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2012-04-29周波
周波
【摘要】在高中的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显得愈发重要.教师要尽力为学生营造活动空间和情境,并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本文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入手,探讨数学教学中培养高中生的创新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创新能力;高中数学;方法和途径
21世纪急需高素质的创造型人才,人的创造力包含创造个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两个方面,而创造力塑造的基础是对创新文化进行培养.近年来高中数学教学改革的重点是创新教育,在新课程标准下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求有所提高.实行创新教育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在高中阶段对学生进行数学方面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任务,它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并改革教学理念,对新的教学方法进行探究,不断地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一、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发展,创新能力的培养愈来愈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优秀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是具有创新能力.创新能力对高中数学的学习意义重大,高中数学的学习与初中数学相比,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差异较大,对学生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排列组合、实根的分布与参变量方程和概率及其实际应用问题,函数在封闭区间上的求值问题及如何计算函数的值域,对三角函数的应用和化简,利用向量求解立体几何问题等.学生只有具备优秀的创新能力才能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并化被动为主动,理解与掌握高中数学的重点和难点.
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新精神.在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学生大多数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无法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发展,不利于学生数学兴趣的形成及培养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在思考数学问题时,容易被传统僵化的思维所束缚,无法实现创新性的突破.由此,高中数学教学中应当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使得学生能用创造性的思维来思考数学问题.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1.启发学生的构造性思维
构造法指的是通过仔细的观察、深层次的思考,构造出解决问题的数学模型,使问题得以迅速解决.构造法是数学的基本思想之一.因此教师应当在课堂上对学生的构造性思维进行训练,以增强学生思维的开拓性、灵活性和创造性.
例如 解不等式||x-5|-|x+3||<6.
分析 一般而言,通常的方法是分区间进行求解,而这样做工作量比较大.通过观察本题的条件,可用构造双曲线的思路进行求解.
解 设F1=(5,0),F2=(-3,0),则|F1F2|=8,同时F1F2的中点为O′=(1,0),又假设点H(x,0),当x点满足题中不等式要求时,H在双曲线的内部.故1-3 构造性思维能在思考问题时,对逻辑视角进行变换并构建数学模型,把原有的复杂数学问题变换为与所讨论问题等价的更加容易解决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训练学生快速抓住数学问题实质的能力,对复杂的数学问题进行不断地转化.从例题的求解过程也可以看出,教师也应当在解题过程中积极挖掘学生的潜在意识,通过构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要让学生过多地把注意力放在某一点上,使得解题思路受到局限.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为了更好地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教师应当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通过对实际应用问题的探讨,发挥数学在学科之外的教育作用.
比如,在进行函数与方程方面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联通公司和移动公司的话费收缴情况进行比较,对企业如何在成本既定的情况下实现利润最大化做研究等.在讲授圆锥曲线问题时,可以引导学生对卫星轨道方面问题的探讨及抛物线拱桥的设计等.在讲授等比数列时,可以对存贷利率、等值增减、股票收益率等实际问题进行讨论.
通过上述教师在课堂上将数学问题和实践的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解决数学问题时也不再局限于课本的习题,开拓了其思维拓展的空间,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3.积极开展发散思维训练
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以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看法为基础,并适当地加以引导,注重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形成学生乐于探究问题的好习惯.基于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更加关注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引导学生“标新取异”.可采用课外实践活动、课内诱导和启发并配以多媒体演示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从多种角度的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
三、结 语
教师在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应当积极地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教师的教学内容不应当仅仅局限于书本的知识,而需要不断引进新知识、新问题,并与实际的数学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结合,积极对学生的探究、思维、创新能力进行培养,使得学生在处理高中数学问题时具有新发现、新视角,让学生的创新能力能在高中数学教学课堂这片教育沃土上结出丰收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