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2012-04-29

人民论坛 2012年16期
关键词:历史剧后宫历史

宫廷剧,长点心吧

从2011年开始,中国各地的电视荧屏似乎纷纷回到了清代或唐朝。穿越剧《宫锁心玉》的首播成功,继而《步步惊心》的推波助澜,把穿越概念演绎成流行词语。接踵而至的《美人心计》、《倾世皇妃》、《美人天下》、《武则天秘史》、《后宫》等一部部宫廷剧,又掀起了一次次的热播浪潮。而2012年的《太平公主秘史》、《帝锦》,加之香港的《万凰之王》,尤其《后宫甄嬛传》的播出更是把宫廷剧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

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汇集如此之多的宫廷剧,后宫帷幕之下的那么一点小小的争斗仿佛就成了历史全部。人们不禁要问:中国的电视剧为什么都跟“宫斗”较上真了?难道这就是皇宫,这就是历史?且听专家怎么说。

中国历史不光是“后宫剧”里的阴暗面

人民论坛记者:作为严肃的历史学者,您看过最近热播的“后宫剧”吗?

孙立群:宫廷斗争剧、穿越剧之类的电视剧我看得不多。戏说剧,拿皇上找找乐,也未尝不可,没人太当回事;这种后宫的阴谋、内斗、杀戮,拍得太多容易导致青少年是非观、价值观的混乱,该恨的恨不起来,该同情的没有同情心。严格讲,中国历史不是只有这些阴暗面,还有很多光明和正义凛然的东西可以写。我们对历史应该怀有一种敬畏心理,让人们尽可能了解历史的真相。娱乐化地解读历史,对世界观已定型、知识结构比较合理的成年人不会产生太大影响;而对求知欲旺盛、鉴别力不强的青少年,这种误导就后患无穷了。最近微博上疯传的“杜甫很忙”就很能说明问题。杜甫是中国的诗圣,高中课本中的杜甫画像却被孩子们恶搞,涂鸦成各种形象,端枪的、骑车的、吃洋快餐的、切西瓜的……听说近日又出现了商标抢注和街头广告,似乎什么都可拿来娱乐、调侃、搞笑,这一现象已到了需要说“不”的时候。最让人担忧的是,在当今的历史热潮里,不仅仅古往今来的英雄豪杰都被写了一个遍,即便是奸佞小人也被翻出来,并且予以翻案。可是,正确的价值观是不能颠覆的。古往今来,任何时代和社会,人们总归都是向善、求善的,基本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是不能推翻的。

我看过一些“历史正剧”,如《雍正王朝》、《汉武大帝》、《康熙大帝》、《秦始皇》等,它们都以史料为依据,又有合理的艺术想象和虚构,总体上感觉拍得不错。这些都是有一定层次的历史剧作品。但是有些剧,自觉或不自觉地宣传皇权至上、人治和家天下的封建理念,好像皇帝好就一切都好了,让天下百姓将希望寄托在明君圣主和“清官”身上。现代社会里,这种观点能成立吗?应该是制度解决问题嘛!还有一首电视剧插曲,为了表现皇帝的雄才大略,居然高唱“我真的还想再活五百年”,这就有些可笑了,你再活五十年,这个社会可能就崩溃了,何谈五百年?还有动辄跪拜、以奴才自居和山呼万岁,那种奴仆主义、顺民意识,让人看了心里不是滋味。我以为这些东西都不宜过分渲染。

历史从不排斥讲故事,但是要有依据

人民论坛记者:为什么历史剧这么热?深层原因是什么?

