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仪式教育改革之路

2012-04-29王小凤

中国德育 2012年15期
关键词:仪式评价学校

摘要 仪式作为一种承载文化意义的行为方式,是当下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仪式教育以一定的形式作为其外在表现方式,但背后蕴含深刻的文化意义。借鉴美国仪式教育的经验,我国学校仪式教育在仪式教育的理念,仪式教育的方式,仪式教育的程序设计以及仪式教育的评价体系等诸方面亟待完善与创新。

关 键 词 仪式教育;审视;创新

作者简介 王小凤,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

一、仪式教育的基本内涵

(一)礼与仪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讲“礼”重“仪”是我们的优秀传统。依据《辞海》,“礼”在古代本谓敬神、祭祀之礼,其后引申为表示敬意,也泛指古代社会等级制度的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1],如《论语?为政》中的“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仪”则主要指礼节和仪式[2],引申为法度和准则。但礼、仪二者是有区别的。《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子太叔见赵简子,简子问‘揖让周旋之礼,对曰:‘是仪也,非礼也。简子曰:‘敢问何谓礼?对曰:‘闻诸先大夫子产曰:夫礼,天地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由此可以看出,“礼”和“仪”二者是有区别的,礼与仪相比较,礼更加注重内在内容,仪则更多指外在形式。但是,礼、仪二者又是紧密联系的,仪可以看作礼的载体和表现形式,礼可以看作仪的内在本质和内容。《论语?八佾》中说:“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所以,在仪式中,既要注重仪式的外在形式,更要注重仪式的内在要求。为了避免仪式沦为一种形式,从而导致名存实亡,当下的仪式教育更应该关注仪式背后的内容、精神和情感。

(二)仪式与仪式教育

所谓“仪式”,从人类学的视角而言,是指“由传统习惯发展而来,按某种规定程序而进行的,并为人们普遍接受的一种行为方式”[3]。从文化的角度而言,仪式指按一定的文化传统将一系列具有象征意义的行为集中起来的安排或程序……正如英国社会家邓肯?米切尔所指出的那样:“仪式的意义在于通过隐喻或转喻来陈述心灵体验。人类社会生活的许多重要场合都是以仪式作为标志的。诸如达成新的契约、缔结或解除同盟、新政体的诞生、权力的正常交接、个人或社会从一个发展阶段进入另一个发展阶段等等。通过仪式,可以调整人与自然、个人与个人、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4]由此可以看出,仪式不仅是一种行为方式,同时也承载着文化传统,是文化的一种象征形式和外显形式。

一般仪式教育都具有约束和规范人的行为和传承社会文化这样两种功能。因此,在笔者看来,仪式教育应该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通过一系列具有象征性的、承载着文化传统的程序或规范,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教育对象施加影响的一种教育方式。通过仪式教育,使教育对象了解和掌握各种仪式的基本知识和程序规范,同时在行为层面引导、规范和塑造教育对象的个体行为,加深他们对仪式教育内容的理解、体验和认同,从而推动仪式教育目标的实现。

二、美国学校仪式教育的考察

“仪式”一词对应的英文翻译可以是“rite”和“ceremony”,其中,“rite”多强调的是与宗教相关的仪式或者是一种习惯、习俗和传统;而“ceremony”则更多强调仪式的正式性、程序性和庄重性。随着仪式的发展,当下对仪式的理解已经超出了宗教仪式和正式仪式的范围,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活动比如生日宴会等也可以被视为一种仪式。正是基于这样一种广泛意义上使用的“仪式”概念,笔者将目光转向海外,重点考察了美国仪式教育的基本特点和可借鉴之处。

(一)美国仪式教育具有明确的意识形态性

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杜威指出:“一切教育都是通过个人参与和分享人类的社会意识而进行的。”[5]仪式教育促进个人社会化方面有着重要作用,通过仪式教育,可以将个人与群体、国家、社会联系起来,实现“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变,这也可以视为教育应有的题中之义。在美国,通过仪式这种教育形式,促使个人分享社会价值观和文化价值观,培养具有美国精神,热爱美国以及美国现有制度的公民。如在美国国家独立纪念日、国旗制定纪念日、阵亡将士纪念日等一系列节日中,官方教育机构可以旗帜鲜明的进行意识形态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这些仪式教育的目标非常明确——爱美国,即是爱资本主义制度的美国。此外,凡是举行大型的仪式或者活动之前,美国人都会自觉地唱国歌。在很多仪式如国庆典礼、成人仪式、出征仪式时都会进行背诵誓词,宣誓效忠国家。“我宣誓效忠美利坚合众国国旗和国旗所代表的共和国……”的国旗誓言人人都耳熟能详,背诵誓词已成为全体美国公民应该而且必须驾轻就熟的仪式。另外,国旗作为美国文化仪式中的一部分,在任何重大场合都会升国旗或者悬挂国旗。国旗作为一种象征美国的标志,在大街小巷、课堂内外、商品货物、玩具邮票上都可以找到它的踪迹。

