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究竟哪儿错了?

2012-04-29

大学生 2012年18期
关键词:应届生职位信息

毕业一个多月了,我还是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其实对于每一份我将要发出简历的工作,我都是认真对待的,因为不想海投随便应付,所以我选择精投。但是到最后,就算在面试中自我感觉良好的,最后结果也是被告知“回去等通知”。

我不知道究竟是哪个环节出了错。因为我的专业是汉语言文学,大家就认为我只会文绉绉地咬文嚼字?还是因为我是个在天津上学却来北京求职的应届生?或是他们觉得我什么也不会,没有学习东西的能力?又或者我不擅包装自己?还是因为我在职业规划这块没有回答好?

我是一个应届生,我想找好第一份工作,认认真真干几年让自己有所沉淀,然后向更高的目标前进。我承认,自己现在的能力和其他人比起来,不够出色优秀,但是也并没有差到哪儿去阿?求职前,我一直很乐观地看待自己。但是现在,对着自己毫无起色的状态,我突然觉得是盲目乐观了。我不明白到底是哪里出了错?我哪里还需要有所改进?

嗨,我刚刚结束人生第二次求职,明天马上要去第二家公司上班,在这个时候看到你的信,不怕你笑话,感慨真的良多。我从来信里读得出,你是一个踏实又坦诚的姑娘。那么咱俩就“赤诚相见”一下,我跟你说说自个儿这回求职的几个收获。

NO.1offer啊offer,你究竟有多想要?

你说你不想海投应付,我特别赞成,锁定目标是取胜的大前提。你说你每一份简历都认真对待,我深信不疑,可是姑娘啊姑娘,认真只是基本功,要拿offer,只有认真是不够滴!

当当当当——暖教授闪亮登场,隆重地显摆一下我是怎么拿下这个offer的。由于我很想十分想特别想要这家公司的offer,为了能加入,我用尽了浑身解数。首先呢,通读他们所有的职位要求,注意是所有的,找出所有要求的“共性”——它反映了这家公司的价值观;同时,找出自己心仪职位的“个性”,总结出3~5个符合这一职业要求的三个关键词——这些词都是要在简历中重点呈现的!然后呢,发动所有能发动的力量,去挖掘招聘启事中没有讲出的需求,比如拜托朋友引荐公司内部的人,和TA聊天;比如去看他们管理层公开发表的文章,了解公司的战略方向——挖掘出的隐性需求也要在简历上突出。再然后呢,我浏览了目标公司出品的所有报告,中文的、英文的;翻了公司所有成员每人至少10页的微博(因为公司总人数不多,多的话就翻相关人士的)——做这些是为了去了解这家公司的“话语体系”,没错,每个组织都有其特有的话语体系,了解它并运用它,方能在面试的时候释放出一种“我和你们是一国的”这样的信号。

因为太想要这个offer,所以才把能做的都做了,心想如果说尽力了即使败了也没话说。因为做了足够的功课,想要加入的欲望透露在了简历的每个字里、面试的每句话里,甚至面部表情上,所以才得以如愿以偿。

NO.2不是你不好,是我们不合适

可能是加入的意愿太强烈,所以像你一样“回去等通知”时,我也升起了各种负面念头,回想各个环节,患得患失的。一天在饭局上,有猎头、有领导力教练、还有培训师,他们组团一起安慰我,核心思想就是:如果你真的没去成,不是你不好,是你们不合适。现在想想很有道理,不是说拿到offer站着说话不腰疼。因为期间我也面了一些别家公司,发现如果你和组织的“气味”相仿,彼此真的是可以识别的,反之亦然。

另外,面试时的坦诚不是想说啥说啥,而是快速识别对方发问的目的后,选择性地去呈现自己的真实信息,切记!

NO.3八字不合,谁都没辙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目标公司确实是自己的菜,自己也深信是对方的菜,面试相谈甚欢,可等来等去就是等不到任何示好的消息。这个时候其实可以进一步追踪一下,发个邮件打个电话什么的,这是猎头教我的。如果真的未果,那也只能说是八字不合,默念一句“让它去吧”,赶紧投入下一场战斗。

你发现没,第一条是自己的事,第二条是别人的事,第三条是老天的事,所以请你把重点放在第一条上面,先使劲浑身解数再说。剩下的,就是静静等待了,offer总会有的。最后祝offer早日落袋为安!

