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2012-04-29刘华

成才之路 2012年13期
关键词:诗歌鉴赏人物形象途径

刘华

摘 要:诗歌鉴赏人物形象分析的途径有四条:了解作者的生平,关注背景、注释;聚焦描写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神态、身份的词语;关注环境的烘托作用;注意“物”的象征作用。

关键词:诗歌鉴赏;人物形象;途径

一曲由王菲演唱的《明月几时有》让我们梦回唐宋,回到那个群星璀璨、佳作辈出的时代,看到了众多个性迥异、形象鲜明的人物。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塑造了一个不慕权贵、豪放潇洒、傲岸不羁者的形象;柳永的《雨霖铃》写出了一个爱恨情长的形象。形象中聚集着诗人的情感,形象中包含着作者的意志,让我们用心去体味诗人善感的心灵,用情去鉴赏多彩的人物形象。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种,一类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形象,就是主人公自己,这类诗歌往往用第一人称的写法。另一类是作品中刻画的人物形象。这类诗歌往往是用第三人称的写法。如柳宗元的《江雪》,渔翁即作者,作者即渔翁,两种形象具有统一性的一面。秦韬玉的《贫女》,主人公是一位哀伤、惆怅的贫女形象,她风采幽雅、品德高尚、勤劳能干、精于刺绣,但生于蓬门漏户,无媒人可托,只能为他人做嫁衣裳。诗人借她表达了怀才不遇、寄人篱下的愤愤不平的激愤之情。古诗中的人物形象该通过什么途径来鉴赏呢?

一、了解作者的生平,关注背景、注释

因为以诗承志是古人赋诗的普遍现象,他们或借诗歌抒其怀才不遇、沉居下位之苦,或发其离愁别绪、物是人非之感,或叹其时运不济、命途多舛之难,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因而鉴赏人物要了解作者的生平,关注背景,注重注释。在欣赏李白的诗歌《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他少年到处游历,希望结交朋友,拜谒社会名流,从而得到引荐,一举登上高位,去实现政治理想和抱负,因为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被权贵所容,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纵情山水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而读到李清照的《浣溪沙》《声声慢》,就会想起她年少的浪漫情怀和中年之后“人比黄花瘦”的孤寂。

二、聚焦描写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神态、身份的词语

如胡令能《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这首诗中对垂纶小儿这个形象的刻画,是通过对垂钓小儿外貌:蓬头,动作:侧坐、遥招手,心理:怕的描述,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天真可爱、聪明机灵的垂钓小儿的形象。王昌龄的《采莲曲》通过外貌描写绿色罗裙、花样脸庞和动作歌声,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美丽、欢乐、充满青春活力的采莲少女的形象。白居易的《采莲曲》中采莲少女“逢郎欲语低头笑”,通过心理加动作的描述,就让一个羞涩、腼腆、纯真的少女跃然纸上。

三、关注环境的烘托作用

自然环境描写对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分析诗歌的人物时,首先要通过诗词的环境描写,总结自然环境的特点,然后体味环境描写在氛围的营造和人物心情的烘托方面所起的作用。只要抓住景物描写的特点,就可以间接知道人物的品行以及心理。如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全诗展现了一个孤僻高傲的诗人形象。众鸟距诗人甚高且已飞去,唯留诗人独坐敬亭山,体现了他的孤僻,又体现了他的高傲。众鸟、孤云、敬亭山,看似寻常物景,实则对表现诗人独坐敬亭山时流露的孤寂情绪起到了烘托作用。又如李白的《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诗人在竹、夜色、明月形成的幽深静谧的环境中,弹琴、长啸,自得其乐,表现了诗人醉心美好自然,厌弃纷繁世俗的志趣。

四、注意“物”的象征作用

梅、兰、竹、菊等物象是诗人常用的物象,如“墙角数之梅,凌寒独自开”“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扶孤松而盘桓”“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宁可枝头抱香死,不曾吹落北风中”“我爱幽兰异众芳,不将颜色媚春阳”等,这是因为诗人由物及人,由物象到人像,想到了物背后的象征意义。如梅花的不畏严寒、高洁,兰花的幽雅、淡泊,竹的坚定强劲,菊的孤傲高洁,松的坚韧挺拔,莲的出淤泥而不染。中国文人偏爱这些物象,正表现了文人对生命意义的感悟,成为文人内在的精神品质、人格襟抱的象征和隐喻,也是文人对审美人格境界的神往。又如刘禹锡的《始闻秋风中》:“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盼青云睡眼开。”通过骏马思念边塞秋草而抖动蜷曲的毛,大雕顾盼万里青云而睁开双眼的形象,表现了作者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情怀。

总之,只要掌握了以上四条鉴赏的途径,既关注人物外在的身份、外貌、动作,也抓住了诗歌的写作背景、注释,了解了人物内在的心理,做到了内外兼修,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就可以全面鉴赏。

(新安县教师进修学校)

猜你喜欢

诗歌鉴赏人物形象途径
如何做好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论近年来中国网络剧人物形象创新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辛弃疾田园词中的人物形象
多种途径理解集合语言
巧用侧面描写,丰富人物形象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题和阅读题的审题训练刍议
通过微课培养高中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基于情景交融的诗歌品读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