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育心灵 畅达生命
2012-04-29李建萍
李建萍
什么样的教育是真正的好教育,什么样的学校是好学校,什么样的学校生活是师生向往和希翼的,一直以来,这都是我不断思考和探索的方向。2002年元月,我调到畅家巷小学,面对陌生的环境,迎接全新的挑战,当时倍感责任重大。
《论语》中有这样一句话,“君子务本,本立而道升”。教育之本,是学校文化的精神力,以此向孩子传送生命的气息。只有全力构建师生认同的文化观念、价值观念和生活观念,并将之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当中,方能为学生的发展打好生命的底色。学校文化是自然的、淳朴的,彰显着本校的特色,同时,更能体现一种“细雨湿衣看不见,鲜花落地听无声”的意境,在悄无声息中浸染师生的一言一行。
经过研究,我校将学校文化的主题涵盖在一个“畅”字之中,逐步形成了以“畅”为核心的“畅文化”,以此引领师生持守“和畅”之理,孕育“顺畅”之心,丰盈“畅意”之道,张扬“畅达”之愿,演绎“畅响”之情,让每个孩子都拥有欢畅的童年。
一、学生畅行
我们把学生的发展置于自我体验的过程中,将体验参与式活动“与课堂接轨,同生活联袂,创新教育,整合资源”,引导学生寻求一个岗位、扮演一个角色、学会一种本领、获得一份感受、明白一个道理、养成一种品质,在体验中收获,在参与中发展。学校出台的“九项文化工程”即是“畅文化”的载体之一,具体要求学生在校六年要做到:①读60本中外名著、20本科学类书籍、20篇现代散文;②背100首古诗、6部经典古文作品、20首现代诗歌;③看60部经典影视作品;④赏60幅中外名画;⑤听60首中外名曲;⑥会3项体育技能;⑦知100位科学家的故事;⑧写100篇周记;⑨练一副口才。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会3项体育技能”,我校是市区体育局挂牌命名的“排球传统项目”学校,每年开学时,新生家长都会收到《入学通知书》《致家长的一封信》和一个新排球;我们还在家长会上告诉家长“德与智皆寄予体”,在寒暑假作业里添加体育实践活动项目,严格控制文字作业量。
二、课堂畅动
叶澜教授曾经说过:“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新人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在近年来高效课堂的探索中,我们结合实际,提出了课堂教学“三六”模式,即“三步六环,师生畅动”的教学模式,以此构建师生平等对话、学生问题生发的“自主?合作?探究”式课堂。
“三步”指的是教师要做到有效的课前准备,借助学校自主开发的“三级备课”,做到“备目标、备教法、备练习”。
“六环”指的是课堂教学要以学生的有效参与为原则,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教学过程必须体现六个环节——预习导航、目标导学、合作探究、展示汇报、检测回馈、矫正巩固。
“师生畅动”就是让教师在课前动起来,让学生在课堂动起来,教师以“合作伙伴中的首席”形象出现在教学活动中,少教多学,少讲多练,学生之间同伴互助,整体提高,努力打造生动的课堂。
三、课题畅研
课题研究是为了帮助老师将新课程的相关理念逐步深化,实现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的恰当对接,并以此为基点,让教师学会从小问题入手,通过研究实现教学创新,同时有效解决学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我校是城关区第一个被甘肃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挂牌命名的“课题实验小学”,现已有立项课题15项,开展了不同教师教学行为对比实验研究、同一教师教学行为跟进式实验研究、教师教学特色促进研究等,使教学研究成为教师的常规工作。此外,还通过“连环式递进课”“五年以下青年教师诊断课”“教学常规随堂课”“年级组探究研讨课”“教师基本功大赛”“‘有效教研、创新课堂优质团队说课竞赛”等活动,研训相辅,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四、教师畅言
认识就是解释,而解释是多元的,不同的视角对世界就会有不同的解释。这是德国哲学家尼采对于“认识”的理解。
为了使校本培训工作简约化、多样化,更有针对性,让每一位教师都能认识到自己的潜能,我们将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有效结合,组织开展“教师畅言”活动。此项活动每两个月为一期,每期设定一个主题,每两周开展一次活动,活动中有一位中心发言人引导大家交流从教体会和学习状况,总结经验,达成共识。这样一来,自我反思与集体反思成为习惯,教师能够畅所欲言,共同促进学校发展。
我常常告诉教师:“学校就是学生犯错误的地方,教师的作用是让学生在错误中学会正确。”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畅育心灵,畅达生命”。
责任编辑/南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