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rvivor的代价
2012-04-29
继2011年巨亏104亿元之后,航运低谷中挣扎的中国远洋中报再度报亏48.7亿元。在业绩说明会上,中国远洋董事长魏家福说的唯一一句英语是:“Survivor is the winner”(幸存者才是赢家),魏船长亦透露,已经多次向相关部门陈情,寻求政府救助。
魏船长从事航运45年,见过诸多风浪,坦承当前“确实是航运业的低谷时期”,中远的巨亏,时世艰难不可否认,巨头马士基航运在一季度也亏损5.99亿美元,创下季度亏损纪录,然而马士基航运二季度成功盈利2.27亿美元,全年有望扭亏为盈,中国远洋的业绩拐點却看不到时间表,中金公司评价其为“难以更差,也难以反转”。
中国远洋拥有干散货业务全球第一的船队,上半年干散货业务息税前亏损约34 亿元,是公司业务的主要“出血点”,中金公司判断“下半年BDI 预计继续维持在低位,难有改善,预计下半年乃至明年干散货经营性利润将持续亏损……庞大的目前公司可转回的干散货亏损合同拨备约为15 亿元,其他可转回的计提坏账等约为2 亿元,应该不足以弥补全年亏损。”饶是如此,中金仍然相信中国远洋“可以通过1)船舶售后回租、2)剥离非核心业务、3)政府补助等方式来实现账面盈利,以避免上市股票被ST处理”,维持全年每股1分钱的盈利预期。
航运市场的低迷预期将持续到至少2013年底,金融危机以后,已经有数十家船运公司轰然倒下,似乎没有人怀疑,中国远洋一定会是Survivor,它是全球第二大船运公司中远集团的“旗舰”,不仅管理层有着避免公司被ST的强烈意愿,出资方和监管当局也不愿意看到一家蓝筹公司遭遇如此尴尬,更遑论承担其可能退市的各种影响,如果情形持续恶化,政府出手,注资或者补助将是大概率事件,此类先例屡见不鲜。
也许,真正值得探讨的核心问题在于,救助本身如何避免管理层的“道德风险”?此处的道德风险属于经济学概念,简单地说,当一方不完全承担风险后果时,其将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就可能危及到相关方的利益。西方金融机构“大而不能倒”就是典型例子,既然公司不可能倒闭,就会诱使管理层从事高风险的业务,获利了自己受益,赔了有政府和纳税人买单。如果缺乏相应的监管与问责机制,这种逆向激励一样会在央企管理层中产生,尤其航运这类强周期行业,“道德风险”的危害尤烈。
按照魏船长的说法,其经营仍然是谨慎克制的,在2007年否决了三家子公司要求新造126条散货船的建议。然而,有证据显示过去公司管理层就形势存在乐观的误判。
比如,公司2007年报曾就未来经营形势做过如下陈述,“总体而言,2008 年的干散货航运市场是一个风险与机遇交织的市场,但利好因素影响占据主流。”在航运市场处于最高位的2008年,中国远洋的租入干散货船舶数量为228艘,2008年租船的影响持续到2012年,2012年中报中,公司对干散货租船合同计提的金额仍达到12.5亿元。
金融危机后BDI 震荡下行,供需形势产生逆转,中远在年报中多次提示风险,然而,却并未控制干散货船队的经营规模,从2008年初到2011初期间,中国远洋自有干散货船舶从202艘、1288.49万载重吨扩展到自有船舶228艘、1788.86 万载重吨的同时,租入船舶的数量始终维持在200 艘、2000万载重吨的基础之上,直到巨亏之年的2011年,才将租入船舶削减到141 艘、1464万载重吨。管理层是否在风险控制方面足够尽职尽责,至今未见有力的证明。
沃伦·巴菲特的投资理念中,其中重要一条是We eat our own cooking(我们吃自己煮的饭),言下之意,管理者要承担自己决策的后果,很遗憾,就大型国企而言,很难真正让管理层为经营结果负责。
饶是如此,假使一句“行业低谷”就能将所有的巨亏一笔抹过,而不加细问究竟并进行相应的追责,政府即出手相救不仅草率,更重要的是对后来者实在是个不妙的暗示。鉴于中国铝业就新近巨亏给出的解释,这种担心绝不是杞人忧天。而这类解释本身,湮没了一个最基本的常识:股东高薪聘请管理者,就是指望其料理不确定环境下的风险的,风险本身不是没做好的理由。
鉴于远洋运输业的战略性意义,如果一旦情形危急,实在很难拒绝向中国远洋提供救助,然而,需要管理层就此前决策和执行过程给出更详尽的说明,同时应该为救助本身付出代价,这也是减少“道德风险”的一种救济手段。
魏船长就亏损向股东给出了道歉,这是值得鼓励的,若是在一个成熟的市场,魏船长的压力绝对不会止于道歉。
最后,建议魏船长有空可以去看看电影《黑暗骑士崛起》,蝙蝠侠身处在“囚洞”,系着安全索的时候他总是触不到救赎的另一端,中国远洋当此困境,魏船长能否也尝试着丢弃“救助”的安全绳索,尝试着自己奋力一跃?(文/陈晓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