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作坊式家长会”及其启示

2012-04-29杨伟明

中国德育 2012年16期
关键词:工作坊家长学校

家长会是家校合作的主要形式,是用于教师与家长交流和沟通的最早和最常见的形式之一。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传统的家长会存在形式呆板、气氛严肃、重智育轻德育等弊端。研究发现,传统家长无法避免学校中心、教师中心、分数中心,有些家长会不仅使教师、家长、学生三方都没有从中获益,甚至恶化学校与家庭的关系,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由此可见,在教师与家长彼此尊重、真诚交流的前提下,创建一种开放的、民主的、互利的家长会,是当前家校合作努力的方向。

“工作坊式家长会”的操作程序

工作坊,指以某个领域富有经验的主讲人为核心,30—40名成员组成的小团体在该主讲人的指导下通过活动、讨论等多种形式,共同探讨某个话题。它强调团体活动与深度体验,是在平等、民主、真诚、合作、共情的基础上进行的交流活动。因此,笔者认为“工作坊式家长会”就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教师、家长、学生遵循平等、民主、合作等原则,就共同确定的主题进行对话、体验与反思的交互活动。

(一)发现问题,确定主题

每一次家长会都应该有一个清晰的主题,并围绕这个主题开展活动。一般来说,可以先让家长把自己关心的问题列出来,比如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接下来打算为孩子做点什么等,学校根据家长的意见,有选择地确定各班家长会的主题;也可以通过教师讨论提出存在的共性问题,作为家长会的主题,前提是教师要真实、客观地反馈学生的表现,不能使家长会变成“告状会”;同时,可以请学生参与确定家长会主题的讨论,不要让学生觉得家长会是教师与家长联合对付自己的“阴谋会”,学校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听听他们的心里话,让他们正确理解家长会的内容和作用。有些学校在这方面已经有了研究和实践基础,他们先举行班主任会议,研讨家长会主题,再辅以学生座谈会、家长调查问卷,经分析、讨论后确定主题,同时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确定每个年级的主题。

(二)面对问题,积极准备

教师、家长、学生共同讨论确定家长会主题之后,需要相互合作、共同准备。在这个环节,教师担负着多重角色。首先,教师需要查阅、搜集与家长会主题相关的各种资料,做到自己先了解,并能够掌握其中的知识与规律,建立一个“全局”的概念;其次,教师要与家长、学生取得联系,在明确主题任务之后,协商布置各自的工作,比如家长或学生需要准备什么资料、什么活动等,尽量让家长和学生都有参与的主体性意识,尤其是局部参与的家长会,一定要明确每个人的任务;最后,教师要制订详细的计划,并提前通知家长和学生,可以采用邀请书的方式,内容包括时间、主题和大概的流程,让家长和学生有所准备,邀请书应表达出真诚的态度,切勿以命令的口吻通知。

(三)讨论问题,情感体验

“工作坊式家长会”倡导平等、民主、真诚、合作、共情的理念,把家长真正放在主人的位置。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和引领者,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精心营造氛围,让家长“热”起来,工作坊的原理在于团体气氛民主,成员彼此之间有强烈的认同感,对群体有强烈的归属感,“工作坊式家长会”就需要营造这样的氛围,除了提供环境整洁、布置合理的教室,教师还要热诚接待,微笑是迎接家长的最好方式,另外,座位的设置最好能打破班级上课的形式,采用环形方式;第二,坦诚反映情况,不管何种形式的家长会,家长总会关心并问及学生在校的表现,虽然学生可能不在场,但采取何种态度对待学生的表现以及如何采取正确的方式处理学生的问题,关系到家长是否能了解自己孩子在校的实际情况,更重要的是,这能使教师取得家长的信任和认同,有利于家长会的组织与开展;第三,巧妙安排活动,使家长“动”起来,工作坊的另一个工作原理是深度体验,强调与会者的相互交流和讨论,经由互动过程,呈现成员对彼此的想法、期望与评价等互动关系,发挥团体协助的网络功能,产生休戚与共之情,因此,可以安排情境演练、团体讨论、经验分享等活动,让家长学会从不同角度看问题,也可以安排学生与家长的互动,借家长会的机会增进彼此的了解,促进亲子关系。

