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阳医院华丽蜕变
2012-04-29张兴军
张兴军
1300多名员工,930多个日日夜夜,金阳医院开创了一个西南地区医院从“二甲”到“三甲”蜕变的奇迹。在院长向德芬的率领下,从1992年开始的20载奋斗历程,为我国医疗改革提供了一个生动而鲜活的样本。
2011年7月9日,对于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贵阳市金阳医院)来说,是在其历史上怎么着重都不为过的日子。这一天,“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评审结果反馈会在金阳医院召开。在庄严而隆重的专家评审现场,即将揭晓的谜底牵动了台下的每一位二医人,拥挤的大会议室里鸦雀无声。
收获与耕耘——创建“三甲”的西南奇迹
“经过省级医院等级评审专家组的评审和省级医院评审委员会的认定,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通过贵州省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评审!”当省卫生厅副厅长周惠明宣读完21位专家的一致意见之后,会场内顿时掌声雷动,经久不息。喜极而泣的二医人眼中噙着泪花,用掌声表达着激动之情。这一刻,所有的怀疑与悲观都烟消云散,通过930多个日夜的奋战,让二医人交出了一份完美的答卷。
“没想到我在有生之年还能在三甲医院工作。”一位还有几年退休的职工激动地说。喜悦与惊讶不仅来自于金阳医院内部,当时贵州省内的媒体曾这样叙述这一难能可贵的飞跃:“在奋进中崛起,市二医从都市‘乡村医院的突围,到整体搬迁金阳新区的谋变,再到晋升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飞跃,创造了一段医院发展的传奇。在我省医疗卫生战线取得历史性突破,也同时书写了一段精彩的贵州改革开放篇章。”
用“创建”二字来形容金阳医院拼搏三甲的历程,可谓恰如其分。要知道从二甲到三甲的过渡与蜕变,涉及到细节的方方面面。以向德芬为首的医院领导干部,以及几乎所有职能科室的中层干部和基层医务人员,开始了漫长的取经之路。北京天坛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武汉市第一医院、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贵州省人民医院……,每一个兄弟医院单位,都留下了金阳医院远道而来的足迹。
在创建“三甲”的短短不到三年的时间里,类似的外出学习、取经,已成金阳医院从上而下的常态,为创建三甲而进行的一切准备活动,皆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可以说,正是这种虚心的态度,让金阳医院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到了取长补短。
“我记得当时我们准入指标未完成,对整个标准内涵的理解不到位,但是我们没有退路,只能拼命学习、拼命的干。”医务科科长、三甲办副主任刘辉回忆。而在质控办主任高源看来,正是这种学习态度和执着的精神,才有了医院在管理上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了制定本院的《病历书写规范》,高源参加了北京协和医院组织的病历书写培训,观摩了北京协和医院的“病历展览”。
“总之,在创建‘三甲时,我们在所有的方面,都向省内外的优秀医院学习。”高源说。在借鉴了多家优秀医院管理经验的基础上,金阳医院探索出一套符合自己院情的管理方式。医院以保障患者医疗安全,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作为管理目标,建立健全医院规章制度、岗位职责、技术操作规范,落实医疗核心制度,强化医务人员“三基三严”训练,完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每个月各质量管理委员会和职能科室都会到各科室进行督察,质控办将督查结果汇总、分析,并编辑成《医疗质控月报》,及时向院领导和科室反馈,以达到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如今,金阳医院在医疗文书书写、院科二级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已经成为省内众多医院竞相学习的典范,曾多次获得省卫生厅的称赞。
