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科技人力资源配置现状及优化路径选择①
2012-04-29王丽泽宋国华李炳军
王丽泽 宋国华 李炳军
摘 要:科技人才是支撑地区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对科技人力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分析河南省科技人力资源开发面临的形势及其科技人力资源配置现状,找出河南省科技人力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河南实际提出了河南省科技人力资源优化配置路径选择。
关键词:优化配置科技人力资源路径选择河南
中图分类号:G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5(c)-0208-03
1 河南省科技人力资源开发面临的形势
在当代社会中,人力(主要是科技人力)资源收益率日益超过资本资源和自然资源,成为宝贵的第一资源。随着生产中智力因素的提高,科技人力日益成为发展先进生产力的主体力量,是当今世界竞争的焦点,谁掌握了科技人才优势,谁就能抢占国际经济科技的制高点[1]。科技人力作为一种能动性资源,不但具有发挥自身能力的功能,更具有吸收、消化新知识的功能,因此,丰富的人才资本可以使一个国家和地区突破自身的局限去考虑和争取对技术、资本等外界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2-3]。
科技人力资源是指实际从事或有潜力从事系统性科学和技术知识产生、发展、传播和应用活动的人力资源,既包括实际从事科技活动的劳动力,也包含可能从事科技活动的劳动力。它属于人力资源中质量较高的一部分。因此,抓好科技人力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科技人力的作用,对促进科技的发展,特别是对培育自主创新能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4-6]。尤其是对位居中原的河南来说,能否有效配置科技人力资源,对河南省经济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随着改革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科技人力资源配置格局随之发生改变,河南省科技人力资源配置也发生变化。本文将通过分析河南省科技人力资源的现状,发现问题并针对性的进行优化路径选择。
2 河南省科技人力资源现状
2.1 河南省科技人力资源的总体规模现状
从河南省科技人力资源的总量上看,2005年河南省科技人员总量为157389人,到2010年科技人员总量增至262112人,比2005年增长了66.5%;2005年河南省R&D人员全时当量为51181人年,到2010年R&D人员全时当量增至101467人年,比2005年增长了98.3%。由此数据来看,“科教兴省”的战略成果得到体现。另外,从河南省科技人力资源的分布密度来看,河南省从2005年到2010年,每万人口中科技人员数是逐年在增长的,如图1所示:2010年河南省每万人口中科技人员数为26.2人,比2005年的16.2人增长了61.7%。
2.2 河南省科技人力资源的结构现状
根据各年的统计数据,对河南省研发人员进行部门分布分析可知:全省研发人员主要分布在大中企业,其次是研发机构和高等院校。如图2所示,2005年,河南省分布在大中型企业的研发人员有30350人年(按全时当量计算),占全省研发人员的59.6%;研发机构有2351人年,占全省研发人员的4.6%;高等院校有4198人年,占8.2%。2010年,河南省分布在大中型企业的研发人员达到68188人年,占总人数的67.1%;研发机构有10531人年,占10.4%;高等院校有5925人年,只占6.41%。上述数据反映出近几年河南省研发人员在三大部门间的分布发生了一定变化:首先,从总量上来说,各部门的研发人员数量都在增长,其中研发机构增长最快,五年内增长了三倍之多,大中企业次之,高等院校增长缓慢;其次,研发人员在三大部门间的分布比例发生了变化,研发机构的研发人员数量增长极快,总量上超过了高等院校,位居第二。
另外,从河南省科技人员各地区分布看,2010年河南省科技人员主要分布在郑州、洛阳、新乡、南阳、平顶山、焦作、安阳,这7个地区的科技人员占据了全省总量的70%以上。信阳、商丘、济源、鹤壁、漯河等经济处于起步阶段的地区,其拥有的科技人员为少数,各占不到全省的2%(见图3)。
2.3 河南省科技人力资源的培养现状
自实施扩招政策以来,河南省高等教育机构的招生数、在校生数、毕业生数,每年高速增长,其中以高等学校大学生队伍的发展最为惊人。如表1所示,自2005年以来,河南省无论是普通高等教育还是研究生教育的队伍都在不断壮大。
2.4 河南省人才市场供需现状
近年来,河南省人才市场交流活跃,招聘单位、岗位数量大幅增加,专场招聘形式多种多样,千方百计为各类人才就业提供优质服务。例如,2010年上半年,省人才交流中心共举办各类招聘会70场,共计14536家单位进场招聘人才,提供各类就业职位33万余个,47万人现场求职择业,78万人次通过网络求职,最终14.5万多人初步达成求职意向。与2009年同期相比,参会单位数量、提供岗位数量、进场求职人数、初步达成意向人数分别增加31.0%、57.14%、3.98%、15.1%。
另外,人才市场的供需比呈下降趋势,专业需求也更趋合理。但是,人才市场存在明显的人才供需失衡现象,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短缺一直影响着河南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从2010年上半年举办的中高级人才专场招聘会的情况看,河南人才市场招聘的用人单位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量较大的职位是:行政经理、项目经理等企业管理人才,以机械设计、磨具设计等为主的机械类高级人才以及高级营销人才、金融人才、工程类技术专业人才等。与此同时,稀缺专业则暴露出人才储备严重不足的问题。例如:西班牙语、韩语等职位的需求为24人,而求职人数仅为两人,人才库储备人数为0。
