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警戒线”能否逼退“包办教育”
2012-04-29王从清
王从清
近日,清华大学党员新生赴校报到。与以往不同,今年清华大学在报到区外设置“警戒线”,家长只能在线外等候,新生必须带着材料独自登记入学。(《京华时报》)
清华大学缘何在报到区外设置“警戒线”?明眼人一看便知,这是为了阻止父母的步伐,提醒家长学会“放手”,让子女自己完成报到注册。从入学报到开始,就让孩子独立地面对挑战、学会生存,锤炼学生吃苦耐劳、独立生存的技能,设置报到“警戒线”的意义就在于此。
亲情是没有国界的,但表达爱的方式却大相径庭。要问国人对子女的溺爱有多深,先看高考时,考场外守候的庞大军团,接受考验的不只是孩子;再看开学时,校园内背包扛箱的,几乎都是家长……此情此景定会让外国家长为之“汗颜”。世界上最疼子女的非中国人莫属,因为我们有包办式教育。
平时,父母对于孩子的要求只有成绩,吃、喝、拉、撒都由家长包办。大包大揽看似疼爱,却无情地剥夺了孩子接触社会、参与实践的机会,严重妨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可怜的是,有些孩子除了读书之外,连收拾房间、洗衣煮饭之类的简單活都不会。媒体曾报道,入学不久,母亲收到儿子寄回的包裹,本以为是儿子的一片孝心,打开一看却是一堆换洗下来的衣物,母亲顿时晕倒。请勿怪罪孩子的无知,这样的“惊喜”何尝不是父母长期惯宠的结果?
今年,清华大学别出心裁地在报到区设置了“警戒线”,无论对于众多家长,还是各级学校来说,都是一次警醒,提醒人们这一问题的严重性不可忽视。但能否触动家长,唤醒社会,让父母从内心深处主动放手还很难说。毕竟,从小到大,孩子一直生活在父母的怀抱里,习惯了包办式教育,一下子放手,家长怎么忍心,孩子怎会适应?
近日,闲读《给孩子一把扫帚》这篇文章,发人深省。说的是孩子的独立生存能力要从小培养,幼小之时就要营造机会,哪怕给他们一把扫帚。“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也许就是这个道理吧。从这个角度来看,相比于大学,中、小学校门口更需要报到“警戒线”。培养孩子的独立生存能力先从让他们离开父母、独自报到开始,这才是最科学,也最管用的教育方式。
如果清华门口的这条“警戒线”,能引起全民反思,家长们能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方式,让“包办教育”逐渐退出中国的历史舞台,这才是大家最愿意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