全院干部职工的这种敢拼的热情深深的打动了许多医疗界知名人士,2011年6月22日,90岁高龄的王忠诚院士在接受贵州卫视采访时曾这样深情寄语金阳医院:“支持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创办脑科医院的初衷,就是为山区的百姓就医提供方便,你们不仅满足了这个要求,而且把贵阳脑科医院建成了在西南地区有一定影响的学科,衷心的祝福你们‘三甲创建成功”。
如果说金阳医院全员动员争分夺秒地筹谋三甲的创立是拼搏路上的必要准备的话,那么如王忠诚院士一样的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无疑是使金阳马到成功的添翼之码。步入三甲行列,自是水到渠成的结果了。
筹谋与抉择——三甲之梦的前世今生
对于医务工作者而言,能在三甲医院工作是个至上的荣誉。三级甲等医院在中国是国家特殊医院以外的最高等级的医院,是中国内地对医院实行“三级六等”的划分等级中最高的一级。因此创建三甲医院的难度比之前变得更大,尤其是对于当时刚刚完成搬迁工作的一家二甲医院,“三甲”似乎还是个遥不可及的目标。
2008年12月9日,在金阳医院第十次团员代表大会上,院长向德芬在做讲话时说到,要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努力为医院争创“三级甲等”医院的宏伟目标而奋斗。对于还处在“二甲”医院行列的金阳来说,有着“三甲”的长远奋斗目标无可厚非,但如果将这个目标确定在即将在2011年即揭晓结果的是轮评选上,在外人看来堪称疯狂。
对这一短期目标的质疑也随之而起。很多医院的员工都开始心里打鼓:“我们凭什么创三甲”。悲观的情绪在医院的部分员工内部蔓延。如果说从三级医院到三甲医院还可以通过规模的扩建来实现的话,那么从二甲到三甲的跨越,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三甲医院的严格配套指标,仅仅两年多的时间里,以向德芬为首的二医人凭什么做到?
“事情是人做的,这次我们一定要把三甲创下来。我们不能当二医的罪人。”对心有疑虑的属下,向德芬斩钉截铁地说,如果错过这个机会,就还要多等五年。或许,正是这位巾帼带头人只争朝夕的使命感,让医院上下的千余名员工敢于并乐于迎接这个备受质疑的挑战。
2008年12月26日,金阳医院以“举全院之力,争创三甲”为主题的第七届五次职工代表大会召开。这次不比寻常的会议,从回望的角度来看,对于刚刚搬迁到金阳的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正是在这次会议上,院领导与各科主任签订了“争创三级甲等医院”的目标责任状。
开弓没有回头箭,远大的目标需要在未来的近三年时间里付出更多的努力,而信心百倍的二医人已经做好了迎接一切挑战的准备。
嬗变与跨越——金阳医院的廿年变革
“静静流淌的南明河,伴着共和国的诞生,默默地记述着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的发展与变迁。”翻开十年前的报纸,会看到描述这家医院一日千里的改革成果时的感性笔触。就在上世纪90年代初,二医还因设施简陋、人才缺乏等掣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
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是贵州省历史上最早的医院之一,如果从南京中央医院于1937年迁址贵阳算起,这个历史悠久的医院已经在贵阳走过了75岁春秋,众多名人曾在这里留下他们的见证。少帅张学良与作家巴金曾分别于1941年和1944年在这里就医,巴金还根据这段经历写成了其生活三部曲中的《第四病室》小说。2007年10月,按照中共贵阳市委、贵阳市人民政府的统一部署,医院整体搬迁至贵阳市金阳新区挂牌成立贵阳市金阳医院,成为金阳新区唯一一所市属大型三级综合医院。因为二医的悠久历史与多年来的优良传统,即使在如今的金阳医院,很多老员工还饱含情感地自称为“二医人”。
采用倒叙的方式讲述金阳医院的坎坷与成就,或者更易于了解这家医院的渐进式的发展历程。不论是看金阳医院发展的大事记,还是其发展历程的图片展示,目光穿越其改革发展最为关键的二十年,几乎没有人不会生发出一日千里与沧海桑田的赞叹。的确,这个使命要由吃苦耐劳的二医人来完成,那么,谁又将是这一重任的带头人?