3 河南省科技人力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
3.1 科技人才密度偏低,与人口大省的地位不符
近年来,河南省科技人力资源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科技人员数量不断攀升。然而统计数据显示,河南省科技人才密度,即每万人口科技活动人员数,与国内其他经济发展较快省市相比,差距颇大(如图4)。例如,2010年北京市每万人口科技活动人员数是248人,上海市是119人,天津市是105人,江苏省是66人,而河南省只有22人,相对落后很多。
另外,据2010年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大中型工业企业中有28.8%设有研发机构,而河南省仅有26.3%设有研发机构,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比浙江(45.8%)、江苏(37.7%)更低。与此同时,在大中型工业企业中,每万名从业人员中拥有的研发人员数,河南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比北京、上海、天津、浙江、广东等省市都低。
3.2 经济产出中科技人才效益较低,经济模式仍然以劳动密集型为主
与GDP产出相应的人力资源投入,以及所包含的人才密度是衡量科技对经济支撑和贡献率的重要指标。如图5所示,2010年河南省百万GDP对应的人力资源投入为30.5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甚至高出天津、上海3倍之多,显示了河南省的劳动生产效率地下。在反映劳动力质量的比较方面,从图5亦可看出,河南省每万劳动力的R&D人员密度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远低于北京、上海、天津等市,因而反映了河南省经济模式从劳动密集向技术密集型转变仍有相当距离。
3.3 高创新力人才不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成果少
就发展而言,十几年来,河南省科技人才队伍的素质不断提高,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但是就创新能力的显示水平来说还比较落后。科技论文是科研活动的重要产出之一,一个国家被国际权威检索系统收录的论文数量和质量直接反应了该国科研的国际水平及其特点。SCI、EI、ISTP是当今世界公认的三大权威国际论文检索系统2009年我国被这三大检索系统收录的论文有240086篇,其中河南只有4372篇,仅占1.82%,与北京、上海、江苏都相差甚远(见表2)。这种情况表明,河南省科技人才的创新能力还不能够满足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紧迫需要。
3.4 科技人才培养能力与河南省发展要求不相适应
河南省科技人才培养能力的不足,突出表现在高等教育发展的滞后上。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河南的高等教育上了一个大台阶,但与国内先进省市相比,差距仍然很大。目前,河南的毛入学率也就22%左右,仅仅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落后于江苏、浙江、上海,比北京就差得更远。目前国际上现代化高教毛入学率入门标准是30%,发达和中等发达国家已超过51%,足见差距之大。
河南省学科结构与经济发展要求也有相当差距,理工类院校明显偏少。河南省目前的院校学科结构表明,如无特殊措施,今后相当一段时间,河南省理工类人才的供给能力十分有限。这对河南省要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将是一个严重的制约因素。
3.5 全省各地区科技人才分布不均衡
河南省科技人才主要分布在郑州、洛阳、新乡、南阳、平顶山等地,而一些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如信阳、商丘、济源、鹤壁、漯河等地,科技人才分布则相当的少,这种状况不利于河南省整体均衡发展,有可能导致区域两极分化加重。
4 优化河南省科技人力资源配置的路径选择
4.1 以市场配置人才为基础,加强政府宏观配置
经过多年的努力,市场机制在中国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地位已基本确立。在不断变化的市场导向环境中,实现优胜劣汰的动态组合,才能达到优化的结果,从而发挥科技人力资源的作用[7]。但是,单纯凭借市场机制配置人才并不能完全改善由于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社会“福利损失”;而且由于人才的类型划分、教育背景存在差异,组织和个人间总会存在价值判断的差异。尤其是在公共领域,市场机制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因此,就有必要实现政府宏观配置与市场机制的有效结合。
政府在政策、资金投入和基础设施方面的大力支持将是科技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保障。一方面,河南省政府应加大省内基础教育和高层次的人才培养,引进技术,并通过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引导企事业单位加大对科技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力度;另一方面,有必要进一步完善现有的人才政策,相应发挥政策杠杆在省内科技人力资源开发中的作用。