(二)美国仪式教育具有广泛的渗透性

仪式已经融入人们的生活之中,演变成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因此,通过这样的仪式进行价值引导和调整规范,人们不会觉得是受到一种外在力量的强迫,相反,人们会觉得很自然并且乐意去接受和遵循。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的理念对美国教育影响极为深远。杜威认为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这就要求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相结合,尤其是与早期的儿童生活相结合,教育应该体现生活、生长和发展的价值。他说:“我相信,只有通过共同的生活情境中的要求来对儿童的能力提出挑战的教育,才是唯一真实的教育。”[7]这即是强调生活情境对教育的重要作用,而已经融入生活的仪式自然也隶属于这样的情境教育之中。以感恩节为例,每年十一月份的第四个星期四是美国人民独创的一个古老节日——感恩节(Thanks-giving Day)。在这个日子中,美国人全家会聚在一起进行特殊的祈祷,感谢上帝在过去一年里给予的仁爱和恩惠,同时也会给予他人帮助。一些福利机构和大型超市会在门口设置置物筐,以备留食物给需要帮助的人。一些地方的小孩还会去邻居家敲门,募集食物,分发给穷人和无家可归的人,以此培养他们帮助他人的意识和感恩的心理。

(三)美国仪式教育具有多样性

美国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仪式作为文化的一种载体,基于丰富多样的文化背景,仪式教育自然也就种类繁多并各具特色。仪式教育的多样化,可以满足学生千差万别的需要,有利于张扬个性和鼓励个性发展,因为不同的仪式可以激发不同学生在不同方面的思维方式、动手能力和创新潜能。所以,美国的仪式教育不仅包括前面提到的具有正式性、庄重性和传统性的庆典和节日,也包括一些生活化、娱乐性的仪式,有些已被视为一种节日活动。比如,可以是在学校进行着装怪异、滑稽打扮的疯狂节(Crazy Day),也可以是穿着睡衣、拖鞋,带着玩偶公仔来学校的轻松随意的睡衣节(Pajama Day)。当然,每个州、每个学校还具有自己的一些特殊的仪式。这些节日正如学生所感受到的那样,完完全全属于自己学校的创造,是自己的特色节日活动。通过这些生活化、休闲化的仪式活动,还原了学校生活的本来面目,也让这些元素在学校教育中得以保持,拉近了学校和生活的距离。

总之,美国的仪式教育是一直贯穿在美国人的日常生活中的,从个人出生开始,就已经渗透在了生活的方方面面。美国的仪式教育,不仅传递了爱国主义、公民责任和义务等价值观念,其所采用的仪式教育的具体方法和形式也被学生广泛接受,并将所获得的教育内容变成内心的一种自觉。把这些仪式看作是符合内心需要、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一部分,而不是一种外在强制。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结果,最重要的原因在于美国的仪式教育是一种长期性的,一以贯之的教育。

三、我国学校仪式教育的审视与创新

由于文化背景和教育理念的不同,我国学校仪式教育相对于美国而言,隐蔽性和渗透性不够,我们更多采用的是一种正面的、积极的、灌输式的教育方式。这种教育方式可以凸显仪式教育的正面价值,强调仪式教育主导价值观的导向,并希望通过这种主导的价值取向,推动社会主流文化的发展。但是,这种教育方式也暗含着一种强制的意味,容易引起学生的对立情绪。所以,近年来,中国的教育者已经开始注重采用渗透式的教育方法和隐性教育方法,双管齐下,相得益彰。就当下的仪式教育而言,不可否认的是,我国学校的仪式教育已经成为一种长期性的、初具规范性的行为。仪式教育在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增强学生责任意识和爱国意识方面已经取得了成效,但是,对比美国的仪式教育,我们仍然有很多方面需要改进和创新。

(一)树立仪式教育的新理念

二十一世纪是人才的世纪,面对日益汹涌的全球化浪潮,如何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发展主动权,根本靠科技,基础在教育,关键是人才。因此,教育作为培养和创造社会所需要的优秀人才以促进社会发展和完善的崇高事业,自然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新理念。现代教育强调以人为本,一方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另一方面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就具体的仪式教育而言,则需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教育过程真正成为学生的一种自主自觉的活动和自我建构过程。仪式教育作为一种主体性教育,或者意味着一种社会角色的分配,如班级上下课仪式;或者是完成一种社会角色的转换,如成人仪式、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又或者是体验一种人生意义或者社会责任,如升旗仪式、入团仪式、入党仪式。但无论哪一种学校教育的仪式,都应该鼓励学生参加仪式并积极引导学生,促使他们融入到学校仪式教育的氛围之中,体验仪式所承载的文化象征意义。作为仪式的组织者,应创设一种特定的场景,以调动学生的一切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唤起他们对教育内容的兴趣和情感,使其在理智和情感的交融中受到熏陶,从而取得学校仪式教育的最佳效果。

