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集成创新的过程研究

2012-04-29杨娟

商场现代化 2012年19期
关键词:产品过程企业

杨娟

基金项目:浙江省社科规划课题“浙江制造企业技术集成创新的模式与机制研究”(07JDCC011YB)的阶段研究成果

[摘要]随着我国企业创新能力的逐步提升,集成创新已成为企业创新的主导模式。集成创新是企业以市场为导向,选择已有的技术和知识,进行创造性的融合,以开发出新产品的过程。其基本过程包括概念建构、技术选择和整合开发等三个核心环节。

[关键词]集成创新概念建构技术选择整合开发

随着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不断增强,以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为主的技术创新模式,逐渐转向以集成创新为主的技术创新模式。集成创新是企业以市场为导向,选择已有的技术和知识,进行创造性的融合,以开发出新产品的过程。集成创新过程是系统的、一体化的过程,是把技术可行性和市场需求转化为设计、规范和产品相关资料的一系列解决问题的努力过程(Iansiti,1995)。它始于明晰市场需求,进而转化为产品概念,然后通过多种技术的选择和集成,最终实现产品的商业化。因此,真正有效的集成创新,必须要对各种可选的技术方案进行评估与选择,要考虑技术的适用性、匹配性以及新旧技术之间的融合,要重视市场、开发、制造等之间的整合,要进行管理与组织的集成。本研究将集成创新的基本过程概括为概念建构、技术选择和整合开发等三个核心环节。

一、概念建构

概念建构是新产品概念导入的过程。具体内容包括评估客观的客户需求与公司的开发能力,进而判别产品开发之可行性,最后形成新产品公司概念与客户需求相结合的产品初步雏形。Kodama(1992)提出需求明晰化(demand articulation),即把市场需求从模糊状态转换成可明确定义的产品,包括将市场资料转换成产品概念和把产品概念分解成一系列开发项目等两个阶段。

需求明晰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转换技能,它把一系列含糊的想法转换成容易定义的产品。在拉丁文中,“articulate”有两层含义:分解成部分,再通过连接整合起来。需求明晰必须具备以下三个前提条件:一是管理层必须对产品开发给予长期的关注,也就是说要为产品开发提供稳定的和充分的资金和人力的支持;二是公司之间的竞争有利于为需求明晰创造迫切性和必要性,促使公司致力于用户的需求并进行不断的尝试;三是需要高水平的技术能力。

集成创新与突破性创新不同的是其开始于对市场需求的新的理解,因此客观地认识企业自身资源优势,准确地把握市场需求信息,找准企业集成创新产品的切入点,是实现企业集成创新的首要前提。当今的企业不仅要理解和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普遍要求,而且要致力于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个性化需求(Tseng & Piller,2003),因此明晰客户需求就成为产品成功开发的关键影响因素之一,否则将严重影响产品设计、制造的质量、时间和成本。满足客户的需求,首先要有效捕捉、分析和理解客户的真正意图。将客户的需求转化为具体的产品和工程标准是相当困难的,因此,需求分析是一个在客户、市场营销人员和设计者之间进行的冗长而反复的过程。

需求分析是非常困难的(Tseng & Jiao,1998)。因为客户需求常常是定性的、不精确的和模棱两可的,很多情况下是可以转换的,而且相互之间可能会产生冲突,因此适当的权衡是必要的。另外客户、市场人员和设计者表达需求时基于的情景不同,以及语意和术语表达的不同常常会阻碍需求信息从客户到设计者的有效转换。因此产品开发的早期阶段,企业应该努力捕捉市场的真正需求,而不是过多关注技术规范(Yan et al.,2002;Chen et al.,2002)。

二、技术选择

技术选择是指企业在监视外部技术和评估自身已有技术的基础上,对可供选择的技术进行适用性、成本和效益分析,明确新产品开发所需技术的过程。产品开发所需技术可以从企业内部获取,也可以从企业外部获取。在开放式创新条件下,技术知识高度分散化,企业不必也不可能再从头开始形成自己封闭的技术体系,而应该有效整合外部技术资源。