(四)解决问题,交流分享

教师在整个家长会的过程中扮演的是组织者、引领者、主持人的角色。然而,教师并不是简单的组织者,他要用心倾听、适时反馈。在结束阶段,教师要把家长会过程中出现的“亮点”(有讨论价值的问题)抛出来,引导家长再次讨论,一般以小组讨论为宜,再由代表发言。让家长谈谈家长会的收获和体会是检验家长会质量的最好标尺,教师聆听、记录家长的发言内容,可以将其作为改进活动的参考。当然,教师自身也要针对活动发表个人感想和体会,使得家长有再次分享、交流的愿望。

“工作坊式家长会”的意义

(一)能够发挥家长的主体性,转被动为主动

传统的家长会缺乏固定的沟通渠道,会议召开与否有时是学校和教师意思的表达,很难成为家长主动参与学校教育的依托。要使家长会达到理想的目的,只靠学校和教师的准备是远远不够的,家长的准备和“深投入”是很重要的,家长应是家长会的主体。“工作坊式家长会”首先提倡的就是要把家长放在“主人”的位置,通过活动的组织使得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家长、家长与孩子之间实现深层次的沟通,让家长充分体验,并且有足够的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不是像以往的家长会一样,只是教师一人在介绍和布置工作。同时,学校应该充分认识到每一位家长都是教育者和教育的重要资源。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与发展,现在的家长可以和教师共同探讨教育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家长可以为教师提供很多教育所需要的信息;另外,家长普遍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他们具有很强的主观能动性,他们开始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他们越来越乐于参与学校教育教学的过程。“工作坊式家长会”为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打开了一扇窗,他们不再被动。

(二)能够培养教师的客观性,转说教为倾听

教师不仅是教育者中的一员,还身兼导演、教练、演员多种角色,把众多教育者组织在一起相互交流、共同探讨、学习借鉴、沟通互动。家长会就是这样一种活动。

工作坊最早出现在教育心理学领域,是一种集体验式、参与式、互动式于一体的学习模式,它能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参与者可以获得丰富的成长体验。因此,教师必须改变一直以来以主体自居、强行灌输给家长某些观念的做法。其实,让家长参与的最好办法是尽量让他们阐述自己的看法。“工作坊式家长会”更多地体现了教师与家长的交流及合作,教师把家长作为一种真正的教育资源。教师在组织中更多的是倾听,从认真的倾听中发现问题,并有可能找到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不仅可以使教师及时搜集信息,还可以改变以往主观的判断,从更客观的角度分析和处理问题。

(三)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转对立为合作

传统的家长会是很多学生的“噩梦发源地”,因为一到家长会,教师就会抓住机会“告状”。所以,每次得到开家长会的通知,很多学生就会忐忑不安,生怕教师和家长要说自己的不好。事实上,有些教师会在学生面前讲述家长反映的情况,家长也会在孩子面前重复教师的“状纸”。久而久之,学生自然对家长会产生了排斥,甚至达到了对立的程度。

家长会的功能是以协助教育、营造良好学习环境与气氛、培养孩子的自治能力及养成自律习惯、尊重孩子个别差异并提供适应性教育及创意教育和激发潜能为宗旨的。因此,“工作坊式家长会”提倡学生参加家长会,这样可以避免教师和家长只关注负面信息,而忽略了积极的方面,同时,教师、家长、学生在一起讨论问题,气氛民主、关系和谐,有助于问题的解决。教师和家长甚至还可以考虑让学生来主持、引导家长会,使学生明白学习主要是自己的事情,而不是依赖教师、家长来监督,并学会合作,不再像以往那样对立。

“工作坊式家长会”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改革工作,它对学校的管理、教师的教育是一种考验,也是实现家长有效参与学校教育的一个契机。

【杨伟明,浙江省金华市南苑小学教师】

责任编辑/苗 培

猜你喜欢

工作坊家长学校
“中日跨境文化研究工作坊”八年记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罗雪芳名师工作坊:携手共进,聚水成渊
第二届“新革命史工作坊”会议综述
学校推介
家长请吃药Ⅱ
“第七届望道修辞学论坛暨‘修辞与语篇’学术前沿工作坊”述评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奇妙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