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移动支付发问
2012-04-29邢帆
邢帆
随着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移动支付逐渐成为互联网市场的又一有力经济体,2011年,中国移动支付全年交易额达742亿元,环比2010年增长67.8%;移动支付用户数达1.87亿,比2010年增长了26.4%。然而,标准的制定、终端的支持、产业链的合作等问题,一直让每一个身在移动支付市场中的探索者游移不定,前进则尚未有可预见的“钱途”,后退又似乎辜负了一路向前的市场趋势。
移动支付,到底遇到了哪些问题?
谁是主体?
从概念上讲,移动支付也称为手机支付,就是允许用户使用其移动终端如手机,对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务支付的一种服务方式。整个移动支付价值链包括移动运营商、支付服务商比如银行,银联等、应用提供商例如公交、校园、公共事业等、设备提供商(终端厂商,卡供应商,芯片提供商等)、系统集成商、商家和终端用户。按照运营模式,移动支付的主体分为三类:以移动运营商为运营主体;以银行为运营主体;以第三方支付平台为运营主体。但围绕于此却产生了系列争论。
今年6月21日,中国银联和中国移动在上海宣布签署移动支付业务合作协议,约定在产品研发、技术标准、市场推广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专业人士认为,这场合作这标志着移动和银联的标准之争终于有了阶段性进展。此前,银联主推的13.56MHZ标准和移动主推的2.4GHZ标准曾争执不休,而本次合作后,银联主推的13.56MHZ将事实上成为移动支付主导标准。但这并不意味着银联可以撇开运营商独立前行,移动支付的健康发展需要移动和金融机构合作,但是合作的前提是“尊重双方各自的既得利益”,即“移动不去进入金融机构地盘,金融机构也不要进入移动领域,双方可以共同开拓新的业务。”野村综研主任研究员陶旭骏长期帮助运营商制定手机支付规划,此前曾公开表示,移动和银联两大巨头的合作,是非常明智的做法。此前双方互不合作、互相做自己不擅长的事情,大大阻碍了中国移动支付的发展。
此话确实不假,长期以来移动与银联都试图在对方的领地内划出自己的属地。但事实上,双方都没有能力独揽整条产业链,移动对POS机的掌控能力远不及银联,而银联对手机的控制力与移动则难以相提并论。中国移动目前拥有近7亿用户,占国内移动通信市场近70%份额,而银联则在商户POS机网络中拥有绝对优势,POS机终端总数已达60多万台。双方优势不同,互补才是最好的方式。
除了国家标准以外,行业标准也有望尽快确立。2011年3月,行业标准研究制订工作正式启动,目前已经完成远程支付部分,其他部分正在编制中。行业标准不仅覆盖了近场支付和远程支付的业务模式与技术方案,还对联网通用、可信服务管理、支付安全、检测认证等方面进行了规范化要求。
如何推广?
任何一种应用的健康、持续发展,都需要成熟商业模式的支撑。对于我国的移动支付应用而言,虽然标准正在日趋成熟,产业链也相对完善,但是产业发展仍处在起步阶段,商业模式的探索也只是刚开始。移动支付能否在中国推起来,归根结底还要市场说了算。而这一推广模式形成的前提就是用户对安全的要求和对这种消费模式的需求。
目前,移动支付在国内还没有成熟的商业模式,国际上的经验也需要辩证判断。在日本移动支付是以运营商为主导的商业模式。日本运营商NTT DoCoMo采用注资的方式拥有了两家信用卡公司的股份,并发挥其在移动终端、客户资源以及渠道控制上的优势,发展移动支付业务。为了拓展移动支付市场,美国的三家电信运营商Verizon无线、AT&T和T-Mobile美国成立了合资公司Isis,以期建立一个全国性的移动支付网络,提供针对智能手机和近场通信的移动支付业务。
除了以运营商主导的模式外,移动支付的另外一种商业模式则是以政府主导,多产业链环节共同参与。新加坡政府将移动支付纳入新加坡资讯通信发展管理局(IDA)主导实施的“智慧国2015”规划,调动多方力量,发展移动支付。目前我国还尚未颁发有关移动支付的规划,因此移动支付在我国的推广主体还尚无定论。
移动支付满足了电子商务活动中对支付快捷性、及时性、无地域限制性等要求。用户对移动网络的安全性缺乏信任大大制约了移动支付的发展。而对消费者来说,无论是运营商主导还是政府主导都需要遵循安全第一的原则。
据了解,目前移动支付面临的安全问题包括:窃听、终端窃取与假冒、重传交易信息、中间人攻击、交易抵赖和拒绝服务。于此相对应的是移动支付提出的安全需求:数据的机密性、信息的完整性、可签到性、授权的安全性、不可否认性、消息的新鲜性、审计要求和用户隐私保护。目前很多银行的手机银行业务具备移动支付功能,安全问题是银行自行解决的。中国农业银行软件部相关技术人员解释,农行的手机银行业务是自己开发的,后端统一归农行的数据平台管理。关键业务及敏感数据必须由银行自己管理,不仅保障数据安全也是对用户数据负责的表现。而传输的安全性则通过WAP协议安全方式体现,无线安全传输层WTLS是设计使用在传输层之上的安全层,可以确保资料在传输的过程中经过编码、加密处理,以避免黑客在资料传输过程中窃取保密性资料。
而从需求角度,人们一般会认为这种新兴的支付手段只有在城市中才能发展。一是城市中的高素质人员对于新奇事物的接受程度较高,二是其经济水平更能适应新的支付方式。但有调查显示,移动支付灵活便捷的特性将使它在农村地区大有可为。根据CNNIC发布的报告,截至2010年年底,我国农村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到70.7%,使用台式机上网的比例为72.6%,二者不相上下。农村手机普及率已经达到90%以上,手机持有率也已经高于银行卡,这为农村地区开展手机支付提供了良好的先决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