(暖乎乎)

前一段有个朋友向一大刊求职,欲谋文化版记者一衔,招聘信息是公开发布的,朋友担心自己的简历陷入海量信息里游都游不上来,所以转了几道弯找了位在该大刊工作的师兄推荐。师兄直接将这位朋友的简历递给文化版相关人员手里,几日后面了试,然后又见了主编大人,然后他就上班了。

后来我这朋友得知大刊刚一发布招聘信息,邮箱就被塞爆了,简历像无尽版僵尸一样一大波又一大波,相关人员收都收不完。朋友的出现恰解了相关人员烂额之急——能胜任这职位但未必是最合适的,于是邮箱里的未读简历一概不理了。

信息过剩,甄选信息的成本大大增加,江湖传说某大台选简历,看都不看先扔一半,因为人数实在太多。所以海投简历意味着你的简历很可能无法有效到达。而目前海面的情况是,少数牛人、面霸人手多份offer还在继续面,不那么牛的求职者只能排在面霸之后慢慢等待。待面霸将手中的offer一个个“放生”,被放鸽子的企业才会按排序依次找其他求职者。

海投、海面、海拒,心灰意懒,面霸其实很累,非面霸也很累,企业更累……这就是信息时代求职毕业生的代价。

所以也许是因为你只按常规流程走有点坐以待毙,不妨非常规下,就像我那位朋友那样找人推荐推荐,不为“潜规则”,只是为了确保简历能有效到达。别小看了自己的人脉,按“六度理论”说,无论是卡扎菲还是汪小菲,最多只需六度转手你便可以认识他。故而相中的职位你可以打听打听,再打听打听,或者向亲戚朋友老师问问有什么招聘信息。

当然海投也有很多好处,我觉得最重要的一项是能减少职业成见。对于没有工作经验的应届生来说,“喜欢”做什么与“不喜欢”做什么其实都挺虚,做都没做过,甚至看都没看过,凭什么知自己不适合。应届生找工作就要像吃货们那样,不要给自己设限,秉持着一颗开放的心,酸甜苦辣都要敢尝一尝,待选择足够多时再说“喜欢”也不迟。也千万别被片面的职位说明骗了,觉得“活动执行”很吸引人,其实可能就是执行今天到底订50份盒饭还是60份之类的杂事儿。莫说招聘网站的职位说明,连电影电视里的皆要疑,比如最近很多影视剧都拿女媒体人说事,你看《搜索》里的姚晨,又白又富又美。但真实情况是,女记者哪有穿那么好写稿的,必然都是睡衣道姑头鲨鱼夹,一脚踩在椅子上,满脸油地憋稿子。

最后想告诉你,如果一时没有结果也不必太在意,再等等,那些你面过的公司,说不准被面霸放了鸽子后便会来找你。

(大学生杂志社编辑 贞子)

说起投简历,七分靠内容,三分靠运气,而在内容上,也有一定的讲究。这个讲究,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关联性”。

所谓的关联性,就是你简历中的内容一定要与所应聘的内容有关系。比如,如果你应聘对方的市场部门,那么简历中要多强调你做过哪些与之相关的事情,比如促销、市场部实习,或者在社团活动中做过市场部;如果是应聘记者,那要多强调自己在文字与沟通方面的特长。如果你觉得看上去没什么相关联的,那就要使劲找点儿能联系上的,以此来表示你来应聘这份工作是有一定的理由,并且能做好。

用人单位不是培训班,他们最害怕的就是应聘者说自己会努力有勇气之类的话,因为太多人讲这种话,但是实际遇到困难时最先跑掉的也是这些人。我曾经面试过一个名校硕士男孩做实习生,我很犹豫,因为我要他做的工作很琐碎,但是他说“万丈高楼平地起!我愿意做!”结果平地起了两天就走了,太让人无语了。因此,想要表现出自己在这个岗位上的潜力与信心,就要让对方看到一些之前的经验,如果没有特别明显的相关经验,“吹毛求疵”地找出来一点也是可以的,不能只喊口号。比如你想当记者,但是你没有做过类似的行业,那么相关的可以是——你给社团写过文案,帮老师编过书等等,总之就是跟“写作”相挂钩的。但是如果你实在找不到什么东西,那这场面试极有可能失败,因为你的竞争对手只要有一点点相关性,面试官都会更加倾向于对方。

还有一种方法,就是有一个特别的强势点。比如我有一个合租的室友,她刚来北京的时候应聘一份行政工作,不过她没有一点经验。但是在面试中,面试官给她一堆数据,让她录入一个复杂的系统,恰好她的Excel能力非常强,很快做好了,这是很多其他有经验的应聘者做不到的。要知道,行政工作是非常琐碎的,录系统数据是每天都需要干的活儿,这点恰好中了她的特长,所以她当场就被录取了。

可能你会说,自己没有什么特别的长处,也找不到什么特别的相关,怎么办?告诉你一个小妙招。首先从自己的简历中挖掘,自己过去在学校或者在社会实践中做过的事和体验出的能力与哪些工作相关,找到相互之间的关系再去应聘,成功率就会高很多,而且薪水也会相应高一些。千万不要自己之前写文章特别好,去应聘售楼小姐;沟通能力特别好去应聘研发。总之谨记关联方让面试变得有效率,否则很容易广播种,却一棵苗都收不到。

(赵星)

猜你喜欢

应届生职位信息
领导职位≠领导力
解析校招,读懂毕业生
神数据
订阅信息
2017年应届生就业:硕士生起薪比本科生高1600元
职位之谜与负谤之痛:柳治徵在东南大学的进退(1916—1925)
数据
美最高就业率地铁圈
展会信息
收入性别歧视的职位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