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与生物新课程教学整合的探究

2012-04-29陈瑞娟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2年17期
关键词:多媒体生物信息技术

陈瑞娟

人类已经进入信息时代。计算机科学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工具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广泛使用,把生物带入各行各业。笔者认为,信息技术是一种能为学生提供多元素学习环境的认知工具。与熟悉的认知工具(纸笔等)相比,它在促进学生生物思维的培养和生物素质的提高方面有着实质性的进步。因此,在信息技术条件下,必须用新的理念来认识新课程,过去书本是世界,现在世界是书本;过去是读死书,现在是活读书。从现代教育理念看,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不仅仅是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师教的演示工具,而是要使现 代信息技术手段与生物学科教育融为一体,从而提高教育质量,适应现代社会对教育的需求。

1 教学情境创设的教学探究

教育心理学认为:兴趣是获取知识、开阔眼界、丰富生活的最重要的推动力。现代化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以其形、光、声、色等多种功能作用于学生的多个感官,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极大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而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要想方设法去认识、去探索、去研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势,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结合生物学科的特点,有效地激发全体学生的浓厚兴趣,积极地推动不同层面的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充分发挥“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作用,使学生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营造的氛围中,油然生趣,主动参与,轻松愉快地接收新信息,掌握新知识。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课件时,其导入的环节,首先考虑的是如何创设情境,在一下子能吸引住学生的“眼球”上做文章,以信息技术独有的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2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教学探究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出发,人获取的外界信息来源中,83%来自视觉,12%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多媒体可以将形、声、色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的学习内容直观形象和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地展现出来,使学习者既看得见,又听得见,还能动手操作,它所提供的信息量,对知识的保持率均比单一听教师讲课高得多。所以运用多媒体和电子白板去辅助教学,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媒体的效能,增加课程的容量和密度,达到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

摆正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的整合的关系,即:一切信息技术内容、手段和方法等都是为生物教学服务,是为了更好地突出生物教学的重点和突破难点服务。不能为了整合而整合,不能哗众取宠。

1)突出重点的教学探究。运用多媒体电子白板交互适时出示与本节教学重点相关的视频、动画、图片、典型文字资料等,使学习内容具有直观性、趣味性、有效性、反馈性等。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理解。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架起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桥梁,达到突出重点的目的。

2)化静为动、化慢为快、化快为慢的教学探究。生物教学中常会遇到一些缓慢进行的生理过程,使人们无法在短时间内观察到这个变化过程;也常有一些微观世界的复杂变化,看不见摸不着。而这些教学内容靠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使学生理解掌握,而借助多媒体与电子白板的和谐交互技术,可以使学生比较直观形象地认识微观世界的运动变化,从而对生物现象、生理过程的本质能一目了然。

如种子的萌发过程就是一个比较缓慢的变化过程,很难看到它连续变化的全过程。但利用超级解霸将用特殊技术手段拍摄到的种子萌发全过程的影片截取下来,就可以使学生在不足一分钟的时间内看到种子萌发的连续的全过程。再如动物的运动,动物的运动是很快的,很难看清楚的。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以慢放和定格展现给学生。又如在学习“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一节时,为说明分子是运动的,用媒体展示糖分子扩散到水分子中,并呈现动态平衡的动画,学生马上就能理解分子是运动的。

3)化抽象为具体、化微观为宏观的教学探究。生物教学中常会遇到一些微观世界的复杂变化,看不见摸不着。而这些教学内容靠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使学生理解掌握,是教学的难点,多媒体技术可使教学内容化抽象为具体、化微观为宏观,启迪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理解,降低教学的难度。同时动态的画面会给学生新颖、精彩、而耳目一新的感觉,使学生学习兴趣大增。

3 辅助实验、探究性学习的教

学探究

“构建和谐创新社会是是中华民族的核心灵魂”,把创新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是课堂教学必须落实的目标。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探究性学习在生物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通过探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辅助探究性学习,并不是用多媒体制作虚拟的动画代替实验、探究,而是为学生创设发现问题、捕捉信息、独立思考的情境,营造一个生动、愉悦、民主开放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敢于质疑,敢于坚持自己的正确意见和提出自己的设想,学会与他人合作。让学生充分地施展拳脚,敢想、敢说、敢做、敢创新,在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的同时,增强创新意识,为今后成为创造型人才打下基础。另外,学生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往往看到的只是实验的现象,而揭示现象的原因往往比较抽象,这时需要运用多媒体去辅助教学。

运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观察的问题和实验、探究时的注意事项,使学生明确观察什么,思考什么,真正实现有的放矢地学习,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适应社会能力。

4 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示式学习,进行展示学生

才能和个性的教学探究

“面向全体,一切为了学生终生幸福服务”是新课程生物教学的核心理念。实施这一课程理念就要求教师在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整合研究中,为学生搭建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和展示学生的才能和个性的空间和舞台,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服务。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运用信息技术创设问题的情境,积极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讨论、观察、设计、交流。课堂上要给学生充分的展示和交流的时间,让学生在合作交流和创新思维的火花碰撞中,去生成课程资源,自主构建知识体系,达到资源共享。

例如,在“输送血液的泵——心脏”一节,以小组为单位观察实物猪心,在观察前运用课件展示研究的问题,每组自主选择着重研究一个方面的问题,学生边观察边讨论,解决问题。最后各组派代表进行合作交流。学生利用实物展台,结合实物、模型、图片等汇报,发挥了学生的聪明才智,突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使学生的合作意识、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胆量,真正让学生从生活走向社会。

5 及时巩固强化知识的教学探究

生物学科目前为非中考学科,往往学生不够重视。在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整合的研究中,最终的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对生物教师来说,把握课堂40分钟教学尤为重要。所以,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注意运用不同的手段和方式加强知识的巩固和强化,达到教学质量的最优化。

6 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相结合的教学探究

开展“整合”课题研究,探索“信息技术与生物整合的教学”探究,学生的信息素养、科学素养是基础。因此,在课题研究中,注意学生信息素养的形成和习惯的养成,采用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即教师要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课下收集与“主题”学习有关的课程资源,并整合到教学中,让信息技术真正服务于生物教学。

因为学生的探究过程有时是盲目的,同时,网络空间具有很大的自由性,而青少年自控能力相对较弱,所以教师要提供适时的引导,不时地给予学生帮助。有分寸地提供有效的信息资源,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提炼概括学生的问题,关注不同水平学生的活动情况,有的放矢地给予辅导,等等。同时,教师也要积极参与探讨,进而形成师生互动、师生互导,结为新课程理念下的探究伙伴。

(作者单位:河北省内丘县第二中学)

猜你喜欢

多媒体生物信息技术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第12话 完美生物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