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桩核在楔缺露髓基牙修复中的疗效观察
2012-04-29李向荣邱建平何海波
李向荣 邱建平 何海波
[摘要]目的:观察并比较玻璃纤维桩复合树脂核与钴铬合金铸造桩核在楔缺露髓基牙修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4颗楔缺露髓牙,分别用较玻璃纤维桩复合树脂核(A组37颗)与钴铬合金铸造桩核(B组37颗)进行修复,患者经过2~3年随访,观察其临床修复效果。结果:A组治疗37颗,失败1颗,B组治疗37颗,失败4颗,A组的成功率为97.3%,B组的成功率为89.2%,两组修复效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较玻璃纤维桩复合树脂核与钴铬合金铸造桩核在楔缺露髓基牙修复中的临床疗效无显著性差异。
[关键词]玻璃纤维桩;钴铬合金铸造桩;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78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9-0-0
由于牙颈部釉牙骨质界处的结构比较薄弱,采用横刷法刷牙,龈沟内的酸性渗出物,应力集中等因素常导致牙体楔缺露髓。在经过完善根管治疗后,需做全冠修复或成为修复缺失牙的基牙,为防止其折断,常采用桩核冠修复。以往应用镍铬合金桩核,因其易致牙龈黑线等,现在基本被钴铬合金桩核所取代。随着人们对美观等方面不断增长的修复要求的提高和材料学的发展,出现了纤维桩核系统。本研究利用玻璃纤维桩复合树脂核和钴铬合金桩核对楔缺露髓牙加强牙体强度,防止其折断,对临床修复效果进行对比。
1材料和方法
1.1病例选择:选择2006年6月~2010年6月在扬州大学医学院口腔科就诊的患者74例(男36例,女38例),其中上颌前磨牙35例,上颌磨牙为12例,下颌前磨牙为41例,下颌磨牙为7例。将上述患牙随机分为两组,各37颗。纳入标准:①所有牙齿均为楔缺露髓;②都经过完善的根管治疗;③牙周健康,无松动;④无扣痛等临床症状;⑤桩的长度≥临床冠的长度。
1.2 设备及材料:光固化机(新亚公司,中国),ParaPost taper LuxTM 预成玻璃纤维桩,Para Core 双重固化高强度复合树脂桩核材料,非冲洗牙体处理液和ParaBond 胶粘剂 A、B(康特公司,瑞士)。钴铬合金铸造金属桩核及两组的所有烤瓷牙由佛山爵冠齿科有限公司加工提供,聚羧酸水门汀(上海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齿科材料厂)。
1.3 治疗方法:74颗楔状缺损露髓的牙齿,均通过完善的根管治疗,X线显示各根管的长度恰充,根尖封闭紧密,观察3~7天,无扣痛等临床症状后,去除牙冠内所有充填物,去除牙冠倒凹,根据根管长度及根管形态等因素。除根管内3/4~2/3的根充物,使根尖保留至少4~5mm的根充填物,要求牙冠及根管光滑无倒凹,同时注意尽量保留牙体组织,增加牙齿自身强度。
A组采用玻璃纤维桩复合树脂核修复,操作步骤为:①桩道的预备:先用较细的Gates Drill钻预备到指定长度,再用配套的同选定的纤维桩同一型号的桩道预备钻进行桩道预备。预备后的根管壁保留至少1mm厚度的牙体组织,确保在根管的任何位置,桩的直径均不要超过根径的1/3;②桩道的清理:用35%的磷酸液酸蚀根管壁、牙体缺失部组织面(包括牙冠部缺失组织及开髓孔周和楔缺面)1min,彻底用蒸馏水冲洗桩道及牙体缺失部表面3min,用纸捻吸出桩道多余水分,轻吹缺失牙体组织表面,再用纸捻吸出桩道剩余水分,进行严格隔湿;③纤维桩的根内试合:根据根管预备的情况选择对应的玻璃纤维桩,将其插入根管内,标记好长度后,取出纤维桩用金刚砂钻去除桩的多余部分;④纤维桩的粘结和牙体缺损的恢复:先在根管壁及牙体缺失组织面涂上配套的牙本质处理剂,用纸捻吸出桩道多余液体,轻吹牙体缺失组织表面及根管,30s后用等量的粘结剂A与粘结剂B混合液涂擦根管壁、牙体缺失组织表面及根管30s,用纸捻吸出桩道多余粘结剂,轻吹牙体缺失组织表面及根管。用注射器把混合均匀的树脂水门汀注满根管后,再在纤维桩上涂布一层树脂水门汀,将纤维桩插入根管内,轻压就位后,再在牙体缺失部注足树脂水门汀,分别从颊、舌测、冠向下方向各光照40s,彻底固化光固化树脂水门汀。常规进行牙体预备,全瓷冠修复。
B组采用铸造钴铬合金桩核冠修复,采用Gates Drill钻预备到指定长度,按顺序从小号到大号的顺序进行,桩约为根管直径的1/3,流体硅橡胶取桩,灌注模型,制作钴铬桩核,试戴桩核,聚羧酸水门汀粘结桩核,精细牙体预备,钴铬合金烤瓷修复。
1.4疗效评定标准:成功:冠桥无松动脱落,桩核无松动脱落及折断,牙体组织无折裂、劈裂,完整,X线检查无根折,牙龈无黑线,美观,无咬合痛等临床症状,失败:成功项内有一项不符合者。
1.5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用χ2 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全部75例患者,共74颗基牙经同一临床医生操作,佛山爵冠齿科有限公司加工提供钴铬桩核,全瓷冠及钴铬烤瓷冠,分别于修复后6、12、24个月的复查随访。发现A组成功36例,失败1例(前磨牙),成功率97.3%;B组成功33例,失败4例,其中前磨牙失败2例,磨牙失败2例,成功率89.2%(见表1)。A组的成功率比B组的成功率高,但二者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30,P>0.05)。
