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类材料与工艺课程教学方法的思考
2012-04-29艾青
艾青
摘要材料与工艺课程是艺术类设计专业(工业产品造型设计)的重要基础知识类课程,是该专业学生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该专业的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目前的艺术类设计专业(工业产品造型设计)材料与工艺课程教学效果并不尽人意。笔者通过教学实践,旨在探讨艺术类材料与工艺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以适应日益发展的学科要求。
关键词材料与工艺教学方法教学改革
材料及工艺在设计与制造环节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材料与工艺是产品设计、制造的物质基础条件。材料与工艺与设计创造是相辅相成的,一款优秀的产品,离不开材料与工艺的合理选择,正因如此,材料与工艺课程在整个教学体系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当前,材料与工艺课程在教学实践中,特别在课堂教学方法上存在诸多的不足。具体表现如:理论知识讲解枯燥,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效果较差;课堂所授知识与学生自身设计实践活动距离较大,在具体的产品设计环节中很难有效运用;缺乏必要的材料与工艺运用实践平台,基础知识授课完成之后,缺乏与之配套的实践操作环节,学生知识难以巩固;“文字化”、“简单图形化”的教学内容与设计制造一线脱节,无法满足学科要求;由于长久以来的艺术化的形态训练,造成学生在设计实践中,一味追求造型的“新、奇、特”,缺乏材料设计的意识等。
1 艺术类材料与工艺课程教学方法存在的不足
长久以来,艺术设计类学生在创作设计实践中一直存在选择材料和工艺应用意识薄弱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创作设计方案对可实现生产的技术要求考虑不足。设计方案多停留在概念表达上,缺乏制造、生产的可能性与生产一线严重脱节。所以材料与工艺课程必须强化学生创作设计方案生产可行性研究。优秀创作设计方案还应该以生产加工为基础上。
《材料与工艺》现有的教学方法多采用“文字化”、“简单图形化”的方式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大量理论知识枯燥、抽象,很难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同时,课程涉及面广,短短几十个课堂教学内不可能完全展开,更难让学生深入的理解和应用。如何提高教学效率,是教学方法改革的难点。
2 材料与工艺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主要内容
对产品“三要素”的理解不难发现工程技术是创作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然而,材料与工艺又是工程技术的主要部分。所以学生在设计活动中将设计理念转化为现实产品的过程,必须具备材料与工艺的相关知识。任何产品的创作设计过程都建立在“物质基础”的条件之上。学生的工程技术知识直接影响学生毕业后的专业水平和就业能力,工程技术水平直接关系到是否能满足社会对人才需求。笔者主要针对工程技术类课程《材料与工艺》中学生对材料选择、加工工艺手段薄弱的问题展开教学方法的研究。
2.1 加强学生自主学习,提高教学效率
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结构的不断更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才是大学教育的宗旨所在。材料与工艺课程核心主要可以分为:材料基本理、化性能;材料加工属性;材料成型方法;材料表面处理等几个方面,其中“材料基本理、化性能”“材料加工属性”虽然知识内容庞杂,但相关知识点多为数据型的基本知识,简单易懂。因此,在该部分的教学环节中,应该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以学生自主资料收集整理为主,弱化教师讲授。通过教学实践发现,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在课堂实际教学中,以抽查形式,要求学生走上讲台与其他学生分享自主学习成果,加强学生间的互动与相互督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通过几轮的实践教学总结,笔者发现只有良好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2.2 多种教学素材综合运用,巩固学生理论知识
经过教学总结发现材料与工艺课程核心难点问题主要在“材料成型方法”、“材料表面处理”等几个方面。这些方面的知识相当难度较大,以应用为主。传统教学中往往以“文字化”的手段讲授该部分知识,学生很难从生僻的名词解释获得足够的知识信息,抽象枯燥的教学内容也很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此,该部分的教学必须采用更加多元化的教学手段。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有效利用综合类教学视频可以比较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笔者在几轮的教学中,采用了一些欧美的纪录类节目如:《How It Made》、《国家地理》(超级工厂系列)等。在课堂教学中效果良好。因此,多种教学素材综合运用,是巩固学生理论知识有效方法。
2.3 多元化教学案例的应用,提升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认识与理解材料特性及加工方法,最有效的方法是直接从产品本身入手。对产品进行拆装分析,从产品整体到零部件逆向综合分析材料特征、加工工艺手,这样的教学方法有效的巩固学生已学知识。对日常生活产品的拆装、重组,不仅能分析其各个功能部件和结构部件的组合方法,而且还能让学生加深对产品材料选择、表面处理、零部件间的材料连接工艺等知识的理解。让学生更加直观的认识《材料与工艺》在实际设计、生产、制造等环节中的运用。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多款手机产品,鼓励学生大胆拆装,并引导学生了解手机基本结构。在对手机的机体及按键的分析中,加强学生对塑料成型中,“注射成型”,“模压成型”等有关知识更加全面的认识与理解。同时,在教学实践中,笔者进一步要求学生在此训练的基础上,通过对各自手机如外壳表面处理和装饰材料选择等方面进行对比,加深学生互动,提高教学效率。当然在教学实践中也发现,学生在拆装产品后,虽然很难全面了解,该部分采用哪种具体的加工方法,但感性认识和积极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通过查阅资料等手段,逐步完善知识结构。通过近一、两轮的教学反馈,笔者该方法,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综合分析与设计能力。
3 结语
社会的需求才是大学教育的根本任务。设计从业者必须从社会化生产工艺与艺术化造型设计结合的角度,深入了解各种制造、生产及材料加工工艺的相关知识,形成设计从业者设计创作实现的理论基础,从而有效地完成产品从概念到制造、生产的全过程。笔者旨在通过对材料与工艺课程的一点思考,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适应社会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