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证书乱象调查
2012-04-29邰筐张羽
邰筐 张羽
【√】国务院办公厅曾下发文件要求对职业资格证书进行清理,文件批判的重点是“考试太乱、证书太滥;有的部门、地方和机构随意设置职业资格,名目繁多、重复交叉;有些机构和个人以职业资格为名随意举办考试、培训、认证活动,乱收费、滥发证。”
北京市丰台区警方查获的利用职业资格证书诈骗案只不过掀开了我国职业资格证书乱象的冰山一角。
职业资格的相关产业链已经存在了十几年,而游走在灰色地带上的培训机构始终是其中的核心,它几乎承接了从“报名”到“拿证”中间的所有环节。一家培训机构的老板赵武(化名)估计“光在北京,从事的公司就有几十家,从业人员至少有几万人。”
看上去很美的职业资格
在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从1993年开始在国家政策层面上确立,1994年7月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职业资格证书是能够表明从业者具有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和技能,甚至在某些行业还是必备的准入证明。
与学历文凭证书不同,职业资格证书与某一职业能力的具体要求密切结合,反映特定职业的实际工作标准和规范,以及从业者从事这种职业所达到的实际能力水平,所以它是从业者求职、任职的资格凭证,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从业者的主要依据。并且按照有关规定:职业资格证书可记入档案并与薪酬挂钩。
“像我们企业,在人才招聘方面,向来比较重视职业资格证书的审查,除了把职业资格证书记入个人档案,从2005年起,我们还与薪酬挂钩,根据职业资格的级别每个月发放补助。为鼓励员工参与培训,我们公司全额报销培训费用。”山东一民营公司老板葛瑞光(化名)告诉《方圆》。
但这些只是职业资格证书“看上去很美”的一面。对于大多数有考证需求的职场人来说,搞清楚那些种类繁杂的证书的颁发单位、使用价值以及审领流程,是一件相当头疼的事情。
不同类型的资格证书用途各不相同
据《方圆》统计,目前常见的职业资格证书有四种:一种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根据《招用技术工种从业人员规定》,其主要是对劳动者具有和达到某一职业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标准,通过职业技能鉴定的凭证,
其次,是各有关部委直接颁发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例如法律职业资格、执业医师资格等等,他们大都是根据《执业医师法》、《律师法》这样直接的法律设立。
第三种是由各类行业协会、专业学术团体等颁发的行业内职业资格认证。例如市场营销资格证书是由教育部考试中心与中国市场学会联合组织培训和考试的;调查分析师证书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与国家统计局联合组织培训和考试的等等。
最后一种则是国外一些第三方职业鉴定机构进入中国后,颁发的所谓的一些国际通用的职业资格证书。例如英国皇家物流职业资质认证(ILT)。
这些职业资格大都需要申请者通过考试,尽管种类繁多,但并非有所的国家认可的职业,都需要一份职业资格证才能上岗。
前两种资格证一般会有诸如《注册会计师法》、《教师法》等法律法规直接规定,并且因为其颁发部门多为行政机关,申领资格证的流程相对比较规范。一般就是“报名——考试”,培训并不是一个必经的过程。
更多的问题出现在后两种类型的职业资格证,作为行业内的一种资格认证,监管相对薄弱,颁发单位往往会规定必须经过一定的培训才能获取到资格证。
为了弄清楚职业资格证书现状,《方圆》以物流这个新兴行业为例,进行了深入调查。
以“物流师”为例的职业资格现状分析
以“运输、保管、配送”等为核心业务的物流,是近年来新兴的一个行业,吸引了很多人。2003年1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布了《物流师国家职业资格标准》,2006年面向全国开展物流师职业资格统一鉴定工作。从业者必须经过相应培训及全国统一考试,取得劳动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后方可就业上岗。
该职业资格划分为四级,包括:物流员(国家职业资格四级)、助理物流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物流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物流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
记者在北京海淀区西直门外高粱桥斜街一家培训机构的网站上看到,其收费价格:助理物流师 2050元/每人;物流师2300元/每人;高级物流师5500元/每人。据这家培训机构的负责人吕老师介绍,他们的收费在行业中属于偏低的。
而北京中交协物流人力资源培训中心发布的2012英国皇家物流(ILT)职业资格证书是由英国皇家物流与运输学会颁发,经过考试方可获得。同样是物流职业资格培训,叫法换了换,收费却随之高出数倍:物流基层管理人员证书1400元/人;物流部门经理证书5600元/人;物流运营经理证书11600元/人;物流战略经理证书18000元/人。
