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需要“社会运行执照”
2012-04-29龙火生
龙火生
现代企业必须超越把利润作为唯一目标的传统理念,而在生产过程中强调对人的价值的关注,强调对消费者、对环境、对社会的贡献。
宏达股份什邡钼铜项目迄今的结局可谓各方全输:项目终止,企业不得不另行择址;政府“认栽”,失掉重大项目;社区也付出了流血的惨重代价。
许多企业认为,企业的任务只是生产产品、创造利润,企业外围的社区环境是政府的事情。但是纵观国际国内各种大型工业项目,不乏虽得到政府大力支持,但由于社区反对、阻挠而搁浅的案例。
如何才能在项目审批时就获得社区的许可,并在项目运营过程中获得社区的支持呢?
第一,要尊重社区,并为所在社区做出贡献。
要做到这点,需要在项目立项听证过程中,与社区做坦率而有效的沟通,要用科学合理可行的规划获得基层政府和社区的支持,回应社区对环保、健康、安全和社区发展的关注。
现代企业必须超越把利润作为唯一目标的传统理念,而在生产过程中强调对人的价值的关注,强调对消费者、对环境、对社会的贡献。
从利益平衡的角度来看,项目在规划时就得充分考虑作为利益有关方的社区的利益,将支持社区发展的中长期规划所需要的投入作为正常的项目开发成本。其实,企业支持社区发展的费用并非不合理成本,而是必要的社会投资。
但目前中国资源行业普遍缺乏透明合理的社区分享利益的机制。在项目立项听证过程中,社区方面经常只有村干部及少数人得以知情和参与。企业缴纳的所有税费,在政府逐级“统筹”之后,并没有给企业所在地的社区发展带来更多支持。
作为招商引资方的基层政府,在引进大型项目的同时,应当也考虑对当地的社会建设给予足够或相应的财政倾斜,从而缓解政企与民众间因利益分配不均等而引起的紧张局势。
在这方面,不但发达国家有着严格的利益分配机制,一些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也逐渐建立了比较有效的管理措施。秘鲁最近立法要求重新评审资源开发项目的社区规划,社区规划项目未获得批准的项目将被暂停;吉尔吉斯斯坦国内明确要求企业每生产一定数量的资源,需要向地方政府支付一笔用于社区发展的基金。
这将会成为一种国际化的趋势,在安全、环保问题受到重视的同时,大型工业企业越来越多地被要求在社区工作方面要持有积极的态度。
第二,透明的管理机制。
市场化最重要的要求就是企业运营对公众透明。企业要用全面的透明可信的信息来打消社区的根本质疑,从项目工艺、安全、环保健康、社区回馈等所有设计和管理程序,都需要公开给社区。
类似什邡事件的这种冲突在发达国家也有,任何一个工业项目都有可能有污染,我们不应回避,更不能由此就不再建设所有的工业项目。但关键问题在于环境评估的程序是否透明?环评的结果是否经得起检验和推敲,大多数民众能否接受?
有专家指出,目前中国针对环评的环保维权基本上陷入了恶性循环:规划决策不透明、环评立项缺乏公众参与和监督。
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方,需要考虑的是,在项目的规划决策、立项环评、项目实施、运营整个流程中,建立一套有效的透明机制,使公众有序、有组织地参与到其中并进行监督,从而扩大政府、企业、社区三方的博弈空间。
第三,坦诚精细的沟通。与社区的沟通与政府方式很不一样,前者更需尊重民情,后者更倚重法律。企业与社区必须通过坦诚充分的沟通和协调,相互间才能产生足够的信任,从而建立相互支持和协作的基础。
互联网时代,企业与政府都更要考虑如何通过包括新媒体在内各种方式与公众沟通,切不可排斥舆论以及普通民众对项目的安全、环保和健康的关注和监督。
作者为农学博士,曾任职于国际NGO组织,长期关注企业、政府和社区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