事实上,对于积贫积弱的二医,贵阳市的相关领导一直筹谋着这家医院的复兴。如今回看,虽然找不到这个重任有必然落在向德芬鉴赏的直接依据,但从向德芬的个人经历而言,她绝对是最适合担此重任的人之一。
向德芬毕业于遵义医学院,在到“二医”之前,她已经有十年的临床医生经历,并且在贵阳市病历考评中获得第一名。每天在与病魔、生与死的搏斗中,练就了她临危不乱的行事风格、资历与魄力,或许正是她受到关注的原因。
1992年1月7日,市卫生局党委宣布向德芬同志主持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的全面工作。中旬,向德芬提出“科技兴医、特色兴医、贷款引资、横向联合”创办贵阳脑科医院的设想,并将这一目标列入十年的工作计划。当年7月,这一设想的可行性报告即得到省卫生厅和卫生局及有关领导和专家的初步认可。
向德芬履任二医院长的这一年,恰逢小平南巡。不久之后,中国市场经济的大潮将为之开启,中国经济也将迎来新的飞跃时刻。而对于祖国西南的贵州,向德芬与二医也正在筹谋属于他们自己的春天故事。
然而,对于春天的美好遐想首先要过现实这一关。当资金、房屋和人才一样都不具备的时候,对带头人的考验可想而知。
从几个细节或者可以部分说明向德芬院长的做事风格。
早在1992年时,向德芬看到因交通事故而导致严重颅脑外伤的患者不能得到及时救治的情况频繁出现,于是在当时医院一穷二白的情况下决定创立脑科医院。在创办过程中,为了使最优秀的资源整合入二医院,向德芬找到当时贵州省神经外科界的一位泰斗级教授合作,但后来因为客观原因,合作未能成行。然后,向德芬又通过贵阳市副市长司徒桂美,马不停蹄地找到了神经外科最好的医院之一北京天坛医院,最终确立合作意向。
有一次,向德芬得知日本政府要向西部捐赠急救车和医疗器材。获悉这个消息之后,向德芬立刻行动,多方辗转,最终用自己的诚意打动了捐赠方,使这批捐赠花落二医,提升了医院的急救能力。
在一穷二白基础上支摊子的难度可想而知。“没资金,我们贷款;没人才,我们引进或自己培养;没设备,我们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向德芬这种办院的开放思路可以说是开风气之先,而这些最初被认为是“痴人说梦,谈何容易”的设想,在向德芬的主导下,一件一件地变为现实。
从确定创建脑科医院的思路产生伊始,二医就摒弃了过去“等靠要”的建设思路,一切采取主动,从医疗设备到急救车,从如北京天坛医院这样的国内优秀的兄弟医院到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的政府官员,都在二医人的执着与诚意的打动下鼎力相助。
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经过两年的努力,争取到贵阳市建设银行的300万基建贷款;靠着执着与为众多患者谋健康的愿景,打动了素昧平生的贵州醇酒厂厂长鄢文松,后者慷慨解囊200万元。在购买医疗设备上,1995年从以色列贷款250万美元,翌年又从奥地利引进了100多万美元的检验设备,1997年,再从瑞典贷款160万美元。
向德芬似乎总能为准备腾飞的“二医”带来神奇,在她的坚持不懈之下,从上级领导到国外企业,都相信她能给这个医院带来不一样的变化。
远见,执着,不服输的精神是二医人对这位如今已58岁的女院长的共同评价。而一位参与其中的医院工作人员透露,向院长为了跑这些事,鞋都不知道磨破了多少双。总是亲力亲为,把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办得有声有色。
引进技术人才,向德芬把目光投向亚洲最大的脑外科医院——北京天坛医院。带着省卫生厅领导的推荐信,向德芬与原贵阳市副市长司徒桂美一起,北上求援。了解向德芬截止目前在二医20年历史中奉献的人,大都知道这只是她众多“求援”中的一次。但这一次,不仅开启了北京天坛医院对二医帮扶历史,也建立了两家医院之间的深厚情谊。
向德芬院长清晰地记得,是当时的北京市副市长何鲁丽、北京市卫生局和北京天坛医院的领导热情地接待了她们。令她们喜出望外的是,二医的“求援”与北京天坛医院正着手研究的“到老少边穷地区进行科技扶贫”一拍即合。王忠诚院士当即表示:我们不仅全力支持贵阳脑科医院的创办,还要帮助你们把它发展成为成西南神经外科中心。
北京天坛医院党委书记高晓兰已经记不得到金阳医院的次数了,从金阳医院的“大事记”上可以看到,她曾分别于1998年、2006年、2008年等多个年份到金阳医院考察工作,金阳医院与天坛医院的兄弟医院关系,正是在其任书记期间确定的。
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天坛医院党委书记高晓兰对金阳医院这二十年来的发展钦佩不已:一个精力充沛不知劳累的带头人,和众多的二医人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完成了质的飞跃,这不仅是在贵阳市,即使是在全国也是难得的成绩。因为在业务合作中而产生的友谊,使高晓兰书记与向德芬院长如今情同姐妹。
