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乡村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应用
2012-04-29温汉平
温汉平
摘 要:本文分析了紫金县乡村景观建设中存在问题,就如何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改善乡村人居环境,保护乡村景观完整性和特色性,挖掘生态、经济和社会价值,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及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新农村乡村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宜居环境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O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6(b)-0128-01
1 乡村景观建设现状
紫金县地处粤东山区,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处亚热带,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季风明显,夏长冬短;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丰富。全县总面积3546平方公里,村庄面积17.8平方公里。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和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乡村园林景观规划建设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探讨新农村乡村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思路,保护乡村景观特色,摸索卓有成效的建设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县乡村园林景观环境虽有一定改观,但农村普遍存在脏、乱、差现象,与发达地区相比,仍有一定差距。现以山区县为例,探讨乡村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思路。
2 乡村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存在问题
2.1 认识不到位,缺乏合理规划
乡村居民对乡村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与建设的认识不高,认为“景美不能填饱肚,种树不能耀先祖,环保更是不谈吐”,“不出三步,即可见树”,对农村经济建设作用不大。一直以来,农村居住环境几乎没有规划,无法体现乡村园林景观规划建设给农村地区带来实实在在的效益。在农村,动物粪便随处乱流,河、塘恶臭一片,危害饮水安全;随意建设、开垦等,乡村景观特色受到影响甚至破坏,这都与农村景观规划建设不够科学合理有关。
2.2 片面追求城市化形式,逐步丧失乡村景观特色
一些地理位置和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乡村,为了追求城市化特色,机械地套用城市园林景观规划建设模板,忽视了乡村自身景观价值,造成乡土特色不断消失。对某些乡村资源的开发,分析不够透彻或定位不合理,造成一些乡村景观的不可恢复性破坏。例如在开发旅游市场时由于出现定位差错,对乡村历史遗址、珍贵生物、名木古树等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造成自然资源遭到破坏、原有的传统文化、乡村特色消失。
2.3 乡村园林景观建设未与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有机结合
“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在村民心中已形成了耕山种树难于致富的思想,纵使个别村民在庭院周围栽种一些具有经济、观赏价值的风景树等,但几乎都是有树无景不收眼球,经济效益不高。乡村牛棚、鸡舍随意建造,有的竟然建在主要村道或居民休闲聚集地旁,不仅布置不合理,村容村貌也受影响,更谈不上生态、社会效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今天,乡村园林景观建设未能作为政绩的重要考核指标,不足于引起当地镇、村两级政府重视。
3 乡村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发展建议
乡村园林景观规划和建设应遵循“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生态稳定”的原则;符合经济性、宜居性、节约性、生态性的要求。通过科学合理规划,将园林景观融入新农村建设中,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突出乡村历史文化特色,营造环境优美的园林式村庄;在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的前提下合理开发,促进现代化农业建设,提高农民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
3.1 加强宣传,科学规划设计
乡村居民大多都不清楚乡村景观潜在的社会、经济、生态和美学价值,加强生态景观价值的宣传教育,让乡村居民认识到乡村景观规划建设不仅仅是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与他们的生产、生活等自身利益亦息息相关,激发他们自觉地投入到乡村景观建设中去。乡村园林景观规划是乡村建设的指导,其强调的是资源的合理开发、高效利用及传统历史文化景观的保护。在新农村建设中,村庄的统一布局和景观规划设计,应具有先进性、科学性、艺术性和合理性,充分用好用活乡村资源;按照规划先行、城乡统筹的原则,合理利用空间结构、优化生产生活环境;整合乡村景观各特色要素,建立乡村区域自然、历史、文化生态系统,将乡村人居环境建设成生态自然、景观美丽、居住舒适的宜居空间。
3.2 因地制宜,突出乡村景观特色
乡村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要根据当地的地理位置、经济实力和自然条件进行规划、布局。在旧村改造时,力求保护原有特色风貌,特别是一些历史文化遗址、标志性建筑、名木古树等资源;并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地进行开发利用。例如规划:临江、古竹镇、县城周边为乡村田园风光型园林景观;红色苏区为特色文化园林景观;百牧羊、仙女滩森林公园为自然生态园林景观等等。在坚持本土特色的基础上,增加各种景观斑块异质性,改变不合理的景观基质和格局,把民族文化传统中的优秀成分,转化成具有当代意义的文化价值资源,使乡村建设更具时代特征,实现自然和人文的融合,促进乡村居住环境的改善。
3.3 促进乡村景观建设的完整性,实现三大效益可持续发展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仅要把农村建设成为园林式村庄,更要注重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时,在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合理规划乡村居住建筑、休闲娱乐区,畜舍、无害化垃圾处理等的前提下,应充分考虑乡村地形、地貌和地物的特点,营造建筑空间与自然环境协调一致,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注重景观功能分区、组合服务系统的完善,适当开发利用适合本土特色的经济型资源,如:田园景观式农家乐、生态农业观光园、绿色生态旅游等。突出乡村自然生态及田园式景观特色,吸引旅游投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落到实处。
4 结语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优美的环境是人们生产、生活的需求,乡村园林景观规划和建设将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如何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改善乡村人居环境,保护乡村景观完整性和特色性,完善生态景观功能分区,组合服务系统,挖掘生态、经济和社会价值,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及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是很值得探讨乡村园林景观设计更深层次的发展与运用。
参考文献
[1] 刘滨谊.中国乡村景观园林初探.城市规划汇编,2000(06).
[2] 王云才、刘滨谊.论中国乡村景观及乡村景观规划.20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