据《方圆》了解,除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国家职业资格,物流行业其他所谓“资格证书”还有十余种,颁发机构各不相同,涉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国资委商业技能鉴定与饮食服务发展中心及相关商业机构等十几个部门。此外,还有由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引进的英国皇家物流职业资质认证(ILT)等所谓的“国际认证”,走上了资格认证的“中洋结合”之路。
这么多部门,颁发的证件又这么杂乱,究竟哪个管用呢?带着这个疑问,记者多次拨打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和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电话,但都无人接听。而两家协会的网站显示,前一家网站从维护和更新看倒还算正规和及时,而后一家网站仅仅更新到2006年10月25日,目前基本处于瘫痪状态。
“现在我国政府并没有做硬性的规定,ILT物流证书是一个国际上普遍承认的职业资格等级证书。该证书是证书持有者从事物流管理工作知识与能力的证明,有助于持证人的就业和提升,尤其是在具有国际商业环境的公司和单位,很多国内大型国有与私人企业也认可ILT证书,并作为他们员工发展和招聘的优先选择。”英国皇家物流协会官方网站如是解释自己颁发的资格证的作用。
“我们培训的物流师是经过全国统一考试后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是通用的,肯定比行业证更权威。”某从事国家物流师职业资格培训的徐女士说。
随后,记者登录了一家物流行业的招聘网站,翻阅了十余家公司的招聘启事,并未发现有职位要求相关的职业资格证。“我们并不强制性要求应聘者有各种证书,会更看重从业经验,只是同样条件下,拥有职业资格证的确会更具优势些。”某人力资源经理说。
从上述调查中,我们可以梳理出职业资格证书的几大乱象。
职业资格证书设立:证出多门
像物流师这样一个职业,却拥有多个部门、机构颁发的各种职业资格证书的现象,在业界被称为“证出多门”。
《行政许可法》明文规定,提供公众服务并且直接关系公共利益的职业、行业,需要确定具备特殊信誉、特殊条件或者特殊技能等资格、资质的事项,可以设定行政许可。即,无论设立什么样的职业资格,必须由行政机关进行许可。
但法律法规,并没有明确规定的许可过程的细节,诸如是否需要召开听证会?要到哪一级机构才能审批?等等。这为设立职业资格证书,提供了一个灰色空间。
那么,是不是有一个职业就要有一个证书呢?事实并非如此。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只有在国家强制性要求实行就业准入制度的职业(详见本期第30、31页表格),职业资格才作为上岗的必要条件存在。对于其它种类繁杂的证书而言,其只是起到“证明技能和资历”的参考作用。
“职业资格证书过滥”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农工党中央副主席王宁生曾专门递交议案,他认为,“造成‘职业资格证书太滥的原因是目前我国培训认证的管理部门众多, 各部门、机构推出的认证种类繁多,认证交叉重复,使得证书的权威性难以判断。”
这样的背景下,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文件要求对职业资格证书进行清理,文件批判的重点同样是“考试太乱、证书太滥;有的部门、地方和机构随意设置职业资格,名目繁多、重复交叉;有些机构和个人以职业资格为名随意举办考试、培训、认证活动,乱收费、滥发证。”
培训机构:应运而生的灰色空间
上述交叉认证的另一个后果是,申领者根本不知何去何从,甚至会有一种误解“不管什么职业,都要先考个证再说。”于是,各类培训机构应运而生。
在今年7月北京地区的出版人职业资格考试报名时,《方圆》发现,报名点右手方的屋内是进行资格审核,而左手方则被某培训机构用于出售教材和培训班课程,同样排着长队。这种情况,在各类职业资格考试中,并不少见。
一个正常的申领职业资格证过程中,通常是申领者自行在当地人事部门主办的官方网站上进行考试报名、资格审核和缴纳报名费;只要经过考试,即可获得相关证书,培训并不是一个必经过程。
可是由于申领者大多数都有正常工作,为了保证通过考试,“报个培训班”是很多人的选择。这样情况下,培训机构本应是个正常的产业。
但令人忧虑的是,这些培训机构大都游走在灰色地带。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开办培训机构要有工商局的《营业执照》和教育局的《办学许可证》。前者并不难办,譬如张喜发的公司就是借壳正规公司。但后者因为条件严格,大多数培训机构都无法获得,于是违规开班。
除了办学条件,价格同样是个“灰色问题”。不少培训机构收费标准都十分不统一。
记者以客户的名义拨通了从2006年开始就得到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授权合作培训物流师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周老师。记者向他咨询报考高级物流师的条件、资费以及培训和考试情况。据周老师介绍,“各个培训机构报考条件都是一样的,报考高级物流师需要本科学历,五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不同的是高级物流师笔试通过以后,还要有两名专家进行面试。从9月份开始集中培训六次就够了,每次6个小时的课。费用为培训费4800元,能力测评费1200元,材料费300元,考试费200元,共计6500元。”