正是源自持续的积累,才让三甲之梦具备了可行性的土壤,并经由奋斗而一朝功成。
从一个仅能开展一般手术的都市中的“小乡村医院”发展成为今天以“脑科、肿瘤、皮肤”三大特色专科为重点,神经外科的临床和研究跨入国内国际先进行列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其中,脑科医院已成为西南地区的脑外科中心。二医还先后被卫生部授予“全国百佳医院”、“全国百姓放心医院”称号,多次被省卫生厅、市卫生局评为先进集体和行风先进单位等称号。
从320万元发展到5个多亿,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的固定资产增长了156倍!追寻二医的奋斗足迹,人们就会对他们所展现的坚韧不拔的实干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有了更为立体的认识。
成就与愿景——载着荣誉再出发
伴随从“二甲”到“三甲”的突破与跨越,金阳医院的名字开始越叫越响,和包括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在内的几所省内三甲医院一起,守护着黔贵人民的健康。因为在工作岗位上的突出业绩,向德芬还多次当选为省市党代表、人大代表。在医务科科长刘辉看来,这个荣誉可谓实至名归。正是通过她的努力,才让这家医院得到了老百姓的认可。
向德芬以及她领导下的金阳医院,不仅是在医院内部备受认可,而且也为各级领导交口称赞。时任贵州省省长赵克志(现任贵州省省委书记)在视察金阳以后颇为感慨,连称没想到在贵阳这个地方还有一家这么好的医院。可以看得出,你这个院长当得非常的称职”。
在金阳医院的三甲反馈会上,专家们总结其整体亮点时称,金阳医院坚持了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能够及时圆满的完成政府各项指定性任务,配合处理各种突发性事件,成绩十分显著,并且多次获得公安部等有关部门的表彰和表扬。事实上,即使是在创建三甲之前医疗条件捉襟见肘的时候,金阳医院也从未拒收一例就诊的病人。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金阳医院,在物质条件与精神面貌都上了一个新台阶之后,其服务意识与范围更进一步扩大。
正如向德芬院长在回忆这二十年的历程时想起的是一个又一个的“春天”一样,朝气蓬勃的金阳医院秉承着老二医人的传统,站在每一次转折的路口时,立足点都是这家医院的希望与未来:
1992年之后,向德芬带领二医人主动出击,找贷款,找资源,终于让二医再成贵阳医院的标杆与示范;
2007年10月8日金阳医院正式开诊却面临“无病人可诊”时,医院全员动员,进社区服务、入村寨义诊,赴厂矿座谈……,让金阳的名字在最短的时间内就被老百姓交口称赞。更重要的,是这种服务意识正是新医改所大力倡导的新型医患关系的重要体现;
2008年,刚刚搬迁至金阳新区才一年,全体职工喊出了“举全院之力,争创三甲”的口号,这个在彼时尚被认为是痴人说梦的构想,在三年之后即告圆梦;
2011年7月9日三甲医院的评选结果公布时,全体千余名员工在激动与自豪之时,共同喊出了奋斗目标:一切为了患者,传承使命、勇于开拓、与时俱进、跨越发展……
将金阳医院的事业当做创业一样来对待,是过去、现在,乃至未来都要坚持的理念。向德芬院长曾说:“如果说创办贵阳脑科医院是第一次创业,那么搬迁到金阳后,将面临第二次创业。”而在三甲医院之后,新的创业征程又将开始,新的高峰正待攀登。挑战仍在,机遇犹存。
回溯二医的每一次关键的跨越因子,不仅有二医人的不屈不挠之志,也受益于力推改革的时代背景。
2009年3月17日,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公布,确定了新医改的任务和方向。《意见》中提出了“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近期目标,以及“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的长远目标。
如果说新医改是完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制度建设,那么金阳医院从“乡村医院”到三甲的蜕变则是完美实践样本。我们有理由相信,这家与时俱进的医院,扎根西部的三甲医院,会带给我们更多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