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2012-04-29廖建英
廖建英
摘要:随着事业单位的不断变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出现了一系列新问题,主要表现为财务管理观念陈旧、预算管理不到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固定资产管理不到位、财务人员专业素质不高等。为顺应新形势,事业单位应转变观念、加强预算管理,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强化固定资产管理,重视财务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合理编制单位预算,如实反映财务状况;依法增加收入,努力节约支出;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加强经济核算,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加强对单位经济活动进行财务控制和监督。近年来,随着事业单位财务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原有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的不足也日益明显。因此,在新形势下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十分必要。
一、转变观念,加强预算管理
事业单位预算是指事业单位根据事业发展计划和任务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是通过编制预算、内部控制、考核业绩对国家财政资金进行的管理活动。近年来,虽然各部门对预算管理已经高度重视,但一些事业单位在预算管理方面还是流于形式,缺乏科学的管理。首先,在预算编制方面,由于预算编制的时间短,预算项目各指标往往未得到较好的论证,导致编制的预算不全不准。同时,也经常由于领导对预算编制不够重视,单位内部各部门没有很好的配合财务部门做好预算编制工作,造成预算数据的不科学、不合理。其次,在预算执行的过程中,支出管理控制不严,存在着一定的随意性;有些事业单位甚至将基本支出与项目支出的概念混淆,用项目支出对基本支出进行弥补,占用大量的专项资金。最后,在预算监督方面不到位,很多事业单位资金使用往往是一支笔说了算,忽视财务支出的合法合理性,使得财务监督缺位,同时也造成下一年度预算编制没有依据,形成预算管理的恶性循环。
为此,在新形势下,尤其是在大多数事业单位已进入国库集中核算的模式下,事业单位应转变观念、重视预算管理,细化预算指标,做到预算编制科学、合理。预算执行做到事前控制,预算监督要切实到位。具体而言主要要做好两方面工作:第一,认真、具体、有计划的做好预算编制工作。在制定年度预算时,应比财政部门提前动员单位各部门“全员”做预算,由单位主要负责人或主管财务领导牵头,由财务部门负责执行,其他各部门通力合作,认真具体地编制预算。尽可能细化预算支出项目,明确各项支出的方向和用途。第二,健全预算管理制度,加强预算执行监督。事业单位预算一经审核批准,就必须严格遵照执行。为了规范、合理使用资金,要建立预算的跟踪、分析和评价制度,强化预算控制,强化预算执行监督。重点是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执行监督。要对资金使用的各个环节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从而保证资金的合理使用和有效配置。
二、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规范会计基础工作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是事业单位为贯彻执行各项管理政策,实现事业单位管理目标,增进会计数据的真实性,保护资产,促进单位良好地运转,而采取的组织规则和一系列的调节方法及措施。然而,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还不够健全,具体实施情况也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主要是:(一)事业单位资金大多是国家财政拨款,在会计核算中不进行成本核算,其会计处理相对简单,因此,忽视了对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建设,导致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基础十分薄弱,内部控制流于形式。(二)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意识淡薄,各职能部门和各岗位之间缺乏必要的监督,内部会计系统的执行与监督、检查不到位,甚至很多基层事业单位根本没有建立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三)事业单位没有很好的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众所周知,内部审计在某种程度上相当于对内部会计控制的控制。而目前,事业单位普遍对内部审计工作不够重视,几乎都没有建立相对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来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
为了确保事业单位会计系统能正确可靠地反映单位经济活动,确保事业单位财产物资安全完整,各事业单位应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的规定,建立一套完善的、适合本单位管理要求的内部控制制度,规范会计基础工作。事业单位应通过制定书面文件、规章制度等把事业单位在业务处理过程中的管理的要求、有关注意事项以及流程等明示于相关各级工作人员,让相关人员在处理业务过程中有制度可循。而且,事业单位在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时要将其与事业单位其他各种管理制度和组织机构建立相结合,使得内部控制制度贯穿到事业单位各种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度等制度中去,形成一套完整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让事业单位的日常活动能在制度的框架下有效进行。同时,要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做好内部控制的控制。
三、强化固定资产管理,确保账实相符
近几年来,对于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工作,国家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的管理办法。但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固定资产购建不合理,使用效率不高,造成资源和财力的浪费。固定资产财务核算时由于财务人员职业判断不准,造成本应属于固定资产的却未入固定资产账的情况。以及固定资产日常管理疏忽,造成账实不符等。
因此,事业单位应强化固定资产管理,从固定资产采购预算到固定资产采购、入库、领用、保管及处置都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首先,要有效利用现有固定资产,减少资源浪费现象。其次,对于确实需要新增固定资产的,事业单位要按预算采购固定资产。用财政资金购置固定资产的,要严格执行《政府采购法》的相关规定,确保资产采购交易公开、公正、公平。最后,在资产采购结束后,单位资产管理人员和部门要及时办理相关手续,并妥善保管相关原始资料(包括合同、验收单、发票);财务部门要及时入账,做好固定资产卡片。在此,财务人员对固定资产的界定要明确,不要将本属于固定资产的部分列作一般费用处理。
同时,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还要注意因相关人员和情况变更造成固定资产的缺失或者记录不实。如资产的保管人或使用人变更、存放地点发生转移,要尽快通知资产管理部门,及时做好变更登记。年度终了时,事业单位资产管理部门应会同财务部门做好固定资产清查工作。一旦发现资产毁损、遗失等问题,要及时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固定资产处置,确保固定资产账实相符。
四、重视财务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由于制度原因和行业特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普通存在年龄老化、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不合理的情况。为此,事业单位应高度重视财务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因为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才队伍是实现财务管理科学化的必要条件。事业单位应根据单位自身发展的需要,配备一批高素质、能胜任的财务管理人员。具体而言,可以通过以下两方面进行。一是根据单位实际情况适当选拔一批与事业单位财务模式相适应的专业化、知识化、年轻化的财务管理人员,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发展机会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建立公平合理的激励机制,用单位良好的发展前景留住人才、吸引人才。二是多种方式促使现有财务管理人员提高自身素质。首先要加强财务人员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法制观念,使其从思想意识上、道德观念上和具体行为上担负起社会责任,强化会计工作内在的自我监督。其次,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适时的教育培训,使其掌握熟练的业务操作技能和专业理论知识,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尤其是在相关的政策法规有变动的时候,应及时组织相关培训,做到与时俱进,在提高财务管理人员技能的同时,也强化其对自身责任的认识。最后,要提高财务管理人员处理各种财务关系的能力,因为事业单位处在一个较复杂的环境中,其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沟通和协调能力。总之,事业单位要做好财务管理工作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才队伍,以其现代理财理念和理财水平,切实提高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效率,进一步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质量。(作者单位:绍兴市港航管理局)
参考文献:
[1]陈良辉.对加强公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几点思考.科技创新导报,2010.11
[2]谢莲.试析当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经济师,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