布把抹泥的部位紧紧包上一周(塑料布有裂口的可包两层),再用草绳、麻绳或塑料绳捆紧,避免塑料布内的泥被风吹干或被雨水冲刷掉。抹泥包扎的时间从春季到落叶前均可进行,但以春季为最好。经一年以后,再去掉塑料布,连同病疤部形成的干疤、泥土一同刮掉,防效较好。
4.6 药剂防治
一是落叶后至萌芽前全园喷药进行防治,预防效果好,可兼治干腐病、轮纹病、炭疽病,一般落叶后喷药1次,萌芽前喷药1次,主干和大枝上喷药要细,打至树干上呈淋洗状态,药剂主要有3~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或成标(70%硫磺干悬浮剂)400倍,或43%好力克1000倍,或12.5%氟环唑悬浮剂1500~2000倍,25%丙环唑乳油2000~3000倍。二是6—7月细心轻刮主干、大枝基部老死皮,然后在主干、大枝、枝杈等处涂药,药剂有43%的好力克300倍+等量氨基酸肥液,或25%丙环唑乳油50毫升+水5~7.5千克(或加腐植酸5千克或加氨基酸肥液5千克)涂抹,或成标(70%硫磺干悬浮剂)200倍+等量氨基酸肥液涂抹。三是秋末冬初刮除病斑,涂药治疗,涂泥包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