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忌盲目模仿“鹰式”教育
2012-04-29高丙成
高丙成
“鹰式”教育是从小对孩子进行极端体能训练的一种教育方式,是继“虎妈狼爸”之后,“鹰爸”采取的教育手段。“鹰爸”这种近似于训练动物的极端教育方式不应被宣扬推广,更不应被复制。
首先,“鹰式”教育不利于孩子社会性培养。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早期良好的亲子关系、依恋关系不仅有助于幼儿情感和道德品质的稳定、健康发展,而且能够有效预测以后取得的成就。孩子需要家长的用心陪伴,需要自由玩耍的时间,需要由同龄小朋友构成的集体环境。“鹰式”教育过于严格的锻炼往往使孩子失去对父母的依恋,也不利于孩子与同伴的交往与合作等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其次,“鹰式”教育不利于孩子内驱力的激发。动机和兴趣是推动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原因,是激励、指引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只有让孩子体验到主动学习的快乐,孩子才会表现出尝试新事物的勇气和能力,并将这种品质延伸到未来生活的方方面面。“鹰式”教育过于严格的锻炼不仅不利于孩子学习动机和兴趣的激发和保持,而且容易使孩子本来已经建立起来的动机和兴趣逐渐消失殆尽。
再次,“鹰式”教育不等于智力开发。一个人的智力不仅依赖于先天的遗传,而且可以通过后天科学系统的训练对大脑进行开发。研究证明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提高大脑的感知能力、对身体控制能力等,但并没有研究能够证明进行体育锻炼与提高智力水平有直接关系,否则那些专业运动员就都是高智商了,用这种简单的极限体育锻炼来把一个智商不高的孩子变成一个超常儿童更是基本不可能的。
最后,“鹰式”教育不符合教育规律。0~6岁的孩子处于人格养成、习惯培养、智能开发、体能发展的关键期,需要一贯地、连续地、创造性地教育和指导。教育应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并遵循一种适度原则,“过”与“不及”均不是最佳的教育方案。如果不遵循孩子自身成长发展的规律,非要按家长固有的模式去培养孩子的话,往往会事与愿违并隐藏很大的危险,扼杀掉孩子那份天然的本性,由此对孩子带来的心理影响短期内很难消除。
责任编辑/马子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