带着同样的问题,记者随后联系到北京新世纪尚博国际教育咨询中心一位姓徐的女士。她告诉记者,他们高级物流师的培训和考试资费总计4600元,并且保证到时授课老师可以给学员划重点,押大题。经记者游说,这个总价可以折扣至3300元。
两家价格差距一倍。
那么,想要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则样辨别培训机构的是否违规呢?业内人士向记者指出了几招:首先,国家认可的职业资格可以通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官方网站查询,要确认对方推荐的证书确实存在;其次,《行政许可法》第五十四条明确规定行政机关如果采用考试的方式进行职业资格认证,并不组织强制性培训,所以千万不要相信任何授权;第三,可以要求对方出示《营业执照》和《培训资格证》;最后在获取证件后,上网查询是否为真实,如果是假的,一定要及时报警。
骗子集团:山寨假证,骗你没商量
无论培训机构在具体操作层面上如何不规范,顶多就是一个“违规”的问题。但一些自诩聪明的从业者,却从中发现了造假这个商机,堂而皇之地出台“山寨版职业资格证书”,走上违法道路。
正常情况下,无论培训机构成立如何不规范、收费如何不合理,申领者都是通过的正常的报考程序,最后获得的一定是政府机关或者学术团体、行业协会颁发的证书,毕竟是真实的结果。
以北京市丰台警方查获的张喜发和肖营坡为首的两大诈骗团伙为例。他们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草台班子或拎包公司,而是先注册中泰政建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中泰政建服务中心等多家空壳公司,取得北京正规注册教育机构执照,为诈骗行为借壳生存,有效利用了工商、税务、教育等部门的监管空间。
起初,他们发的也是真证书。但张喜发却发现,还有更加容易获利的方式。于是他发明了培训后,自行制造假的职业资格证下发给学员的办法。
为了确保不被怀疑,他还会定期邀请一些知名专家、教授,对学员在豪华酒店进行培训;与一些行业协会签订“委托培训协议”。这些办法很有迷惑性,即便在案发后还是有被害人疑问:“都培训过了,证怎么会是假的呢?”
这些职业资格证本来是确有的,但学员拿到的却是公司自行印制“山寨版”假证,无法通过官方的查询验证,构成了诈骗。
学术团体、行业协会:难言尴尬,监管缺位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无论是职业资格证的设立颁发、还是考试培训,甚至是在骗子公司的涉案细节中,都有学术团体、行业协会等这类政府机关附设的事业单位的影子的存在。
我国行政许可法第五十四条规定:“赋予公民特定资格,依法应当举行国家考试的,行政机关根据考试成绩和其他法定条件作出行政许可决定;赋予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特定的资格、资质的,行政机关根据申请人的专业人员构成、技术条件、经营业绩和管理水平等的考核结果作出行政许可决定。但是,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公民特定资格的考试依法由行政机关或者行业组织实施,公开举行。行政机关或者行业组织应当事先公布资格考试的报名条件、报考办法、考试科目以及考试大纲。但是,不得组织强制性的资格考试的考前培训,不得指定教材或者其他助考材料。”
应该说,这其中的“另有规定”和“不得组织强制性培训”为诸多类似社会团体、行业协会提供了打擦边球的可能性。譬如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引进的英国皇家物流职业资质认证,就是个“另有规定”,难言其不合法。
而在张喜发职业资格诈骗案中,他与诸多协会签订的协议也都是只是“授权委托”,并非“强制性组织培训”,“这种协议本身并无什么瑕疵,内容主要为培训,并不涉及考试或发证等。之所以演变为一场大规模的诈骗行为,主要是因为事后缺乏监管造成的,相关协会的红头文件客观上成为某些非法培训机构招摇撞骗的虎皮,客观上给骗子们铺平了诈骗千余万的道路。细究起来,这些协会也是有责任的。” 法学博士、资深律师曹圣明说。
主管该案的丰台区检察院副检察长艾建国则认为,“牵扯进假职称诈骗案的有八大协会,都是国字头的,可怕的是两个诈骗公司与这八大协会之间都有合作协议或合同。这些国家相关协会缺少自律,为追求利益出租招牌,客观上为犯罪分子实施诈骗提供条件。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协会合作部、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培训中心等单位不对张喜发、肖营坡等人公司的培训资质和能力进行审核,仅凭其提供的公司营业执照就轻易委托这些公司先进培训,这些协会为了收取区区一点‘管理费,直接允许张、肖使用协会名称,对于张、肖公司的经营行为根本不加过问,致使他们最后走上了私自制作假资格证书进行诈骗的道路。这现象值得我们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