(二)创造新仪式、改造旧仪式

仪式的选择在精,不在多,在于有特色、有创新。细数学校教育的仪式可以发现,大到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入团仪式、入党仪式等,小到班级上下课起立、国旗下的演讲等,各种各样,种类颇多。如此繁多、细微的仪式,若是每一种都精心设计和认真准备,必然会影响到学校正常的教学时间和进度安排。但是,当下的仪式教育中也存在另一种现象,即仪式教育的“形式化”,仪式沦为一种“空架子”,有名无实。仪式承载着文化传统的意义和价值,向受教育者传递着文化信息、社会规范和道德价值等。倘若把仪式仅仅视为一种形式,那么,就会丧失仪式本身的实际意义,仪式也就会被看成一种负担和累赘。在这样一种“空对空”氛围长期作用下,仪式也会越来越不被重视,从而导致组织者愈发不明白仪式组织的真义,仪式沦为一种滑稽的表演和作秀,仪式的主要参加者——学生也会以无所谓的态度参加仪式教育,甚至漠视仪式,从而导致仪式应有的庄重性和严肃性消失不见,仪式教育变得肤浅化和无意义。

基于此,学校仪式教育首先需要对于学校的教育仪式进行筛选,有重点的、有针对性地结合学校自身的办学理念,创建具有自身特色的学校仪式教育,而不是“一风吹”“一刀切”,这样才能实现仪式教育重点突出、主次分明、详略得当的目的。此外,对于学校中已经丧失教育价值的仪式、与时代不相适宜的仪式或是有悖于现实社会和学生发展需要的仪式,应该大胆地批判和淘汰;对于一些新兴的、具有教育意义的仪式,应该加以吸收、引进和改造。换言之,仪式教育一方面要尊重和吸收中国传统仪式教育中的有价值的内容和有效形式,借鉴国外仪式教育开展的方法,并结合中国实际进行再创造;另一方面仪式教育也需要与时代相契合,从学生的现实需要出发,结合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促使仪式教育能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从而实现仪式教育内容和形式的创新与融合。

想要开展一个成功的仪式教育,前期的认真准备是必不可少的。对学校仪式进行设计的时候,尤其要注重结合学校自身的特色,创造一些“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特色性和个性化的仪式,也可以结合学校的主题和办学理念对仪式进行系统性和长远性的规划,以改善我国仪式教育普遍趋同的状况。作为仪式的组织者,应该根据每一次的仪式教育主题慎重选择或创设仪式教育的场景,结合仪式教育的内容,有针对性地挑选仪式教育展开的具体形式和方法。可以事先通过调研确定开展的形式,也可以借鉴现代新媒体技术,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仪式形式,使仪式教育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另外,在学校进行仪式教育的时候,也需要注意制定仪式中应该遵循的规范条例,包括仪式的时间、地点、衣着、用语等,借以保证仪式教育的规范性、严肃性和庄重性。

(四)完善仪式教育的评价机制

良好的仪式教育不仅包括对仪式的正确认知,精心的仪式设计和方法选择,还需要包含正确的评价机制。对仪式教育评价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参与仪式活动的过程,激励学生的自我发展和改进仪式教育的组织工作,并且可以总结经验,推广应用和重复开展。由于仪式教育不同于一般的知识教育,尽管它包含一些知识认知,但仪式教育更多的表现为一种体验教育和认同感教育。所以,对于仪式教育的评价,应该追求多元化的评价取向;不能只追求一种结果性的评价,还应注重过程性的评价。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成立包括参加仪式的组织者、班主任、任课教师以及学生代表组成评价小组成员,建立包括评价目标、评价对象、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评价反馈等在内完善的评价机制。同时,可以由评价小组的成员通过观察,采用即时评语的方式记录学生在仪式教育活动过程中的行为、情绪情感、参与程度、努力程度等方面的表现,并将其作为评价学生的依据之一。此外,也可增加学生的自我评价、参与性的评价、反思性的评价等,以综合考量仪式教育的成效,完善学校仪式教育的评价机制。

综上,笔者以为,一种成功的学校仪式教育总是会具备这样一些因素:正确的仪式教育理念、精心的仪式设计、良好的仪式教育情境、受教育者的认真参与等。学校仪式教育不是一种短期性的教育,仪式教育需要一以贯之,需要来源于生活,紧密结合现实需要。仪式教育具有规范化、程序化、可重复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因此,需要不断积累和总结经验,也需要全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收到长期的、可靠的教育效果。仪式教育在学校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且已经成为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重视仪式教育,避免学校仪式教育走向趋同化,合理、有度、有效地开展仪式教育。

参考文献:

[1][2]辞海[K].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4485,602.

[3]李鑫生,蒋宝德.人类学辞典[K].北京:北京华艺出版,1990:838.

[4]陈国强.简明文化人类学词典[K].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135.

[5][7]约翰?杜威.民主?经验?教育[M].彭正梅,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1.

责任编辑/李书华

猜你喜欢

仪式评价学校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十岁成长仪式
仪式感重要吗?
学校推介
Talking strategies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奇妙学校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
开营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