技术选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的管理实践活动,不仅与企业自身的资源和能力等内在因素有关,而且受到企业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诸如不对称信息、国家或地区的文化理念、技术输出方等外在因素影响。

信息不对称影响技术选择。非对称信息(asymmetric information)是指某些参与人拥有但另外一些参与人不拥有相应的信息。在技术选择过程中,双方对有关技术信息的了解是有差异的,技术输出方往往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而输入方则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信息不对称影响技术选择主要表现为:(1)技术输出方隐匿部分技术性能及特征等的逆向选择风险,这可能导致选择技术的不匹配;(2)企业不可能完全预见使用所选技术必须具备的知识,特别是隐性知识,因而无法预知将来可能发生的学习成本,可能由于知识准备不充分而造成技术应用失败;(3)企业只能在有限的时空范围内选择相对较好的技术来源,亦即“短中取长”,无法真正选择适合自身的技术。

当企业的原有技术体系接受外来技术介入时,必然会有企业内外两类技术的相互渗透与融合。为发挥技术的最大效应,集成创新中的技术选择应遵循技术先进且适用、经济且可靠的原则。

技术选择的先进性。企业选择外部技术,一是为了实现开发新产品的功能,二是期望通过内外技术的融合提升企业的技术水平。因此企业一般要选择比自有技术水平先进的外部技术,以实现技术选择的高起点。所谓技术的先进性,并不一定是世界上最新的,也不一定是高精尖技术,而是相对引进企业现有技术水平的先进性,这种先进性的技术应当高于本企业现有的技术水平,并具有较长的生命周期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技术选择的适用性。集成创新最主要的是保证技术的匹配性。仅有先进性但与市场需求和企业实力不相适应的技术,对企业而言并不是一项好技术。只有与企业的资源实力和市场需求相适应的先进技术才是好技术。但需要明确的是,强调技术的适用性,并不是迁就原有的落后技术,而是尽可能地注意外来技术与企业原有技术的衔接(杨德林等,1997)。因此既要高度重视所选技术的先进性,又要切实关注所选技术的适应性。当然,由于国家、地区、企业间的差异,一项技术完全适应技术引进方的要求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技术的适用性主要通过技术引进企业事前的正确选择以及提高消化和吸收能力实现。

技术选择的可靠性。企业选择技术的目的就是要对其加以利用。一般来说,集成创新的技术选择,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产品开发的当前需要。因而,选择的技术应当在质量上是可靠的,生产上是行之有效,可以推广应用,有利于形成规模效益,而目可以在新的基础上形成新型的先进技术,产生新的竞争优势。

技术选择的经济性。企业所选择的技术在应用上要有利于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降低产品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

三、整合开发

整合是指技术嵌入组织的流程与管理系统中,发挥潜能的程度(Zmud & Apple,1992)。整合开发是指企业获取所选技术,加以消化吸收,并应用于新产品开发的过程。整合开发的前提是技术的获取,获取技术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消化吸收技术的过程。

技术获取是指企业通过技术选择找到适合的、满足产品集成开发需要的技术后,在众多技术获取渠道中选择可行的获取方式,通过各种手段将目标技术转移到企业内部的过程。

产品开发所需技术可以从企业内部获取,也可以从企业外部获取。企业内部获取技术的主要方式是内部的研究和开发(R&D),即企业利用其自有的技术、知识和资源进行研发活动,以取得所需的技术和知识。技术知识固然可以在企业内累积,在知识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尤其是在当前市场环境变化迅速和技术不确定性高的情况下,从外部寻求知识來源也是积累知识资源的重要渠道(Grant,1996a;Inkpen,1998;De Boer,et al.,1999)。

外部技术获取的基本方式主要有:合资或技术联盟、研发外包、购并、技术许可和购买设备等。哪些技术主要依靠自己独立研发?哪些技术需要完全引进?哪些技术是合作研发?哪些技术采取几种不同类型的组合方式来取得,等等。这些都将依据企业市场前景、自身能力和合作条件,经过成本收益分析后作出选择。