孙立群:当前,历史越来越为大众喜欢,也可以说是一种历史热。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好事,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是现实生活的需要。这种历史热具有自发性、实用性,有助于人们文化素质的提升和文明程度的提高。面对这种形势,历史工作者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要以科学、严肃的态度讲历史、写历史。我自己有个“三不原则”——不戏说、不歪说、不臆说,其中不戏说是在第一位。历史最忌调侃,严肃的题材一经调侃,往往就造成误解,尤其是对青少年,甚至对他们的价值观产生影响。我不反对时尚,但是不能把古人也变成现在的小青年啊。历史和文明是同步的,文明达到一定的程度,留给后人的历史财富就越多,文明的程度越高,创造的财富也就越多,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还有精神上的。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富强时代,都是由它的文明程度所推动的,比如“大汉”、“盛唐”。

但是,读正史毕竟比较艰涩乏味,从内容到语言皆如此。古人又惜墨如金,给了后人充分想象和发挥的余地。而且很多时候历史本身就是故事,所以历史从不排斥故事。我的老师冯尔康是清史专家,上世纪八十年代就提倡“历史就要讲故事”,我这些年一直在实践他的这一理念。关键是你讲的故事有无历史依据。讲故事是历史的传统,没有故事,能看进去的人有多少?而且历史很多时候本身就是故事。所以历史从不排斥故事。好的故事一定是有所依据的,历史上曾经有过的,你生动地讲出来,读者接受起来会轻松得多。但如果是你自己杜撰的、编造的故事,那就有问题了。读者想看编的故事,去看小说就行了,买历史书的读者都是想了解历史,谁愿意在历史书里看你编故事呢。

尊重历史,但不沉湎于历史,最重要的是创造历史

人民论坛记者:您对当前的历史爱好者有什么建议?我们该如何对待历史?

孙立群:现在,有些人误把历史类文学作品、历史剧当作历史,把它们混为一谈。历史剧和历史小说等历史文学作品并非历史。现在的一些历史剧和历史小说,以历史为名,人物关系都是历史上的真人,但是故事情节大部分是虚构的,甚至有的胡编乱造,让人迷惑。从历史的角度来说,历史本身是有原则的,是不能虚构和随意演绎的,任何一件事情都需要有证据证明。当然,这样写成的文字可能会非常枯燥。有些人喜欢加一些修饰的词语,或者用一些现代化的词汇和语言习惯来使它生动一点。倘若不是历史论文,从文学的角度来看的话,这也无可厚非。不过,仍旧应该有一定的原则,那就是不能脱离历史的本来面目。比如,一个历史人物,他在历史上有名有姓,做过什么、没做过什么都很清楚,你非要给他加上几件他从没做过的事情,这就不合适了。既然以历史为名,那么就要可信。我认为写历史小说,历史观要把握得住,还要有对史论和史料的掌握,不具备这些条件就拿历史说事,很容易说歪了说错了。历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只靠想象和灵感是不行的;没有史德、史论、史实,写作的成功率就很低,写出来也会成为过眼烟云。

对于历史首先要尊重,汲取历史留给我们的遗产;但另一方面绝不能沉湎于历史之中,我们学习历史是为现在服务的,不是为了炫耀的。历史终究是静态的,是既成事实,不可能改变,最重要的是现在,是未来。有历史固然好,没有历史我们就活不了吗?不仅要活下去,而且还要创造历史。或者说,每个人都正在创造历史,自己能走多远,能留下什么样的历史,不在于我们有多久远的文明史,而在于我们现在的行动。其次是实事求是。历史学首先要实事求是,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不要人为地去拉长历史,不要主观想象。

总之,历史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记忆,它能够提供很多物质和文化上的经验和教训,它是客观存在的,不是编出来的。因此,我们应该以信史为本,也就是以有实证的历史为本,而不是以想象的历史和传说为本。另外一方面,社会发展总是要靠现代人,靠当下。历史可以提供帮助,但不能决定当下。我们常说要现代化,而不是古代化,因为社会的前进总是要靠现在的人。

(人民论坛记者杜凤娇采访整理)

责编/肖楠美编/石玉

猜你喜欢

历史剧后宫历史
革命历史剧的“共同体美学”建构路径——以电视剧《觉醒年代》为例
元代中后期历史剧家国观念的复归与重构
元中期历史剧对社会稳态的皈依与维护
一个易拉罐引发的后宫戏
后宫正传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中医护理干预产后宫缩痛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