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被社会风气毒化的表现等
2012-04-29
这是被社会风气毒化的表现
“政和考察收获:1.毕业后不下基层!2.毕业后坚决不下基层!!3.毕业后死都不下基层!!!减肥,回去找个好男人。”这是一个叫“璟好”的网友在新浪微博上发出的内容。这个微博的博主是厦门大学的一名女博士。据了解,这位厦大经济学院的女博士近日随校方组织的博士团到闽北山区的原国家级贫困县——政和县调研有关生态与经济发展的课题。她在微博上抱怨说:“吃的一点都不好,什么乱七八糟的,菜全部被吃光。哎,小地方,做事不行,而且他们显然不把我们学生放在眼里!”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
从新闻报道中不难看出,这位女博士生之所以抱怨,发牢骚,是因为接待的人没有像她想像的那样前呼后拥地迎接她,没有山珍海味地招待她。她从一开始就对自己所作的调研工作作出了错误的定位,以为堂堂一个博士生去一贫困县调研,县里领导会诚惶诚恐,就像上级官员检查工作时一样,会对她百般照顾、千般热情。当她遇到“吃的一点都不好,菜全部被吃光”这样的冷遇时,她的预期与现实产生了强烈的落差,因而让她对“基层”有了奇怪的厌烦感。这与其说是这位女博士生思想的异化,不如说是当下社会风气对她的毒化。
当只能在“QQ农场里”种菜时
今年暑假,厦门市4000名中小学生走到田间地头,插秧、摘花生、种菜、嫁接果树,进行劳动体验。但现在的孩子有多少干过体力活,了解基本的农作物种植、生长的常识?现实状况堪忧。记者在基地采访期间,随机采访了数十位参加劳动的学生,不少学生说,以前以为把种子埋在土里就能发芽,没想到稻谷种出来这么麻烦,有的学生说,以前以为花生是长在树上的,还有的同学笑着说,以前只在“QQ农场”里种过菜。(据《中国教育报》报道)
有一个笑话,说有一天蔡京问孙子们:你们吃的米是从哪里来的?其中一位说:从臼里来。另一位说:不对,是从席子里来(当时运到京师的米是用席子盛的)。这则笑话被用来讽刺那些不知稼穑的纨绔子弟的。但遗憾的是,这则笑话表达的内容与新闻中的事例如出一辙,是这个笑话的现实版。不过,需要指出的是,我们并不是说一定要让每个孩子都知道农作物,而是说,现在的孩子,特别是成长在条件好的家庭里的孩子对劳动的陌生,因为他们缺乏劳动,缺乏基本的劳动。
抄袭论文是异化的评价体系的衍生品
3月26日,洛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对一起论文抄袭案作出一审判决,认定洛阳某高校体育部教授张丽抄袭北京体育大学一名学生的本科毕业论文,要求其停止侵害行为,并赔偿原告损失1000元。
(据《工人日报》报道)
抄袭论文的事件已不止一次地出现在报端,已让我们有了“审丑疲劳”感。屡屡曝光的论文抄袭事件,都不约而同地反映出一个事实,就是论文与教育教学是无关的,论文只是评价体系中的一个形式化的条件,它不管所评价对象是不是具有这样的能力,而只看结果,即使所评价对象没有任何学术能力,但一旦有了署了自己名的论文,就意味着其达到了所要具备的学术能力,评价体系成了冷冰冰的死的数字和条条框框,这是评价体系致命的硬伤。正是由于这种硬伤,导致了一系列评价中的畸形现象,论文抄袭只是它的一个衍生品而已。
体制的力量有多大
今年的公务员考试还没开始,但身边不少同学已经开始买参考书、报培训班,希望年底能考上公务员或挤进事业单位。看看《中国经济周刊》的最新报道,便能明白大学生为何对“体制内”单位如此痴迷——据报道,有的“体制内”单位,员工花市场价1/8的钱就能在北京闹市区拿下一套房;有的“体制内”单位,年会抽奖最差也能得到一台iPad2;有的“体制内”单位,只需花一块钱就能吃一顿丰盛的午餐……(据新华每日电讯报道)
体制其实是一个游戏规则,体制本身没有让人羡慕的地方。但是,体制拥有极大的力量,它可以左右一个人的命运,当体制拥有的力量越大的时候,它对人们的吸引力就越大。这是因为,在体制内的人掌控着权力,在体制内游戏的人掌握着财富、地位之类的分割权,而体制外的人没有游戏的资格,只能望而兴叹。那些拼命想进入体制内的人,就是看准了这种诱人的东西。毕竟,芸芸众生大多只是为自己而活着的。
编辑:陈富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