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现代人对自由的逃避
2012-04-29苗光磊
苗光磊
摘要埃里希·弗罗姆是德裔美籍心理学家、社会学家,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本文将对他的《逃避自由》一书中现代人对自由的逃避这一问题展开分析。
关键词逃避自由权威主义弗罗姆
1 现代人为何逃避自由?
在《逃避自由》一书中,弗罗姆指出:“现代社会结构在两个方面同时影响了人。它使人越来越独立、自主,越富有批判精神;同时又使他越来越孤立、孤独、恐惧。”①弗罗姆在这里提出了现代人在自由问题上的双重性:一方面,人们在摆脱中世纪传统纽带的羁束后获得了自由;但另一方面,人们内心充满焦虑和怀疑,以至感到孤独和恐惧,进而又选择逃避自由。那么人为什么会选择逃避自由?
弗罗姆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这一问题。首先,早期资本主义自由经济的“个人活动原则”,使人们之间的纽带被割断,将个人置于孤立的境地。在中世纪封建制度下,人们在社会中的地位一成不变,个人自由受到极大限制。资本主义经济打破了这种秩序,使每个人可以按自己的想法从事经济活动,呈现出经济活动的个体化特征。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也把个人变成经济目的的工具,工人们感到自己更微不足道。其次,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际关系方面出现异化特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成赤裸裸的物与物之间的关系。更严重的是,在个人和自我的关系方面也出现了这种异化现象,这使得工人们把自己当做商品“出卖”,从而导致个人变得更加孤独,内心充满不安全感。再次,当资本主义从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时,随着垄断资本的不断增多,个人被进一步孤立,而资本的高度集中使得个人获取成功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工人们的不安全感和无能为力感进一步加深。而在政治领域,选举程序日趋复杂,投票人也日益微不足道。最后,战争因素使个人变得更加无能为力。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人们陷入极度恐惧中,在战争面前,他们觉得自己更加渺小。于是,在多重因素作用下,人们无力承担资本主义自由所带来的一系列负担,他们再也不能忍受这种孤立和不安全感,最终,他们选择了逃避自由。
2 现代人如何使用权威主义方式逃避自由?
现代人之所以要逃避自由,是“源于孤立个人的不安全感。”②那么人们是如何逃避自由的?弗罗姆认为,逃避自由最主要的方式就是权威主义,即“放弃个人自我的独立倾向,欲使自我与自身之外的某人或某物合为一体,以便获得个人自我所缺乏的力量。”③他进一步阐明,权威主义的明确形式是“受虐——施虐冲动”,并且权威主义在常人身上普遍出现。
2.1 受虐
受虐冲动通常表现为自卑、无能为力、个人认为自己微不足道。被受虐所困扰的人,极度依赖于他人、机构组织、权力等等自身之外的东西。弗罗姆认为,受虐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除掉个人自我,失去自我”,即“除掉自由的负担。”因此,这类人总是要寻求一种强大的权力或强大的人,自己臣服其下。
在阐述中世纪封建社会时,弗罗姆谈到,当时的人们缺乏个人自由,在社会等级中的地位是固定的。一个人“必须从生到死,呆在一个地方……”④资本主义产生后,人们获得了个人自由,由于一系列原因使得个人的不安全感和孤独感加剧,他们选择了逃避自由,其中很多人选择权威主义的逃避方式,选择了受虐纽带。这使得他们“消灭自我,并进而试图克服无法忍受的无能为力感……企图成为自己之外的一个更大更强的整体的一部分,融入它并分享它。”⑤
弗罗姆的这些论述,使笔者联想到中国大学生就业问题。在计划经济年代,中国的大学生考上大学并毕业后,国家会分配工作,分到哪里就去哪里。许多大学生毕业后在一个单位工作到退休,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对调动工作无能为力,个人生活受制于这种义务。正如弗罗姆描述的“人在社会世界中有了一个确定的、不可变更的而又毋庸置疑的位置,所以他扎根于一个有机整体中,没必要也无需怀疑生命的意义。”⑥当中国取消大学生包分配政策、改为双向选择后,大学生们可以自主选择工作地点和种类,在某种程度上他们获得了个人自由。而近年来却出现了“大学生考公务员呈现白热化”的现象,这是由于大学生们自主创业能力不足、就业压力大,他们的不安全感和孤独感加剧,许多人出现“自卑、无能为力、个人微不足道”等受虐冲动的表现方式,他们感到根本无法主宰或控制生活,于是相当一部分人选择了权威主义的逃避自由方式,通过报考公务员来达到“成为自己之外的一个更大更强的整体的一部分,融入它并分享它”的目的。
2.2 施虐
弗罗姆认为,施虐的本质就是完全主宰一个人,并从中获得乐趣。若从常识判断施虐者与施虐对象之间的关系,多数人会认为施虐者是强势一方,受虐者只能懦弱臣服。弗罗姆却指出,施虐者依赖于施虐对象。他认为,“施虐者需要他所统治的人,而且是非常需要,因为他的力量感是植根于统治他人这个事实的。”⑦
在家庭生活中,施虐倾向的最常见表现是一方以绝对无限的权力统治对方,使对方成为自己的工具。弗罗姆举了一个例子:一个男人虐待妻子,并告诉她可以随时离开家庭,妻子被吓住,根本不敢尝试。当妻子鼓足勇气宣布要离开时,男人就会求饶,并说离开她将无法活下去,还强调他是多么爱她,于是妻子改变主意留下。但之后男人恶习不改,夫妻之间再次爆发冲突,男人再次服软,妻子再次留下,如此循环往复,这种怪圈存在于不计其数的婚姻中。从这个例子可以发现,男人在说“离开她将无法活下去”时,其实他把妻子当作了工具,从主宰自己妻子中获得乐趣,一旦妻子离开他,他将失去这种工具,变得孤独,进而失去主宰他人的乐趣。因此,他说“他是多么爱她”,其实是因为对妻子实施虐待,使他感受到了自己的权力,他“爱”的只是这种权力。
那么,施虐狂与追求权力是否是同一的?弗罗姆的观点是,对权力的渴求是施虐狂最显著的表现方式。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对权力的渴求是一种软弱的表现,它是“缺乏真正的力量时欲得到额外力量的垂死挣扎。”⑧弗罗姆对“权力”一词做了两层区分:第一是有权力统治别人;第二是有权力、有能力做某事。因此一个人只要在自我的自由和完整基础上能够实现自己的潜能,这个人就是有能力的,就缺乏渴求这种权力的欲望。
总之,受虐和施虐都是对于无法忍受的孤独的一种逃避,权威主义作为逃避自由的主要方式,其实质就是寻找一个新的“继发纽带”,以代替已经失去的“始发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