合资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各自提供相应的资源,合并在一起统一使用,以共同开发新技术,共同分担新技术的成本和风险,共同分享新技术的价值。合资可以强化企业间的相互学习,可以提高技术的利用率,降低成本和风险。

研发外包是企业利用合作的研发机构或其他科研主体,如高校、科研院所、第三方研究机构等提供的服务来获取所需的技术。当一项新技术刚出现,其未来的应用和发展存在着相当大的不确定性,企业自身研发的投资和风险均比较大时,一般采用研发外包的方式来获取技术。研发外包一般可以用较小的代价获得比较先进的技术,但由于缺乏自身的学习过程,容易形成外部技术的依赖性,同时在时间上也难以控制,难以满足短期急迫的技术需求。

购并是企业通过购买拥有某项技术的企业或研究机构进而获得相应的技术。美国思科公司是运用并购扩展自身技术的典范。并购方式从技术角度来说风险较小,但收购成本较高,而且并购所获得的技术将不仅仅是某一单项技术,而是一系列技术,这样就存在如何充分利用并购所获技术,以提高并购效益的问题。此外,并购后的技术整合将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性问题,尤其是跨国并购,文化上存在的巨大差异将严重制约技术整合和技术应用。以技术获取为目标的并购活动经常容易失败,其中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并购以后没能对并购目标企业进行有效和恰当的技术整合(Bannert & Tschirky,2004)。如浙江华立集团意图通过企业的多元化经营保持企业持续的高速成长,收购了飞利浦位于美国的CDMA项目,但却没能如期实现既定的目标。

技术许可是指企业取得某项技术的特许使用权。这种方式可以从其他企业包括竞争对手获取所需技术,可以推动企业进行技术学习和研究发展的努力,促进企业技术能力的提高和缩小技术差距。但也将限制企业使用技术的自由度,降低企业的利润。

购买设备可以较快地形成生产能力和进入市场,这是我国早期获取技术的主要方式之一,但采用此方式企业无法深入了解技术的内部结构与机理,不利于技术能力的提高。

以上各种技术获取方式各有其优缺点和使用条件,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采用一种或多种技术获取的方式。与此同时,企业保持内部研发活动对技术获取的成功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一方面可以增强企业在技术获取过程中的主动性,减少交易费用,另一方面也使企业能更有效地获取技术。

技术吸收是指将获取的外部技术知识(尤其是隐性知识)内化于企业自身的知识体系。技术吸收途径多种多样,如反求工程、通过设计图纸学习、通过专利技术学习、在合资企业中学习、通过OEM学习等。

最后,企业将转化了的市场需求信息、从外部获取的技术以及企业原有技术进行融合,最终形成可制造的产品。

集成创新是我国企业当前及今后一个阶段技术创新的主要模式之一。集成创新的过程包括概念建构、技术选择和整合开发等三个阶段。概念建构是把市场需求从模糊状态转换成可明确定义产品的阶段,技术选择是精炼技术,明确采用何种技术的阶段,整合开发是吸收技术、整合技术并形成产品的阶段。三阶段的相互作用推动集成创新。当然,集成创新能否最终成功,还有赖于更多因素的综合作用。

参考文献:

[1]许庆瑞,贾福辉,谢章澍等.创新型文化的构建要素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4,22(4):426-431

[2]许庆瑞.研究、发展与技术创新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杨阿猛.面向装备制造业的技术集成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大连理工大学,2006

[4]杨德林等.模仿创新——自主创新与技术企业成长[J].中国软科学,1997,8:

[5]杨武,申长江.开放式创新理论及企业实践[J].管理现代化,2005,5:

[6]姚志坚,姚婕.赶超型国家的成长型技术跨越——浙大中控的技术跨越案例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3,21(增刊):120-127

[7]叶康涛.案例研究:从个案分析到理论创建[J].管理世界,2006,2:139-143

[8]余浩,陈劲.基于知识创造的技术集成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8:34-38,121

猜你喜欢

产品过程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2015产品LOOKBOOK直击
圆满的过程
新产品