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民歌的艺术风格与歌唱音色的统一
2012-04-29胡亚玲
胡亚玲
摘要: 陕北民歌是中国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中国音乐的创作与发展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文章通过对陕北民歌的艺术风格的分析及演唱时对音色的把握,阐述陕北民歌的演唱者如何通过语言的音乐化,抒发出内心的情感,达到以声动人、以情感人的目的。
关键词: 陕北民歌风格音色
一、引言
陕北民歌是对流行于陕西榆林、延安等地域的民间歌曲的统称,其音调旋律大多是用以上音列为基础构成,音域宽广,旋律跳动较大,或是sol、do、re系统,或是re、sol、la系统,徵、商两音在其旋律构成中都具有非常突出的骨干作用。在演唱陕北民歌时,歌手更多地采用以真声为主的演唱方法,真挚、淳朴,比较婉转、柔美。
二、陕北民歌的艺术特点
陕北民歌大跳音程较多,中四、五、七、八度大跳音程随处可见,音域宽广,是陕北民歌曲调格特点。音乐中刚性因素较重的风量运用双四度叠置的音调框架,完全用真嗓演唱难以胜任。要使声音唱得高、传得远,就必须于语言声调的细微起伏,音域宽阔,一般都保持在借助假声。
在陕北民歌中最常见、最典型、最富有特色的典型音调,是在五声(或七声)徵、商、宫、解、羽调式基础上,由调式主音及其上、下方五度音构成的双四度叠置音调。这种音调和各种非四度叠置式音调的巧妙结合,构成了既有典型陕北风格又风采各异的民歌。
三、演唱陕北民歌常用的技巧与方法
1.陕北民歌特有的技巧
陕北民歌的曲调既有悠扬高亢、粗犷奔放、铿锵有力的一面,又有时隐时现的朦胧轻巧、时急时缓的低婉吟诉。因此,只有用特有的技巧,才能把陕北民歌演唱得准确、地道。通常,陕北民歌演唱者在演唱信天游常同时采用低腔、平腔和高腔演唱,高亢、洒脱,富有歌唱性。几乎听不出衔接的痕迹。
2.陕北民歌的演唱方法
对于演唱者来说,唱好一首陕北民歌不仅要了解断腔要唱得先重后轻,断腔要唱得短、顿、实,第一字咬重些,后面的字轻些,而且要熟练掌握、运用音调和演唱轻弹出,这样既表现了内容又不显得口齿啰唆笨拙,唱出来的陕北民歌才纯正地道。
优秀的陕北民歌手在演唱“信天游”和“山曲”时,往往同时采用低腔、平腔和高腔演唱,发出的声音高亢、悠扬。一首陕北民歌可以出现几个不同的音区,在演唱时用不同的音色表现,不同的音色变化主要依靠演唱者在不同音区真假声的交替。
四、几首陕北民歌演唱的集体处理技巧
“信天游”是陕北民歌中最具特色的歌种,演唱上句时要明朗开敞,披露大胆、热烈的情绪,内心感情深切,声音色泽柔润。信天游《赶牲灵》就是一首非常抒情的曲子,演唱者可采用真假声结合的方法演唱,在“哟”字和“上”字的高音上用真假声结合演唱,可使声音圆润甜美,富有艺术感染力。在“哇”字的第二个音“sol”上也用这种方法演唱。这种二句体的句式结构更凸显了陕北民歌“信天游”的文学特点。
小滑音一般用在没有词义的衬词部音一般做渐强处理,直音以长音形式出现。歌曲《你看见哥哥哪达亲》中的小滑音在两句句尾中长音的处理基本上可用直音唱法。小调《五哥放羊》中最具特色的两处:从第一个音符“re”处经过“升do”一直滑到“la”上,语气均呈下行,第一段下滑处有“红灯挂在”一句实词,其余下滑处均是衬词“哎哟”。演唱时运用简练的衬词,会将感情表达得更为深切。
歌曲《兰花花》中第一句的甩腔由衷地表现了一种赞叹,首句中的甩腔则把对恋人的思念、眷恋之情在演唱时用不同的音色变化来表现,这几句都“甩”了出来。演唱《揽工歌》时,演唱者要尽量拉紧声带,有强有力的气息支持。要注意的是:长音的字头一出来即要保持住,送气做渐强,口形和位置别动,旋律简洁,空间感鲜明,粗犷、高亢、洒脱,富有歌唱性。
《拥军秧歌》正词是男、女领唱,衬腔是合唱。衬腔主要起呼应、连接的作用,其音乐大多无变化。为了使合部整齐,往往加进锣鼓等伴奏乐器。与其他各地民歌一样,陕北民歌衬词、衬腔的运用是非常多的。衬腔部分的气氛热烈、欢快,与正词在本质上有区别,但离开了旋律,它无独立的表现意义。
