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可以自由吐露心声的部落
2012-04-29周技敏
周技敏
自2002年以来,桂林市第十三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形成了初步的体系,做出了自己的特色,但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仍然是以教师授课与个别谈话为主的模式,在新形势下,一两个心理老师难以应对学生的需求,这就造成了总体服务资源不足、专业人员缺乏等问题。基于以上考虑,为了进一步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引导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调整自我、发展自我,增强预防和克服心理问题的能力,学校策划成立了桂林市第十三中学心理辅导中心——“心灵部落”。2010年6月,经过周密的规划和建设,“心灵部落”正式挂牌成立。
轻松的环境——给心灵放个假
心理健康教育对环境和专业设备的要求很高,学校因此专门开辟出五个房间(约400平方米)为“心灵部落”专用,并进行了装修和改造。淡黄色的外墙、新颖别致的设计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温馨和亲切。个辅室(阳光吧)设置了布艺沙发、放松椅,墙上挂着装饰画,房间四周摆放着绿色植物,同时配有电脑和音响,让来咨询的学生身心放松;发泄室(雨露吧)宽大明亮、一整面墙的落地玻璃将美丽的桂湖、老人山风景尽收眼底,配有电子运动游戏及悬挂的沙袋,让学生尽情地释放自己;团辅室则成为老师集体授课的专业场所,先进的多媒体设备便于老师展示直观、生动的教辅资料,干净的木地板、瑜伽垫让学生可坐可躺,学生在游戏中学知识,在游戏中放松自己。
心语墙则是对楼道外墙的充分利用,设计美观而溫馨。学生的情绪需要发泄、心里的悄悄话需要倾诉时,比如对老师、父母有意见,比如喜欢某位异性同学等,他们可以将这些不方便对父母、老师说的话写在纸条上贴在这里,原本冷冰冰的墙壁变成了温馨的留言墙。心语墙开辟后,很多学生到那里留言,把心理的不痛快、把少年花季的心语写在纸上,贴在墙上,这里成了学生自由吐露心声的地方。
多样化的辅导——为心灵找到家
根据初中生心理变化发展规律和各年级学生的特点,学校设置了相应的课程,把心理健康教育课排进课表,保证每个班每周有一节心理课。同时,制订了具体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措施。七年级着重从适应新环境、改善学习方法、积极认识自我、学会沟通的角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八年级着重从提高学习能力,学会调控自我的情绪,积极与同学、老师和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培养对挫折的耐受能力角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九年级注重从毕业班学生的角色定位分析、高效脑科学和记忆学、中考发挥的调试与训练角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同时,学校还开展了丰富多样的心理保健和咨询服务。
团队辅导。团体辅导倡导以人为本,以班级为核心,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在团体辅导中,主要通过在课堂上集体做游戏,进行探究等活动让学生去体验、感悟。团体辅导让学生了解到自己是团队中的一员,体验到自己是被其他同伴支持、认可的。学生可以通过活动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团队成员彼此之间也能帮助对方找到不足,并齐心想办法去解决。
个别辅导。心理问题、心理困惑往往是个人的隐私,学生需要与心理老师进行个别倾诉,寻求指导。因此,学校心理老师开辟多种渠道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如:在个辅室的面对面辅导和疏导、电话咨询、电子信箱、QQ聊天等,学生可以在非咨询时间进行咨询,家长也可以通过心理贴吧、心理信箱方式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几年来,辅导的学生、家长、教师已逾两千人次。
举办讲座。我校的心理讲座分为考前心理辅导、青春期心理辅导和教师心理健康讲座,这三种形式各有特点。考前心理辅导主要针对毕业班学生。青春期讲座内容主要是青春期的生理变化,青春萌动心理,青春期男女生交往,如何与老师、家长沟通等方面,旨在让学生对青春期规律有深刻的认识。教师心理健康讲座则是针对教师群体,为了缓解教师面对各种竞争和挑战时所产生的心理压力。
短短不到两年时间,“心灵部落”已名声在外,区内外各校纷纷前来参观学习,每学期参观学习的人数多达上百人。“心灵部落”自成立以来,以“美丽的心灵是世界祥和的保证,我们因敬畏其神圣而走到一起,组成部落,心灵就是我们部落的腾图,让我们在一起,呵护心灵、抚慰心灵、守护心灵、心心相印”做为部落宣言。在其影响下,师生们的观念悄然发生着变化,每个人都更加关注自己和身边的人。班主任、科任老师在解决学生问题时首先不是从思想品德的角度去衡量学生(毕竟都是13—15岁的未成年人),而是从心理的角度分析、找寻学生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几年来,许多学生的问题迎刃而解,比以前的管、卡、压有效得多。目前,不少老师和家长还带着自己的家人、朋友来“心灵部落”,这里已经成为学生、老师们的心灵家园。
责任编辑/闫益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