3讨论
楔状缺损露髓牙需做根管治疗,根管治疗后属于大面积缺损牙,易牙折。桩的作用是为核提供固位,同时将应力传导到牙根部而不至集中在牙颈部,对于牙颈部牙体组织薄弱的缺损牙可以减少牙颈部横折风险[1]。有研究[2]证明,根管治疗后的前磨牙选择桩核冠修复是最合适的。对于楔缺露髓牙经过根管治疗后,临床上常用桩核冠来修复。桩核材料的选择是决定桩核冠修复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桩可改变牙根的应力分布,弹性模量是影响桩材料在牙根中应力分布的重要参数之一。理想的桩应具有和牙本质相同的弹性模量,使作用力可以沿整个桩长均匀分布,有利于向牙根表面传导,减小应力集中[1]。金属桩核的弹性模量为145~203GPa,玻璃纤维桩弹性模量为28.7GPa,牙本质的弹性模量为18.6GPa。玻璃纤维桩的弹性模量最接近牙本质,在承受相同载荷时产生的应力得以有效地在纤维桩与根管壁之间均匀分散传导,从而减少了牙本质的应力集中。而金属桩核与牙本质的应力相差很大,在牙根内易形成应力集中,在金属桩与牙体组织界面产生微裂纹,使牙根桩核复合体折裂,疲劳强度下降[3]。金属桩与牙体组织界面产生的微裂纹扩展,易导致根折。Newman等[4]研究发现,玻璃纤维桩修复牙的折裂模式为可再修复性根折,有利于剩余牙根的保存,而金属桩和氧化锆瓷桩多为不可修复性根折。此外当发生根折桩折时,金属桩很难去除,而纤维桩却易于从根管内拆除[5],易于二次修复。
本研究结果显示,玻璃纤维桩复合树脂核组修复楔缺露髓牙的成功率高于钴铬合金桩核组,但没有统计学意义。全部失败病例中钴铬合金桩核组的4例全为冠根折,剩余根部有纵向裂纹,后经拔除。玻璃纤维桩复合树脂核组中失败1例,表现为牙颈部冠折,为横向,后把断在根内的纤维桩取出后,利用原来的烤瓷冠重新选用纤维桩核一次性修复成功。两组失败病例均见牙颈部楔状缺损累及两个牙轴面以上,且未能保证1mm的牙本质肩领,尤其唇颊面。牙本质肩领可以抵抗功能性咬合力、侧向力以及锥形桩的楔力来增强牙齿的强度[6]。无牙本质肩领易造成桩折和或根折的发生。本研究再修复组通过制备龈下肩台获得了完整的肩领,对于临床冠或根较短时,还可以通过冠延长术来获得牙本质肩领。
楔状缺损露髓牙本身牙颈部大面积缺损,再加上根管治疗后牙体组织变脆,更易牙折,Para Core 双重固化高强度复合树脂桩核材料既可以用来粘纤维桩,也可以作为桩核树脂材料,在粘结与牙本质弹性模量接近的纤维桩后形成的修复体,其强度和模量与牙本质接近,牙本质与粘结剂之间形成很强的粘结效果,从而形成一个近似同质性的结构[7],是预防牙折的有效方法。楔缺露髓处的树脂和纤维桩相粘结形成的倒插销式结构还可和牙体形成自锁结构,防止纤维桩脱位,提高了修复成功率。玻璃纤维桩复合树脂核与钴铬合金桩核组间没有对粘结剂的影响因素进行比较,尚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巣永烈.口腔修复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69-179.
[2]赵煜,姚蔚,陈新民,等.根管治疗后邻牙合面缺损前磨牙修复方式的生物力学研究[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6,24(1):28.
[3]张占利,管宏伟.不同桩核修复根管治疗牙抗疲劳强度的体外研究[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0,26(6):785-788.
[4]Newman MP,Yamen P,Dennison J,et al.Fracture resistance of endodontically treated teeth restored with composite posts[J].J Prosthet Dent,2003,89(4):360-367.
[5]Cormier CJ,Burns DR,Moon P.In vitro comparison of the fracture resistance and failure mode of fiber, ceramic,and conventional post systems at various stage of restoration [J].J Prosthodont,2001,10(1):26-36.
[6]Hayashi M,akahashi Y,Imazato S,et al.Fracture resistance of pulpless teeth restored with post-cores and crowns[J].Dent Mater,2006,22(5):477-485.
[7]吴俊玲,牟月照.不同桩核材料修复效果的三维有限元分析[J].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2004,5(2):98-100.
[收稿日期]2012-05-22[修回日期]2012-08-27
编辑/何志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