在政府宏观配置框架下要体现市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使市场机制与政府配置能够共同在科技人力资源配置中发挥协动作用,使得科技人力资源配置与河南省经济发展相协调。
4.2 积极实施科技人才工程,全力完善科技人才管理机制
针对当前河南省高创新力人才紧缺的情况,河南省应该在全面统筹科技人才队伍整体发展的同时,把培养高层次人才、高新技术人才、复合型人才和青年优秀人才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调整高校人才培养结构。同时,根据河南省科技产业发展方向,建立健全相关的人才创业扶持政策、建立人才创业基金、发展和完善各类创业园区建设,积极吸引海内外高科技人才来河南创业,大力吸引跨国公司研发中心来河南落户,主动与其核心研发人才联系,必要时提供相应服务,力求稳住和留下一批优秀的核心研发人才。
在科技活动中,一个好的科技人才管理机制能够带来科技活动的高收益,使得科技活动高效的进行。针对河南省经济产出中科技人才效益低下的问题,我们应该要全力完善科技人才管理机制。首先,要完善科技人才创新评价机制[8-11]。合理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有利于创造宽松的创新环境,激励科技人才勇于从事原创性研究,激发广发河南科技人才的科研热情和科研创造力,促进科技成果数量和质量的提高。因此,尽快建立起公正、合理、完善和科学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能对科技人才起到导向和激励的作用。其次,完善科技人才的竞争机制。在科技创新的不同阶段优化人才配置结构,确定不同的激励重点。例如:在基础研究阶段,人才配置要强调为人才提供基础创新环境和条件;在应用开发阶段,可以先依据科技人员所拥有的知识产权和专利、学术和教育背景给科技人才一个信号,之后再决定科技人才的价值归属;在产业化阶段,人才配置应以管理型人才为主,并以工资和福利水平加以激励。
4.3 重视科技人才体系建设,改善科技人力资源布局
首先,建立健全科技人才创新的政策体系。加强科技人才创新工作的规范化建设,完善科技人才资本产权激励、科技创新成果转移、创业税收扶持等方面的政策,构筑科学的法制管理体系。
其次,建立人才配置的信息协作网络。在科技人才的使用阶段,信息不对称会给组织和个人带来很大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人才协作网络,搭建监督激励平台,加强人员与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12]。同时,还应该通过网络提供科技信息资源的共享,加强科技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建设,提高学习手段。
最后,要致力于改善科技人力资源布局。河南省科技人力资源在地区配置上明显不均衡,不利于河南省经济的均衡发展,甚至可能导致区域间两极分化严重。因此,在科技人力资源配置过程中,要注意各地区人才配置均衡发展,也可以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适当的加大科技人才的配置数量,以期带动当地经济快速发展,从而保证河南省经济全面均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寄中.科技资源论[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2] 魏守华,吴贵生.区域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研究[J]. 2005,(4):467~473.
[3] 朱安红,郭如良等.江西科技人力资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研究[J].2011,(5):222-226.
[4] 丁厚德.科技资源配置的战略地位——中国科技资源配置与调整.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5] Denis C,McMorrow K,Roeger W.Ananalysis of EU and US productivity developments.DG ECFIN Economic Papers, No.208,2004.
[6] Lichtenberg F.R&D Investment and International Productivity Diffierences [Z].NBER Working Paper,No.4161,1992.
[7] 谢思全.京津冀科技资源的配置特点及对策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10):103~108.
[8] 张良强.福建省科技人力资源状况和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3,(5):130~134.
[9] 罗珊等.“泛珠三角”区域科技资源配置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科研管理,2007,(1):37~42.
[10] 卜鸥.重庆市科技人力资源的现状与发展策略[J].经济研究导刊,2009,(22):123-125.
[11] 余晓,杜晓.浙江省科技人力资源配置现状及创新能力评价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12):181-184.
[12] 张吉炎,张建设.安徽科技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0,(11):125-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