演唱者在演唱《走西口》第一句“哥哥走西口”时,最重要的是注意它的半音和落音,尤其是字的尾音跟语言结合,用“嗽音”唱出那种“哭”的感觉。唱“小(嘞)妹妹实难留”时要融入人物真情实感。“实难留”中的“难”字,从一开始的依依不舍的牵挂到后来的千叮咛万嘱咐,再到看着自己的情哥哥走远,情绪跌宕起伏,大苦大悲,细腻感人。唱“正月里来娶过奴”这句,要表现出思念、哀怨的感情。就像拉家常一样“说”出来“哥哥你要走大路,万莫要走小路”。唱到最后一句“妹妹把你等候”时,这时女孩子已经完全抛弃了害羞感,原来压抑在内心的情感一下子迸发出来,把爱恋与凄苦的感觉全都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五、陕北民歌的音色处理
1.什么是歌唱的情感艺术
歌唱的艺术是情感艺术,它是借助歌曲中的旋律、和声、调试、曲式结构、唱词等诸多音乐语言表现手段表达人的思想感情,传递情感情绪及其他思想信息的。歌曲感情表达往往需要依靠人声嗓音音色的各种变化营造氛围,烘托气氛,渲染情境。
2.音色的基本概念
音色一词,是从绘画艺术理论中借来的。音色是音乐语言中的一个“彩”,是表达真实情感不可缺少的条件。美国国家标准协会将音色定义为:“……一种感官属性,使听者可以根据它判断出两个具有相同的响度和音高的音是不相似的。”音色主要决定于声音频谱对人的刺激,但也决定于波形、声压、频谱的频率位置和频谱对人的时间性刺激。这里是说,除音高、强度以外的声音的一些特色,就像绘画一样,有明亮、浑厚等色彩。音乐声学上称之为“音品”,在音乐基本理论中则称之为“音色”。音色的一切变化最终音唱响作一些变化。
高音的音色往往具有造成紧张激动和积极增力的效用,低音的音色则往往表现松弛平静和消极减力的情绪特征。音色的形成唱的效果,是音乐中极为动人并能直接触动感官引起听音色,声音的属性之一。顾名思义也就是声音的“色众感情共鸣的重要表现手段。传统声乐论著《唱论》(元·燕南芝庵)提道:“凡响音域的扩大和声区的统一,易产生逼紧、生硬,造成音色不美。”
3.陕北民歌演唱时的音色处理
演唱陕北民歌时要根据不同风格选取恰当的声音,表现所理解和感受到的情感,塑造音乐形象。例如:表现悲痛的情绪,一种是用较少的气息,音色稍暗,音量较轻而力度强,产生一种压抑的、强忍的听觉效果,这种痛苦是往心里头去的。另一种就是用较大的音量加大量的气息,汹涌而出,并且故意漏些气,喉咙的空间大些,甚至出现某种戏剧性的破音,形成一种倾诉性、感无法抑制的宣泄的声音,给听众以强烈的震撼。
在演唱表现欢乐的陕北民歌时,演唱者的声音位置要高,喉咙的空间不必过分大,气息均匀而流畅。声音必须有光彩,流畅而轻巧,并提高声音的灵敏度和明快的声音色彩。当表达严厉的情绪时,演唱者的声音可以相对粗糙而坚硬,气息要坚实,爆发性强,不能漏气。
4.陕北民歌演唱时的情感处理
演唱陕北民歌要把握民歌的丰富内涵,或是辽阔壮丽的情感,或是对人性真实而充分的宣泄。只有内心充满激情,才能进入再度创作的亢奋状态,才能灵活运用各种技巧,调动激情与灵感,在作品丰富的内涵和音符形式中挖掘出新的神韵,使演唱达到完美的境地。
六、结语
声乐教育家金铁霖将培养声乐人才的要求和标准概括为:声、情、字、味、表、养、象七个字,其中首先提到的就是“声”。同样,演唱陕北民歌首先要解决的也是发声方法的问题。从声音特点上看,应当是既有真声的结实、明亮和力度,又有假声的圆润、通畅和高位置。同时,歌曲人物形象的塑造更多的是依靠声音来塑造,需要精心的艺术处理。只有真正理解和掌握了陕北民歌表现的手段和所有必备的条件,才可能合情合理地抒发激情,才可能“全身心”地、“忘我”地投入。
参考文献:
[1]杨婷.陕北民歌唱法探析[J].榆林学院学报,2009,(3).
[2]周菁菁.中国民歌[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3.12,(第一版).
[3]董华.陕北民歌演唱要领及分析[J].中国音乐(季刊),2009,(2).
[4]罗艺峰.中国西部音乐论[M].青海人民出版社,1991.8,(第一版).
[5]李雪.论陕北民歌的演唱方法与风格[J].文化艺术研究,2008,(1).
[6]张延春.中国民间音乐的绚丽奇葩信天游[J].西部歌声,19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