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爱把把脉
2012-04-29邓晓燕
小乐上一年级了,爸爸妈妈经常开着小轿车接送他,在同学面前,他很是神气。小乐的妈妈很能干,小乐的一切几乎都由她包办,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小乐的自理能力就稍逊一些,常常是别的孩子早已整理好书包,排好队了,他还在教室里慢腾腾地收拾杂物。不过,这丝毫不影响他在团队中的影响力,因为他的糖果、玩具很多,并且很大方地与同学们分享。
小乐上二年级了,个头比其他同学高出了一大截,可自理能力却未见提高,而且还养成了丢三落四的毛病,今天丢橡皮,明天落直尺,有时连作业本都要东挪西借。刚开始,同学们还很热情,可是“长贫难救”,时间久了,一碰到小乐求救的眼神,大家都赶紧低下头忙自己的事情去了。
拨通了小乐妈妈的电话,我把孩子的近期情况告诉了她,电话那头的她似乎有很多难言之隐,她说家里发生了一些变故,她现在人在外地,只留下小乐和爷爷在家,孩子的家庭作业都是在家教中心完成的……放下电话,我仔细回想起这段时间小乐的状况,发现他很少穿新衣服了,很少与小伙伴分享玩具、零食,大家也开始与他疏远。小乐仍旧顽皮,却不再与人打闹;仍旧丢三落四,却不再寻求帮助。渐渐地,他把自己禁锢在一个越来越小的圈子里。
天气转凉了,我听说小乐和爷爷居然还睡在凉席上。面对被幸福抛弃的小乐,我对他不求上进的懒惰,不能自理的散漫再也埋怨不起来,更多的是怜悯与疼惜。
我从家里带来糖果,作为他及时完成作业的奖励。第一次拿到这份小奖品,小乐有些害羞,那久违的喜悦又在他的眉眼间悄然绽放。我拿了一些儿子的文具用品给他,在同学们羡慕的目光中,他小心翼翼地把它们放进文具盒。为了让他在学习上尽快赶上大部队,我将他的座位调至教室最前排,提醒自己随时关注小乐的状态。对于我的这份怜爱,年幼的小乐也读懂了。
可惜好景不长,我送给他的文具用品接二连三地丢失了,小乐刚刚在同学们心目中树立起的进步形象摇摇欲坠。我不禁反问自己:乌鸦尚且懂得反哺,为什么我付出满腔的爱却如泥牛入海,只换来这种结果?
有一天,我随意翻看着《每个孩子都爱学——美国KIPP学校的奇迹》一书,猛然醒悟:小乐是因为母亲的溺爱而缺乏自律,而我对他一味地怜悯与疼惜,也缺少了一名教育工作者应有的智慧,不知不觉竟重复了同样的溺爱之路。
第二天,小乐又在为没有铅笔写字而无所适从,我借机问道:“哪位同学愿意借给小乐一支铅笔?”大家都很犹豫,谁都知道借给小乐的东西很难再找回来,小乐也很尴尬。我适时提出建议:“小乐,如果你能为小朋友们做件事,老师相信会有人愿意帮助你的。”小乐一愣,小朋友们也充满了疑惑,睁大了一双双小眼睛,等待着小乐的回答。小乐一时想不出该说什么,这在我的意料之中,“小麻雀们”叽叽喳喳地吵起来,最终大家商定,每人清理一下书包,请小乐去帮大家倒垃圾。我不禁为这群善良而聪明的孩子叫好。
当小乐回到教室时,孩子们纷纷跑到他身边,要感谢这位班级的“小英雄”。我对小乐说:“你选择一支喜欢的铅笔吧,大家以后都会帮助你的。”小乐很自豪地接过其中一支,而那位热心人也很兴奋地跑回座位,仿佛被赋予了无上光荣。下课后,小乐将铅笔郑重地还给小主人,还高兴地说了声“谢谢”!从此,小乐变勤快了,他似乎懂得了为求助积累资本,并且从物质利诱变成了真心付出。
总是这样借来借去也不是个办法,我又向他建议:“我发现,橡皮是最容易不见的,我们可以先买三块橡皮,一块给你用,另外两块由我保管。如果给你的橡皮不见了,不可以再买,只能向我借,而且用完了要及时还给我。”小乐点头答应了。这一块橡皮陪伴小乐度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毕竟每天向老师借东西是件很麻烦的事。
鉴于小乐仍旧拖拉的习惯,我决定运用“笨鸟先飞”的策略,将作业提前告诉小乐,并约定:这是我们之间的秘密,不能泄露给别人。小乐很高兴,每次都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甚至还会追到办公室要求我检查。有一次,他看到其他同学在奋笔疾书,而自己无事可做,竟主动提出:“老师,我把昨天默写错的词语再写一遍给你看。”我愕然,继而感受到了小乐脸上涌出的那股喜悦。
期末考试结束了,小乐的语文、数学分数均在90分以上。
也许是因为愧对孩子,新学期开始前,小乐妈妈将小乐接到了身边。
小乐的故事暂时告一段落,但对于我来说,这已成为一笔极为宝贵的财富。我想,我们以爱的名义行走在教育大道上,可是师爱是一门艺术,我们既要能爱,更要善爱。我们应该时常停下匆匆前进的步伐,为自己的爱把把脉。首先,爱要富有智慧。爱要以情动其心,以严导其行。师爱之所以有别于母爱,在于它突破了溺爱的圈子,将严格要求与精心施教有机结合;师爱要以理解、尊重、信任为基础,用真善美启迪童心。其次,爱要无私。我们总说“爱生如爱子”,但真正能做到这一点的教师,又有多少呢?爱生如子,不是为了一己的利益,也不是为了将来的回报,只是希望这种真诚的沟通和温暖的传递能够形成一股无形的力量,为学生撑起一片成长的绿荫。再次,爱肩负着教育使命。教师对学生的爱,不似爱情般说不清道不明,也不似亲情来自天性,它是在使命感、责任感的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师爱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成长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看到一双双清澈明亮、充满好奇的眼睛,看到孩子们纯洁的心、圣洁的情,我深深地感到,为人师者,任重而道远!
【邓晓燕,江苏省如皋市经济开发区实验小学教师】
责任编辑/苗 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